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映秀之路
這樣一路,行軍而入的解放軍官兵和進出映秀的人們相互攙扶,成為這一路的安全依靠
這一路并不孤單,從映秀出來的人和進入映秀的人相互打招呼,相互詢問對方了解的情況;這一路自然也充滿驚險和崎嶇,隔三差五的山體滑坡淹沒了道路,那些山體在你試圖翻越的時候依然在滾落石子;這一昔日通往風景區的路,到處是受災的村民。
這一路,不孤單
與記者同行一路的人中,很多聲稱要去汶川,甚至比汶川更遠的茂縣等地,他們的目的大多只有一個:“去看親人。”
吳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我在都江堰,躲過了這場災難,但是我家人不在了,我還有什么繼續生活的意義呢?”他的父親和兄弟在汶川縣城的銀行工作。“我從沒有走過這么多路,每次去看他們坐車都覺得累,但是現在根本管不了那么多。”他一路走一路向迎面而來的人打聽汶川的狀況,但是回答都是一個:“過不去汶川,到映秀就沒有路了。”
泥濘小道上,一些家中沒有受災的居民則在路邊擺起免費茶水鋪,并不時熱情招呼:“喝點吧,走累了。”在這里,災難讓金錢利益在瞬間失去了意義。
王先生在震前運著幾箱鮮嫩的櫻桃往都江堰趕,結果突如其來的地震把他堵在山路上,于是便將美味的櫻桃散發給過路的行人。
這一路,不安全
山區地震后,泥石流和山體滑坡成為最大的隱患。岷江兩岸,“轟隆隆”的山體仍然不見寧靜,危險處甚至看得見高處懸崖上隨著石塊滾落揚起的塵霧,多座山頭似乎在轉眼間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去了一角,而這一角有的深藏岷江下,有的則遮蓋了213國道,甚至將山腳的田園人家吞沒。
最危險的路段在圣音寺進入映秀路段,沿途五六公里不斷翻越滑坡山體,道路已經消失,而泥濘依然伴隨。在記者前腳離開一處滑坡山體的時候,其已經開始滾落山石。不足20米寬的泥濘和巨石構成進入映秀的道路,其邊緣便是數十米深的懸崖,下面則是滔滔岷江水。
這樣一路,行軍而入的解放軍官兵和進出映秀的人們相互攙扶,成為這一路的安全依靠。
本報記者趙佳月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傅勇:抗災不應放松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