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四川新聞網記者 蔣亮) 繼上百名成都關愛志愿者緊急奔赴都江堰為當地受災群眾開展災后心理撫慰后,具有一定心理專業知識的四十名四川高校志愿者和二十名西部計劃志愿者5月15日又急赴綿陽,他們將在當地進行為期至少一周的志愿服務。對震后獲救者的心理進行援助,是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四川緊急招募關愛志愿者
團省委志工部負責人江海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緊急集結起來的六十名志愿者原本打算開赴都江堰展開關愛行動,“但是我們中午時接到消息說都江堰已經有上百名成都團市委組織的關愛志愿者在那里展開了行動,與此同時我們又接到綿陽地區提出需要關愛志愿者的申請,于是我們立即決定隊伍轉赴綿陽。”
江海透露說,和普通志愿者不同的是關愛志愿者需要具有一定專業的心理學或社會學知識。“此行的六十名志愿者中有四十名來自川大的高校學生,他們都具有一定心理學或社會學專業知識,這些志愿者將在當地志愿服務一周后由新志愿者輪換。”同行的另外二十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則將在當地一直堅守下去,“我相信,在災民服務站里將很快能見到我們志愿者的身影。”
心理關愛需要有技巧
當天將與志愿者們一同趕赴綿陽的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主任、四川大學教授肖旭告訴記者,大地震之后必然會有很多心理反應,“救助災民首先是安身,然后是安心。在災民們的生活問題得到解決后,他們就會出現各種心理需要,需要專門進行心理援助。”肖旭教授透露說,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和四川相關部門已經擬定計劃,將對進行心理援助的志愿者進行專業輔導培訓,“本次下去的大學生志愿者是第一批,他們主要進行一些非專業的心理輔導,所以我這次跟去能給他們傳授一些專業的技巧。”
肖旭教授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說,心理援助并非越快越好,“根據臺灣大地震的經驗來看,受助者在第一階段主要需要的是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時候實實在在的物資援助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這個階段的心理援助工作并不特別重要,事實上溫家寶總理親自到災區第一線,我們的志愿者奔赴第一線本身對受災群眾來說就是一種心理援助,因為他們的出現會增強受助者的求生信心和勇氣。而等災區群眾安頓下來后,專業的心理創傷援助才能派上更大用場。”
肖旭教授說,做好心理援助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說要理解他們的心情,給予他們一些共情,讓他們充分表達情緒,給予他們更多的陪伴和陪護。”肖旭教授表示,與此同時作為志愿者本人應該堅持少問問題,對于陪護的未成年人更不宜過于直接地把發生的事實直接揭露給他們,“現在這個階段,對孩子們的幻想應該給予善意的欺騙和事實隱瞞。”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