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5月13日報道,原題:中國領導層應對大型災難的態度發生變化 對于唐山大地震后32年發生的四川省大地震,中國領導層采取了坦誠、沉著的應對方式,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對這次距北京奧運會開幕不足3個月發生的大地震,中國政府沒有隱瞞死難者人數,坦誠公開了所有相關信息。
1976年河北省唐山大地震發生時,中國曾對媒體報道實行管制,直到3年后才公開了死傷者人數。相比之下,此次地震后中國政府的做法讓人感到“耳目一新”。中國最高領導層意識到,在發生大型災難時不應一味遮掩,只有如實公開事實才是解決問題的捷徑。
如果說中國應對大型災難方式有一些固定不變的東西,那就是繼承了“上級領導,發動群眾”式的救災工作傳統。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2日晚緊急主持召開會議,指示全力展開救援工作,并派人民解放軍趕赴災區。地震發生后,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立即乘飛機趕赴災區,在一線指揮抗震救災工作,給災區群眾帶來安全感,使他們對政府充滿信任。
韓國觀光公社北京分社社長安勇勛表示,中國領導層和媒體迅速制定救災對策,冷靜克服大型災難,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權永錫,張尹珠譯)
英國《金融時報》5月14日社評,原題:中國迅速救災令人欽佩 中國政府對四川地震的迅速反應令人欽佩。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不同,政府沒有試圖掩蓋災難的規模。政治局的會議及溫家寶總理在幾小時以內抵達災區都表明,領導層已從以往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石水譯)
美國《拉斯韋加斯太陽報》5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快速反應處理地震災害 快速動員救援隊伍前往受災的四川省說明,中國領導層把實施最有效的救災措施作為頭等大事。這同時也向世界表明,中國政府能夠經受住可能在今年8月的奧運會中出現的任何問題。
此次地震災害發生時,北京的領導人快速發出信息并立即采取措施。以往不愿報道負面新聞的國家媒體在報道此次災害時十分積極。中央電視臺進行24小時直播,向諸多受災地區派出記者。
自然災害一直以來都在考驗中國,而中國政府也在努力保持社會秩序、促進經濟增長,并在緊急情況下提供救援。
外交關系委員會中國問題專家亞當•賽加爾說,如果中國領導人能夠成功地表明他們有能力克服此次危機,他們就將有資本在全世界范圍內展現北京舉辦奧運會是實至名歸的事,“他們將把這次危機當作一個象征,以表明他們能夠在遭遇災害時快速動員和反應,表明中國政府有能力控制局勢。”
(張可悅譯)
更多精彩內容閱讀登錄環球網(www.huanqiu.com)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