對于山東省文登市環山辦事處帽埠耩村60多歲的村民邵茂永來說,他怎么也沒想到,老了還能在村里找到一份工作。給老邵帶來意外驚喜的是文登市委派駐村里的“第一書記”孫延軍。
孫延軍,山東省文登市安監局安全生產監察大隊中隊長,文登市委選派到環山辦事處帽埠耩村的“第一書記”。
見到孫延軍時,他正在仔細丈量測算著帽埠耩村河道護坡的工程量,汗珠在他的臉上流淌著,整個后背早已被汗水濕透。
采訪中,從帽埠耩村黨員群眾的話語中,筆者逐漸看到了一位有思路、敢創新,腳踏實地為百姓,為村集體謀發展辦實事的“第一書記”。
進了村,咱代表的就是黨員干部的形象
翻開孫延軍的駐村日記,每一頁都寫得滿滿的;一頁接著一頁看,他幾乎天天都在村里;一項項、一條條看下去,孫延軍將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
從4月26日到村里報到后,孫延軍便悄悄地開始了調查走訪。白天,他上山下田,串大街走小巷查看村容村情,組織干部群眾清理“三大堆”,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晚上,他進百姓家話家常、聽心聲。很快,孫延軍便贏得了百姓的信任,越來越多的群眾有事愿意跟孫延軍說,更愿意請他幫忙出主意,想辦法。
在環境綜合整治中,一位80多歲的老人找到孫延軍。老人說,村里分給她的摞草地雖然離家近,但道不平,不好走,她想換個地方。孫延軍一聽,二話沒說,立刻答應幫老人調整。老人高興地說,孫書記真好,確實為咱老人著想。
一村民與某單位產生了糾紛,矛盾日漸激化。孫延軍將雙方請到了辦公室,在他和風細雨的調解中,雙方漸漸解除了“疙瘩”,事情得到圓滿解決。
孫延軍說:“進了村,咱代表的就是黨員干部的形象,代表著安監局干部職工的形象,咱不能指手畫腳、浮在表面上,得真心實意為百姓辦事,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人,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紐帶。”
牢記使命的孫延軍一心一意地為百姓想事、辦事。可就在這時,他的妻子突然腳崴了,打上了石膏,躺在了床上。村黨支部書記劉曉軍說:“老孫,你回去照顧嫂子幾天吧。村里的事有我們。”
而孫延軍心里想的卻是,自己剛剛開展工作,突然離開了,百姓們會怎么看待機關干部?于是,在妻子、家人的支持下,孫延軍沒有離開,仍堅守在一線,為村民、為村集體忙碌著。
進了村,咱就得踏踏實實地干事
帽埠耩村有230多戶,土地1400余畝,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外出務工、種糧、養殖,全村沒有主導產業,也沒有特色產業。
調查走訪中,孫延軍發現,離城近、土地多、交通便利是該村最大的優勢,如何將這些優勢轉化成促進經濟發展的能量呢?
請教專家、上網查詢……圍繞著村里的優勢資源,孫延軍有了建“市民菜園”向城市居民出租的念頭,這一想法得到了安監局領導的肯定,得到村民代表、村“兩委”成員的支持。
說干就干。孫延軍從農民手中租了10畝示范田,帶領村干部建起了8畝采摘示范園,還借來挖掘機,在示范園附近挖了一座平塘,把水管通到地頭。
為節省資金,孫延軍找朋友幫忙運輸菜架子;為及時種上菜,孫延軍天天和菜農們一塊整地、澆水……目前,8畝菜園已被3家單位租種,僅租金就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4萬元。
村黨支部書記劉曉軍說,目前,示范園得到各單位的“青睞”,一些市民聞訊后,也找到村里要求租種。示范園不僅讓村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更讓村“兩委”班子找到了帶領村民致富的信心。
采訪時,孫延軍說:“進了村,有了第一書記的稱謂,咱就是村里的人,得從長遠出發,從增加農民、村集體收入出發,調結構、上項目,帶著群眾闖市場。明年計劃再拿出幾十畝地,把‘市民菜園’這一項目整體推廣出去。將來,我們還要上新品種、特色品種,滿足城里人更廣泛的休閑娛樂和安全飲食需求。”
“進了村,咱就是村里人。”說起來容易,做好了不易。
劉曉軍說,自來村報到后,孫延軍幾乎天天都到村里上班。環境整治、麥收、防汛等重點時段,他整天整夜呆在村里。
駐村以來,孫延軍心中不僅裝著示范園,還裝著更多的村里事。
村里有1000多畝山巒一直沒有發揮效益,孫延軍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回安監局請求領導支援,在多方努力下,目前已有5家單位拋來了“橄欖枝”,預計年可增加集體收入10萬多元。
村里沒有娛樂活動場地和健身器材,孫延軍建議“兩委”班子在村委大院安裝路燈,并幫助協調設備;村里幾座小橋被水沖壞了,自來水管道出現問題,孫延軍第一時間帶人整修;村里沒有檔案柜,孫延軍自己開車去市場購買;為提高村民科技文化水平,每周三次組織黨員群眾收看空中遠程教育節目……
進了村,咱就要有作為
2012年7月21日,對于帽埠耩村來說是個大日子。這一天,他們村引進的服裝加工廠開業了,能提供40多個就業崗位,同時,還能給100多人提供廠外加工。
村干部說,服裝加工廠的順利引進、投產凝聚著孫延軍的心血。
帽埠耩村是市安監局的包扶單位,今年,該局投資6.6萬元,幫助該村整修了一處閑置多年的廠房。
來到村里后,孫延軍就開始琢磨怎樣利用現有資源招商引資,增加集體收入,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一次偶然的機會,孫延軍得知一服裝加工廠有建設分廠的意向,于是他立即登門拜訪。沒想到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負責人表示暫不想擴大生產,孫延軍的第一次拜訪就這樣被回絕了。但孫延軍并沒有灰心,他又連續4次登門,并無數次地進行電話溝通,對方終于答應到村考察。
采訪時,村委委員邵大偉說,那段時間,為提升項目方的滿意度,孫延軍頂著烈日帶領民工換窗戶、抬東西,天天一身汗。后來,工廠開始安裝設備了,他又忙前跑后地幫著搬設備、拉電線、招工人……就這樣,孫延軍幫帽埠耩村招來的項目投產了。
說起這些成績,孫延軍說,這些都是安監局領導的支持,是村兩委班子成員和群眾的支持。村兩委干部沒把他當外人,遇到難題大家一起商量,眾人拾柴火焰高嘛!
敢想事,敢干事,干成事,孫延軍用自己的行動,樹立了駐村干部一心為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