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韓軒發自北京 12日這天的中午,越南河內,一切看上去都很平靜。
黎俊的家在12樓,此時正在家中午休。突然,他察覺到一陣意外的晃動,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劇烈,掛在墻上的一些物品甚至掉落在地上。“地震了!”黎俊下意識地抬頭看了一下表——當地時間中午約1時30分,之后的一切,和這次地震震源地區的那些中國城鎮的情況一樣,住在高層建筑物的人們向屋外、向樓下沖去……
他們,是最早一批和中國人一起感受汶川地震沖擊波的外國人。
震動 同感驚駭
這次河內的震動持續約兩分鐘,高層建筑有明顯震感。
據越南颶風與地震預報中心主任黎輝明告訴本報記者,雖然遠離震中位置,但據設在首都河內的越南地球物理院的記錄,當地仍然發生2-3級的有感地震。
距離震中更遠的泰國曼谷也有震感。本報駐曼谷記者沈敏當時剛好外出,感覺并不強烈,但據她了解到的消息,在市中心的沙吞、是隆、素坤逸和拉瑪三等商業繁華區路段的高樓內住戶感覺到了震感。有些大樓的物管部門還采取了將住戶暫時疏散的措施。
在轉天的電臺廣播中,沈敏注意到,節目開始討論如果曼谷發生大地震,該如何應對。
其實汶川地震發生時,國外一些地震機構也監測到這一現象。比如像美國地質勘探局。
目前來看,外國地震專家和機構比較集中地認為這次問題出在“龍門山斷裂帶”上。
對于此次地震的威力,各國專家也做了比較驚人的推斷。
日本地震專家山中佳子在接受日本共同社記者采訪時說,本次地震震源釋放的能量約為阪神大地震的20倍。新加坡地震專家周順和在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認為,本次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約相等于240顆日本廣島原子彈的威力。
慰問 合聲祈禱
地震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給地面造成的破壞和隨之而來的傷亡程度可想而知,隨著死亡人數的不斷攀升,國際社會也為之震動。
5月14日凌晨1點,記者注意到,外交部網站還在不斷更新,一些新增加的外國政府和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向中國表示慰問的信息被“置頂”。
汶川地震發生時,遠在瑞士的日內瓦,人們一天的忙碌才剛剛開始,聞聽地震消息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第一時間寫了一封致中國的慰問信。他在信中說道:“在這個尤為困難的時期,我們的關切與你們同在。”
在各國政要中,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反應速度較快,他在12日當天就四川大地震分別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發慰問電,表示“如果需要,日本將盡全力提供援助”。
美國總統布什則在美國時間12日上午10點多(北京時間12日晚上)發表聲明,對中國地震死難者及其家庭表示哀悼,“并為他們祈禱。”
法國總統薩科齊“實時追蹤了解貴國的災情變化”,命令外事顧問雷維特當地時間12日下午緊急約見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面遞交慰問信。
很多政要都在自己的行程中“插播地震新聞”。
援助 慷慨解囊
在慰問同時,各國也慷慨解囊。
日本方面率先作出反應。13日,日本外務省開始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消防廳等相關機構進行協商調整,就運送糧食、水和毛毯等援助物資,派遣國際緊急援助隊醫療小組的醫護人員積極做準備。日本政府表示,只要中國有所請求,日方最快在13日就能決定送出第一批救援物資。
更多國家也主動提出援助,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1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十分感謝國際社會對中國地震災區的慷慨援助,并繼續歡迎國際社會捐贈款物。”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記者發稿時,日本政府向中國提供總額500萬美元的緊急資金援助。美國政府將初步向中國提供50萬美元援助。泰國政府準備向中國捐款50萬美元。挪威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約合390萬美元的捐助款。德國政府提供第一筆總數為50萬歐元的救災援助……這還不包括各國地方和民間向地震災區的捐款。
救援 集結待命
13日當地時間晚上10點50分,一架伊爾-76運輸機從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郊外機場騰空而起,此時,距離地震發生不到36小時。俄羅斯緊急情況部發言人介紹,這架飛機裝載著俄羅斯援助中國四川的救災物資,包括帳篷、被褥等物資,共30噸。
另外,俄緊急情況部還準備好用飛機將救援隊和移動醫院派遣到中國,對地震災區實施救援工作。
經驗表明,地震災難發生72小時后被埋在廢墟中的人幸存的可能性會迅速下降,所以一些國家的醫療和搜救組織非常希望能抓住這個“窗口時間”,進入中國施救。
如據韓國外交部發言人14日表示,韓國正在與中國政府就派遣一個緊急搜救小組等措施進行磋商。
這些整裝待發的隊伍中不乏精銳。如德國政府已表示愿意迅速派出其下屬的快速反應搜救隊(簡稱SEEBA)前往中國地震災區,幫助搜救仍埋在廢墟中的幸存者。SEEBA曾在近年來伊朗、土耳其和印度大地震的災后人員搜救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國外的積極姿態,王振耀曾在13日作出回應,他說,根據當時災區情況,交通道路受阻,進到災區非常困難,難以安排國際救援隊伍入境和前往災區。當然,他也表示,“我們將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主動聯系,并且由外交部協調民政部、地震局等有關部門進行安排”。
救急 方便之門
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幫助,還不只限于物資援助和救援。
四川汶川地震災情發生后,災區天氣情況始終惡劣,為災情判斷和救援搶險增加了難度。為此,日本航天局向中國提供了由其ALOS遙感衛星拍攝到的受災地區雷達衛星遙感圖片,以解燃眉之急。
這些圖片的分辨率為100米,將有助于中國了解災區出現的大范圍地質災害。據悉,根據相關國際機制,美國、法國、加拿大等也將陸續提供雷達可見光衛星圖片。
在汶川搶險過程中,海事衛星由于不受氣候、地域的影響,在災區常規通信手段受到破壞的情況下,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提高海事衛星設備的通信能力,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為中國震區增加2倍衛星信道資源。
精彩推薦《國際先驅導報》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