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看見竹籬院落內(nèi)的那架絲瓜棚上,爬滿了青青的藤蔓,濃蔭覆蓋,透出陣陣清涼。一朵朵盛開的喇叭形狀的花爭奇斗艷,幾根又粗又長的絲瓜從瓦墻上垂掛下來,頭上還頂著小黃花,時不時有蝴蝶圍繞著花朵翩翩起舞,或在葉片間盤旋,煞是可愛。讓人不由得想起宋代詩人杜北山寫的詩:“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數(shù)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墻生。”
兒時的夏天,絲瓜是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家家戶戶的庭院草垛旁,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姿,我家也不例外。每年清明前后,母親都會在屋檐下栽幾棵絲瓜,不多久就鉆出了嫩嫩的幼苗,幼苗漸漸長高,吐須抽蔓。這時,母親就找來幾根竹竿和稻草繩搭個架子立在一旁,那葳蕤著的莖蔓順勢纏繞而上,不斷向四處蔓延,碩大的葉子抖擻著生長,不經(jīng)意間,就撐起了一張綠意的涼棚,撒下一片如水的清涼。
每天清晨睜開眼,透過床邊的窗戶望去,沐浴在晨曦中的那些金燦燦的絲瓜花正俏皮地張著小嘴,歡快地吮吸著生命的漿汁,微風(fēng)吹過仿佛就要飛舞起來,朵朵之間像趕趟兒似的,開得那樣光鮮奪目,淡淡的清香在空氣里飄散開來,絲絲縷縷,把農(nóng)家的小日子熏染得分外寧謐和溫馨。母親也總會在這樣的早晨去采摘下還帶著露水的新鮮絲瓜,給我們做絲瓜湯喝。全家人圍坐在絲瓜棚下,碗筷交錯,其樂融融。
絲瓜色澤碧綠,瓜肉柔滑鮮香,爽口不膩,可烹可炒,葷素皆宜。天熱的時候,吃上一盤用絲瓜做成的菜肴總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似乎暑氣也隨之消退。的確,絲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瀉火、解暑防燥、醒脾開胃等功效。用絲瓜做湯極其簡單,將絲瓜去皮洗凈、切片,加塊豆腐或兩個雞蛋放在一起燉煮即可。清淡的湯汁里,漂浮著碧嫩嫩的絲瓜和黃燦燦的蛋花,或有雪白的豆腐點綴,緩緩入口,滋味清鮮醇美,怎么吃也吃不膩。有時為了換口味,母親也會把絲瓜與蒜瓣、紅辣椒一起爆炒,出鍋后,紅的、白的、綠的交相輝映,未嘗其味,色已奪人,那鮮美的滋味讓人難忘。
絲瓜的花期較長,從盛夏開到深秋,不停地開花,不停地結(jié)瓜,層出不窮,源源不竭,飯桌上,絲瓜經(jīng)久飄香。而更讓我無比敬佩的,是絲瓜那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只需一抔土、一縷陽光、一瓢水、一個架子,它纖長的藤蔓便會縱情生長,爬滿了瓜棚。如果絲瓜藤蔓爬過了圍墻,在墻那邊開花結(jié)果,鄰居們就隔著墻喊:“絲瓜該摘了,再不摘就老了呀。”母親也在這邊喊:“她李嬸,趁鮮嫩著,你只管摘去吃吧。”母親還會適時摘下嫩嫩的絲瓜送給左鄰右舍,鄰人無不欣喜感激,小院里時時飄蕩出歡聲笑語。
傍晚回城前,母親要我?guī)б恍﹦傉聛淼孽r嫩絲瓜。我說太麻煩,城里菜市場多的是。母親微笑著,“我知道,但這是我自己種的,帶回去嘗嘗鮮。”看著我順從地接下了,笑意在她的眼角蕩漾著幸福,雙眸流露的盡是欣慰與喜悅。(王帥)
安全文化網(wǎng)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