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亡還在繼續,截至14日下午14時,四川地震已導致14866人遇難。后方是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關注的目光,通過網絡、電視,前方不斷有消息傳來,總理、部隊官兵、武警戰士、媒體記者和受困群眾用他們的聲音,把我們帶到了那片充滿悲愴與哀傷的土地。每當聽到那些略帶沙啞的聲音響起,眼淚總會不由自主地在我眼中打轉。
讓人揪心的是那些被困者沙啞的呼救聲。十三日下午,一聲聲的“媽媽”穿透北川中學的廢墟,直達地面,被困的孩子們已經聲音沙啞。學校任老師的女兒也困在這堆廢墟里面,她告訴孩子們“保持體力,不要再發出聲音,老師在這里,跟你們媽媽在一樣”。可她無數次的呼喚女兒,卻沒有得到一聲回應。因為擔心家人的安危,遠在外地的李女士不斷打電話仍然杳無音信,現在她也已經聲音沙啞。這些沙啞的聲音后面,是緊迫的災情,是家人的牽掛,是被困群眾微弱的生命。
讓人感動的是溫總理那略帶沙啞而堅定的聲音:“人命關天,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救人,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都要搶救到底”;“大家再堅持一下,部隊正在搶救你們”……從這些聲音當中,我們聽到了總理悲痛而急切的心情。在總理沙啞的聲音中,我們聽到了一個“視民如傷”的政府,一群憂國憂民的國家領導人。有了這樣的政府,13億國人一定能夠眾志成城戰勝災害,救出更多的受困群眾、將災難損失降到最低。
讓人振奮的是某集團軍軍長許勇嘶啞的聲音。這位將軍率領一支30人的先遣隊,冒著余震頻頻、山體滑坡的危險,率先于大雨中突入這次地震的中心汶川縣映秀鎮,并已經救出300名傷員。在將軍的背后,是政府派出的10萬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他們有的已經陸續到達,有的正通過水陸空等多種方式進入最危險的受災核心區。還有各地醫護人員的日夜奮戰,電力、電信等部門的緊急搶修,各方救援隊的緊急馳援。有了這樣一只不怕死、不怕苦、團結協作的隊伍,不管多大的災難,我們都不會畏懼。
讓人親切的是電視臺和報社等各種媒體記者的聲音。這些記者有的追隨救災隊伍,有的孤軍深入最前線。每當他們的聲音傳來,我們的心情既會焦急幾分又會踏實幾分。從他們有時略帶沙啞的聲音當中,我們能聽到災區形勢之緊迫,也能為一個個受困群眾被救而喜悅。正是這些沙啞的聲音,連接著災區和全國人民。僅僅兩天時間,社會捐助就達12億元。
從12日下午飛抵成都,溫總理輾轉都江堰、德陽、綿竹、北川、汶川等地指揮救援、看望災民,已有40多個小時沒有好好休息;而我們的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從踏上征途的那一刻起,就是日夜行軍連夜搶救,一些人已經體力透支;我們的記者不僅要應對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還要源源不斷地發回消息,面對災情他們不能入睡也無法入睡……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聲音怎能不沙啞?
但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我們祝愿那些被困群眾能堅持再堅持,等待救援的到來,也希望我們的總理、軍人、武警、記者、醫護人員和搶修人員在搶險救災的同時,注意身體、注意安全——惟愿你們一個都不要倒下,我們希望能繼續聽到你們即便是沙啞的聲音。
當說道“為什么我們能夠這樣,是因為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幫助”的時候,央視主持人趙普流下了眼淚。“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當房屋坍塌不能施救被戰友拉住時,一個消防戰士跪地哭泣。為什么我們的眼中常含淚水,那是因為我們愛這土地和人民愛得深沉!
稿源:紅網 作者:劉義昆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不隨地震跳動的心是可恥的
下一篇:趙普的眼淚是新聞節目的時代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