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啟動視頻會要求,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把開展好“我是安全吹哨人”“查找身邊的隱患”等活動作為調動職工參與監督企業和主要負責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的有力舉措。事故防范是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如果有更多安全“吹哨人”,及時發現隱患,檢舉隱患,則能更好地防止潛在隱患變成現實風險。
作為國網縣供電公司小型基建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歡迎“吹哨人”及時提醒。不管是“灰犀牛”事件,還是“黑天鵝”事件,發生前都有細微征兆,能在第一時間發出預警的人就是“吹哨人”。第一責任人要把“吹哨人”當成隱患“殺手”、安全“守護神”,鼓勵“吹哨”、歡迎“吹哨”。要通過細化有獎“吹哨”,獎勵與保護并重的長效機制,卸掉他們“少惹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包袱,才能使“吹哨人”輕裝上陣、敢于亮劍,調動一線員工共同發現問題、堵塞安全漏洞的積極性。
第一責任人要善于接受刺耳的“哨聲”。安全管控的根基在一線,風險防范的關鍵在一線,一線員工有更多機會知道安全風險點、隱患、違法行為藏匿在哪里。善于“聽哨”,才能更精準地把握問題的“病灶”,降低發現隱患線索的成本。第一責任人要把哨聲當作改進提升安全工作的命令和動力,對一線“吹哨”反映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判,對于個性的問題,要以“對安全隱患零容忍”的態度,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對于反復出現的具有系統普遍性問題,要敢于“找茬挑刺”,使全系統受到警示,努力做到以點帶面,層層遞進,爭取實現通過一聲“哨響”,研究一類問題,化解一批風險。
要發揮“一線吹哨、領導報到”的“辦哨”工作機制作用,做到現場發現問題,領導及時回應解決,不斷推動安全管理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項目負責人要以“辦哨”為抓手,嚴格實施重大隱患整改銷號制度,加強對隱患整改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真正做到“一個班組一個班組地盯,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切實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安全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責任。第一責任人要遵守安全生產法,時刻常懷敬畏之心,秉持紅線意識、底線意識,歡迎“吹哨”,善于“聽哨”,積極“辦哨”,營造“哪里不安哪里吹,人人都是‘吹哨人’”的良好氛圍,推動國網縣供電公司安全生產再上新臺階。(王帥)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下一篇:于無形處治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