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設現代化救助服務系統 報警一號通是趨勢
北京娛樂信報
目前,有關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報警電話有110、122、119、120等,而專門的熱線也有掃黃打非、天然氣保修、供電搶修等,但是卻沒有一條有關公共日常安全的專線與熱線電話。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安全防患問題日益嚴重,設立日常生活安全防患公共熱線也勢在必行。
袁濟喜,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在今年的兩會上袁濟喜提出關于在北京率先設立日常生活安全防患公共熱線的建議。
如果有了“一號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緊急情況時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信報記者 王 巍/攝
記者調查
發現隱患投訴無門
在一家外企工作的王女士說,她經常發現身邊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但很難找到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解決。前幾天她在京良路上發現路中間一個井蓋沒了,許多車輛路過此地都要躲閃,而且經常發生刮蹭事故。“我們也知道這個是很大的安全隱患,但卻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反映?”
對此,袁濟喜說,一些安全隱患是潛在的威脅,只有發生事故的時候才有人去處理,而老百姓一般發現這種隱患卻不知道該向哪個部門反映,有的就直接打110,所以設立一個公共熱線就等于給百姓一個投訴的渠道。
委員聲音
設立熱線勢在必行
袁濟喜說,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外來人口的劇增(已超過400多萬),人們生活方式的豐富多彩,造成大型活動日漸增多。此外北京與國際交流的加大,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的迫近,種種因素都說明公共日常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城市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目前政府與主管部門盡管對此已經投入很大的精力與物力,但是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疲于奔命,防不勝防,難以承擔越來越嚴重的公共日常生活的安全防患問題,因此必須借鑒國外的經驗,動員全民來加強安全防患意識,及時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從根本上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
袁濟喜舉例說,中國目前有“掃黃打非”等熱線與專線電話,卻沒有一條有關公共日常安全的專線與熱線電話,這是極不正常的,它與以人為本的宗旨不相符合。另外,袁教授表示,他贊成北京實行“一號通”。就是只要撥打一個固定的號碼,指揮中心就會根據情況通知有關部門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有利于百姓報警,也能大大地節省警力資源。”
政府回音
北京將設現代化救助服務系統
袁濟喜的提案最后轉到了北京市公安局辦理,而在今年的4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負責提案的工作人員也給了袁濟喜回復。在回復的內容中記者了解到,早在2001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就把現代化緊急救助系統作為重要課題展開調研,以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和備戰奧運。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和所屬的交管局指揮中心、消防局指揮中心分別承擔(本市)治安、刑事案件和反恐、交通、消防安全的接處警和指揮處置工作。市公安局也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統一部署認真完成在北京市現代化緊急救助系統建設中擔負的任務。
對此,北京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一位警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建立緊急救助服務系統,而袁濟喜委員提出的設立日常生活安全防患公共熱線的建議只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目前他們也正對建立北京緊急救助服務系統進行調研。另外,這個現代化緊急救助服務系統包括很多單位和部門,市公安局只是承擔這個系統的一部分任務。但對于是否將現有的110、122、119和120等號碼資源進行合并問題,這位發言人謹慎地表示:“關于這個問題上級部門正在研究,所以現在還不好說。”
信報記者趙磊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