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化工時代安全警鐘別敲而不應
2013-06-26
來源:京華時報
| 瀏覽:
評論:
收藏
當我們已經進入重化工時代,如果安全意識、安全制度、安全防范卻還停留在手工作坊時期,我們其實是沒有資格對接這樣的時代的。 23日和24日,接連兩天,上海兩家化工廠發生爆炸燃燒事故,一者無傷亡,一者有6人受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當我們已經進入重化工時代,如果安全意識、安全制度、安全防范卻還停留在手工作坊時期,我們其實是沒有資格對接這樣的時代的。
23日和24日,接連兩天,上海兩家化工廠發生爆炸燃燒事故,一者無傷亡,一者有6人受傷。盡管傷亡不大,是為萬幸,但在上海這樣一座現代化的都市里,接連發生安全事故,卻值得我們深思:在這個重化工時代,我們要怎樣的安全防范,才能把公眾與安全事故進行有效隔離?
這樣的追問,乃是因為今天我們已經無法逃避“重化工”的影響,它帶給我們便利,又帶給我們安全事故之患。更是因為,在那些被稱為現代化的大都市里,這種安全隱患都未能因此減弱一些、衰微一些,遑論那些從管理到技術都未能達致一流的地方和行業!
曾經,有先見之士預見到重化工時代的到來,而提醒產業布局應當安全優先,遠離都市,遠離人口稠密地區,便于緊急安全處置。然而,在GDP、財政收入等的誘惑下,這種安全布局已錯失先機。
誠然,有的城市,如PX項目與居民區相隔不遠,有的竟只一墻之隔。但這并不表明化工項目就絕對安全沒有危險,恰恰表明人家在安全防范上做得極度規范,才使其“零事故”,才贏得居民信任。
在這個意義上,人們雖然對那些重化工項目投以疑慮,但更對我們的安全防范投以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乃是基于對一些官員、一些管理者的認知,更是基于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階段,人們很難有高度的安全意識。
這種重化工領域的安全事故早已不是一起,也不是一個地方發生,各種形態的事故也同樣不止一種。有的在運送過程中翻車了,污染了水域。有的發生泄漏危害了民眾,有的直接發生爆炸燃燒致人殞命。然而,安全警鐘一敲再敲,安全事故卻一犯再犯,為何?
事實上,每一起事故都是一記沉痛的警鐘,都在警告我們不能再讓無辜的生命付出代價了,不能再讓信任白白流失了。但它的不斷發生,在執著地告訴我們,在安全理念和制度設計方面出了問題,你就會防不勝防,不發生事故只會是某種僥幸,絕不是某種必然。
前不久發生的吉林特大火災,帶走一百多人的性命,盡管已經初步查明直接原因乃是電線短路,引燃周圍可燃物,火勢蔓延和燃燒產生的高溫導致氨設備和氨管道發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氣泄漏,介入了燃燒。但化工產品顯然是致大禍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樣的事故也一再表明,在這個重化工時代,哪怕是一個極小的疏忽和失誤,甚至是一個具體的細節沒有做到位,它帶來的危險都可能是我們所難以承受的。當我們已經進入重化工時代,如果安全意識、安全制度、安全防范卻還停留在手工作坊時期,我們其實是沒有資格對接這樣的時代的。是以,重新而系統地檢視我們的安全,乃是我們在經受重化工的安全教訓后,所必須要做的頭等大事。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