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聽到哄隆隆一聲雷響,然后廠房的墻壁就倒塌下來,壓在我身上……”昨日下午6時,躺在長沙市中心醫院病床上的李女士在回想剛才一幕時,仍然驚魂未定。
昨日下午3時50分,長沙市一場雷陣雨讓雨花區大橋鄉后楓樹山組的3間倉庫倒塌。據統計,有9人受傷,
據悉,這三間倉庫分別租給了3家不同的公司。這些倒塌的倉庫基本上沒打地基,而且都是用空心磚搭起來的。
現場:三間倉庫不同程度倒塌
昨日下午3時55分許,長沙消防支隊接到報警,雨花區大橋鄉附近房屋倒塌,記者坐在長沙市交警支隊的搶險指揮車上前往現場。
下午4時10分,消防車來到一間倒塌的倉庫前,記者在大橋鄉轉了一圈后發現,不僅僅是這一間倉庫倒塌,不遠處也有兩間倉庫不同程度倒塌。
倒塌倉庫1 :租給長沙輝華科技貿易有限公司
倒塌程度:局部倒塌,倒塌部分砸向員工宿舍
人員傷亡:無傷亡
4時15分,記者在長沙輝華科技貿易有限公司租用的倉庫看到,倒塌的墻壁和天花板正好砸在工住宿的地方,一部分磚石已經砸在員工的床上。
“幸好這場暴雨趕在白天,大家都在公司的另一邊上班,沒人在床上休息,如果是晚上,后果將不堪設想。”一位姓唐的工作人員說。
唐先生還說,我們公司是一家組裝自動麻將桌的公司,這場大雨將麻將桌里的電機都淋濕了,而這些電機是不能進水的。
倒塌倉庫2:租給一家文具用品公司
倒塌程度:大部分倒塌,文具倉庫的墻壁、屋頂幾乎全部坍塌
人員傷亡:3人受傷,兩人重傷
4時30分,記者來到這家倒塌大部分的倉庫,這家倉庫只有兩間辦公用的房子幸存,一間大倉庫全部倒塌,這家文具用品公司有3人受傷,兩人傷勢嚴重。
倒塌發生時,這家文具用品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辦公。
“我聽到有人喊‘救命,救命’,于是馬上順著聲音跑過去,又有人喊‘人被埋在鐵門下’了,我跑過去幫忙,發現一人被磚夾在已經倒下的倉庫鐵門上,還有兩人被壓在倒下的鐵門下,我們五六個男人把磚刨開,將被夾住的人救出來后,又將鐵門抬起來,將另外兩人拖出來。”一位參加救援的姓李的先生說。
李先生說:“當時,這兩女一男被救出來后,兩女傷勢都很嚴重,低上一攤好大的血,我們馬上喊出租車送往醫院了。
“將傷者送上車后,我才發現手機在救人是掉了,但看到他們被救出來,我心甘情愿。”李先生說。
倒塌倉庫3:租給長沙俚手食品廠
倒塌程度:全部倒塌
人員傷亡:6人受傷,無人重傷
4時55分,長沙俚手食品場租用的倉庫前,幾乎已經成了一堆廢墟。
“幸虧我們都是被瓦砸到的,而瓦是被一些小木條撐起來的,所以當時倒塌時,6位受傷的工作人員都無大礙。”這家工廠一位負責人在長沙中心醫院說。
記者在中心醫院的病床上看到兩個名字,一位叫董友華,一位叫李小春,確實沒有大礙。
還有一位叫鄒香連的小女孩也受了輕傷,她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她今年只有13歲,婁底人,利用暑假在廠里打工,當時被壓在廠房里臥室的床上,是一個老鄉背她出來的,
(表面原因)原因1:大風大雨很突然
“當時風雨交加,我在廠房里可以明顯感覺到房頂被掀起來,好久沒看見過這樣的天氣了。”長沙俚手食品廠一位負責人說。
“這些倉庫倒塌時,風一股一股的,好象龍卷風。”一位附近的村民說。
“這些簡易房是經不起這樣風雨沖擊的,特別是那間倒塌最嚴重的一個星期前建好后就馬上投入使用。”一位姓李的在另一家倉庫上班的人說。
記者昨晚在氣象部門了解到,昨日下午的那場雷陣雨氣象部門早有預告,有幾分鐘的時間出現了8級的雷雨大風。
原因2:空心墻+小木條+石棉瓦
記者聽到了兩名村民的對話,一位姓李,一位姓石。
李:這些簡易倉庫用的全部是空心墻,屋頂由小木條撐起來,怎么會不倒塌?
石:也是,但幸虧是這些空心墻和小木條才救了大家的命,如果是實心墻,砸在身上誰受得了。
李:你也是不動腦筋,如果結構更加堅固一點,這些倉庫怎么會倒塌呢?
記者也在現場看到,這些倒塌的墻壁確實是空心的,而支撐瓦的小木條直徑不到3厘米。
原因3:無任何地基
“這些倉庫很好建,不用打任何地基,幾天時間就可以建好,而且阻用這些倉庫的廠家基本上集辦公、員工住宿于一體。”一位阻用另一間倉庫的李經理說。
(深層次原因)背景:背靠高橋大市場 簡易倉庫很吃香
記者了解到,雨花區大橋村背靠高橋大市場,村旁還有一個很大的物流公司。
“由于這里地理位置很好,許多公司紛紛在這里辦公、租倉庫,倉庫供不應求,于是從去年年初起,附近村民就興起了一股興建倉庫的風潮。”一位熟悉內情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說。
記者多方了解到,這里倉庫的月租是每平方米是6-8元,而建造這些倉庫的成本是每平方米80-110元,一間300平方米左右的倉庫,總成本只要24000元,而1年的租金就有28000元。
在這里租用另一間倉庫的某鐵藝公司的經理說:“當我知道這些倉庫的建造質量后,我真擔心自己的生命能不能有保障,我們吃住都在這些倉庫里,要是出事該怎么辦啊?”
內幕:掩埋農田蓋倉庫
一位姓李的附近村民告訴記者,在這股蓋倉庫的風潮中,他也蓋了一間倉庫。
當記者問這些土地從何而來時,他說,都是自己的田地,有些是自己的菜地。把這些地一填,就可以在上面蓋倉庫。
“蓋倉庫需要什么手續呢?”記者問。
“不用什么手續,請幾個人建下房子就行。”李姓村民回答。
“村里面沒人管嗎?”記者又問。
“當然有人管,但大多能建起來,自己家的田地,沒什么事的。”他回答
當記者還想問下去時,一人走過來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新報記者 肖勁 實習生 楊高鋒 攝影記者 謝東洋(來源:東方新報 )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