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后一名礦工被救護車送走后,陜縣主管安全生產的副縣長、礦難救援工作副指揮長王玉山站在人群中“哇”的一聲哭出來!巴蹩h長這幾天來一直沒睡覺,連飯都吃不下!标兛h縣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說。(8月2日《重慶晨報》)
被困井下長達76個小時的69名礦工全部獲救之后,主管副縣長這一哭哭得有情有義,哭出了領導干部的人情味與責任感,同時也哭出了男人的風采。不過,副縣長在大哭之后,我覺得他還應該扎扎實實地做點什么。比如,分析發(fā)生礦難的原因,總結成功營救遇險礦工的經驗教訓,以此為契機為井下礦工打造庇護其生命的地下安全通道和緊急避難所。
去年5月,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比肯斯菲爾德金礦發(fā)生事故,兩名礦工雖然被困井下13天,可他們的狀態(tài)都“非常好”,原因在于礦井千米深處早就備好了一個長寬各1.2米的“籠子”,兩名礦工并沒有抱怨,反而樂觀地把這個“籠子”稱為“二星級酒店”。這個“二星級酒店”有一根塑料管與地上連接著,因此雖然發(fā)生塌方、失火等事故,受困礦工同樣能夠及時得到食物、飲用水、冷飲、維生素、衣物、充氣床墊、家人信件甚至MP3音樂播放器。在井下,他們一天用餐5次。同樣令人稱奇的是,去年1月,加拿大一礦井也發(fā)生大火,70名礦工被困井下,萬幸的是,由于礦井下早準備好許多緊急避難所,這些礦工只需安心呆在避難所里就萬事大吉了。這里有氧氣、食物和水,至少可以維持36個小時。最后,6名救援人員從容不迫地把70名礦工全部救了上來,根本無須像我們這樣耗費巨大的成本與代價。
應該說,此次69名礦工全部成功獲救,無一死亡,確實是個奇跡,值得額手稱慶。但欣慰之余,我們還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尤其要看到,創(chuàng)下全部被困礦工無一死亡奇跡的重要因素,雖然得力于現(xiàn)場科學合理的救助,如地面排水、礦井抽水、地面地下保持電話溝通、向被困礦工輸送氧氣和牛奶等等,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些成功的背后,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即假如這次不是透水,而是塌方、瓦斯爆炸或者繼續(xù)遭遇暴雨,甚至沒有礦工蘭建寧冒死行動給大家爭取寶貴的近4個小時,那么,情形又將如何?不敢設想,也實難想象。
因此,為了切實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不再讓礦工家屬和全國上下時刻為他們的命運擔憂,我們真該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國外煤礦成熟、科學的救助設計安排和有效的施救經驗,從現(xiàn)在起,盡快為每一座煤礦設計“二星級酒店”和緊急避難所。
8月1日,獲救的第一名被困礦工被抬下急救車,送入醫(yī)院。當日12時54分,隨著最后一名礦工曹百成的安全升井,發(fā)生透水事故的河南陜縣支建煤礦69名礦工,在井下被困75個多小時后全部生還。7月29日8時30分許,河南省陜縣支建礦業(yè)有限公司支建煤礦東風井發(fā)生透水事故,造成69人被困。
突入其來的重大事故、數(shù)十條等待拯救的鮮活生命、從中央到地方的緊急救援……在營救成功的那一時刻,無論淚水、歡笑抑或凝噎無語,背后都凝聚著事件親歷人與關心者對生命價值的尊重與感動。
8月2日,被救礦工中年齡最小的侯海峰同前來看望他的妻子和半歲的女兒在病房里見面。
3日上午,陜縣支建煤礦透水事故中獲救的69名礦工中的67位經過醫(yī)院全面檢查后,確認身體已經完全康復,順利出院回家與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