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災民目前最需要水、食品、藥、防寒衣物、帳篷等,救災人員安全帽、手套、硬底皮鞋等物資,這是記者昨日連線成都抗震救災辦以及甘肅和山西民政廳得到的消息。
昨日,成都市抗震救災辦相關人士表示,目前災區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比如方便面、面包、餅干、火腿腸等;水:主要需要礦泉水。
工作人員講,人民子弟兵在救治傷員時,把自己帶來的礦泉水和食品分給傷員。水和食品是救災最迫切需要的東西。
震后大多房屋坍塌,帳篷成為數萬災民在外生活的避難所。盡管已經緊急調撥了大量帳篷,但缺口仍非常大,尤其急需能容納10人左右的大帳篷。
四川成都、綿陽地區,災后陰雨不斷,特別是夜間氣溫較低。許多災民家已成廢墟,身上只有逃離時的單衣,長時間在外避難的群眾急需大量防寒衣物。
成都民政局工作人員講,目前,大批的解放軍戰士和道路工程人員正緊張施工,力求盡快打通通往災區的道路。目前施工人員急需安全帽、手套、硬底皮鞋等物資。
另外大量電線桿在地震中倒塌,輸電線路中斷。災區電力暫未恢復,特別是夜間照明對救援工作和群眾的基本生活較為重要,需要大量的照明設備和器材支援,比如電筒、電池、蠟燭等。
目前茂縣有十萬零五千人受災,急需食品和破傷風針劑。由于傷者眾多,搶救急需血液和血漿制品,尤其最缺AB型血,成都血庫已經告急,還有就是抗生素類藥品。
- 災區急需物品
生活類
礦泉水、方便面、面包、餅干、火腿腸
帳篷、搭建帳篷用的帆布、防寒衣物
工具類
安全帽、手套、硬底皮鞋
電筒、電池、蠟燭
生命探測器、5000米鋼繩、小型發電機、鐵鎬和鐵鍬
國際NGO奔赴災區救援
本報訊 (記者 陳俊杰)在國內NGO(非政府組織)趕往災區參與救援的同時,多個國際NGO也紛紛參與到抗震救災中。
國際行動援助組織昨日宣布已籌集到數十萬資金,購買救援物資,準備從天津前往災區救援。這個1972年成立于英國的公益性國際聯盟組織,總部目前設在南非。在40多個國家有分部,國際救災經驗很豐富。
與政府救援不同的是,該組織并不打算參與救援生命的行動,“主要是我們缺少這方面的經驗和人力。”
“放眼到政府顧及不到的角落是我們的救援目標。”該組織人士此里農布說,由于交通原因,該組織計劃首先為受災比較嚴重的都江堰、彭州地區的兒童提供幫助。
該組織計劃今日購置50萬元的物資,包括嬰幼兒奶粉、幼兒衣物、棉被,甚至還有一些玩具,“這些對兒童心理安撫有好處。”
另據了解,致力于國際扶貧及救援的樂施會已組織人力抵達災區,目前甘肅隴南徽縣的初步救援工作已經展開。據《財經》雜志介紹,目前樂施會首期已投入了1200萬港元,未來可能還會追加投入。“無國界醫生組織”也已派出兩支醫療隊,前往災區支援。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劉澤寧 郭少峰 溫薷 李立強 王薈 李宛霖 李靜睿 王卡拉 魏銘言 左林 朱艷瑩 楊華云 王佳琳 通訊員魏謙
上一篇:教育部回應校舍倒塌多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