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文生 朱麗亞
近萬名志愿者成為抗震救災重要力量
“您好!請喝水!”在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北川中學,救援隊伍正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烈日下,白皮膚、金色頭發的Aric Berger用礦泉水和笑臉,給那些為親人揪心的父母以慰藉。
這名23歲的小伙子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現在在綿陽市區內的西南科技大學學習漢語。地震發生后,他今天一大早就帶著飲料和藥品趕到了受災最重的北川縣。
能說一口流利漢語,他義務為美國醫生做起了翻譯。同時,見縫插針地為災民服務,每當有傷者抬來,他一路小跑著過去幫忙:“我有兩只手,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親眼看見了中國政府的組織,真是管理得特別好,反應特別快,我真的很佩服。”Aric說,“我看到了中國人的團結,在災難面前,大家一起努力,我很感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綿陽全市共有志愿者9000余人開展了“紅絲帶”志愿大行動,包括心理咨詢志愿者100人,獻血志愿者200人,專業救助志愿者近2000余人。其中外地志愿者1000余人。另外,還有來自英國、墨西哥的外籍志愿者。
“多虧了這些志愿者,在醫院大樓被地震震得不安全時,他們幫忙把病床抬下來,讓那些源源不斷送到醫院的傷者能在第一時間接受救助。”綿陽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彥鋒說。
“請大家節約用水!”
今天上午9時,聚集了1萬余名災民的綿陽九州體育館,一名高舉牌子的年輕人聲音沙啞地提醒著:“請大家節約用水!請大家節約用水!”
他的牌子是將就用一個廢紙箱背面做的,用圓珠筆勾出幾個并不工整的大字:“請大家節約用水”。他叫胡春林,20歲,北川曲山鎮景家村災民。地震發生時,他在廣州打工,得知家鄉遭遇百年未遇的地震災害后,心急如焚,當即向家里打電話,卻一直無法聯系上,于是連夜往回趕。
5月13日上午,當他徒步數小時回到家里時,房子全部坍塌,廢墟上只有哭紅雙眼的母親喃喃自語。胡春林強忍悲痛,帶著家人和親朋好友們趕到了綿陽九州體育館避難。一安頓下來,他就萌生做志愿者的念頭。
“昨天下午,我在安置區為災民服務時,發現地上丟棄了大量礦泉水和饅頭,有些礦泉水還是整瓶的,饅頭咬了一口就丟掉了。我走了兩個區,竟揀回了14瓶開了瓶但沒有喝的礦泉水。這些珍貴的救命的食物和水可是好心人和政府送上的,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小胡說。
前天晚上,他召集自己的4個表兄妹召開“緊急會議”,昨天上午一大早,他們便開始了宣傳工作。兄弟姐妹的牌子上分別寫著“請大家節約食品”、“請大家節約衣物”、“請大家不要浪費”等。
每當小胡舉著那塊制作粗糙的牌子走過體育館,就會有人悄悄撿回扔掉的尚有水的瓶子。
8歲的小學生志愿者
綿陽體育館內場是用來專門安置從災區轉移過來的中小學生的。
兩名小學生抬著一個牛奶箱在人群中穿梭,發現垃圾,便彎腰揀起,放進紙箱里,連最小的紙屑也不放過,格外引人注目。
這兩名地震災區最小的志愿者都是綿陽市北川縣任家坪小學二年級學生。扎羊角辮的女孩叫田楊楊,今年8歲。光著雙腳,頭發上系著發夾的女孩是9歲的唐蕾蕾。她們的母校在地震中夷為平地,她們隨老師轉移到了這里。
楊楊不時用小手理理鋪在右面臉頰的幾根頭發:“我們學校垮了,我家房子也垮了,9個人現在只有7口了。聽爸爸說,媽媽和弟弟不在了,我也不知道他們去了哪里,反正直到現在我都沒看見他們……”“老師說,要愛護環境講究衛生,不要亂扔垃圾,同時還建議大家當志愿者。我們是好朋友,我們商量后決定當志愿者,幫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志愿者們揀垃圾。”
志愿者彭劍說,兩個小女孩的行為感動了很多中小學生,這些中小學生紛紛主動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搬運食品、水和生活用品,為災民送水,收拾和搬運生活垃圾,緩解了志愿者嚴重不足的問題。
本報綿陽5月15日電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