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3時20分左右,旺蒼縣五權鎮彭家坡(小地名雙龍洞)一采石場突然發生大面積山體垮塌,垮塌土石方約200萬方,造成6人失蹤,同時被埋的還有一輛小轎車、一輛大貨車、6臺挖掘機。
截至23日下午3時18分,廣元市公安消防支隊完成第二次生命探測儀探測,未發現生命跡象。
目前,山體仍在繼續發生垮塌,搶險救援工作正在進行之中,專家正在對山體垮塌原因進行鑒定。
坍塌的山體
山體坍塌 村民半夜驚魂
22日中午12時30分,記者從廣元驅車近3個小時趕到了事發地――五權鎮龍壩村,記者現場看到,事發地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東南的山體內,一個大洞(東龍洞)流出的溪水,緩緩流經龍壩村,再從西面一條深谷通向外面。
坍塌的就是東面的彭家坡,垮塌地段長約600米左右,遍山都是坍塌的巨石、碎石、泥土,一些挖掘機零部件裸露在外,20余名當地村民在離事發地約500米的地段觀看。由于山體仍在繼續垮塌,時不時就會有碎石、泥土飛濺,“轟隆隆”的滾落聲在空谷回旋。
“平時在發生事故的采石場上班的工人有10多人,另有20名左右的司機在拉石頭到鎮上的水泥廠,由于近期連續雨、雪,晚上住在山上的人不多,出事時,山上只有6個人,有一個還是五權中學的職工,他去幫忙修挖掘機,結果連人帶車都被埋了。”在采石場拉石料的司機何衛平介紹說。
龍壩村六組的李文福剛剛睡下,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地也在震動,門窗上的玻璃也在“嘎嘎”作響,他趕緊跑出家門,“一出門,看到彭家坡正在滑坡,產生了很多火花,還能看見山石亂飛。”當他回家后發現,他家窗戶上大玻璃已經被震碎。
64歲的張尚于住在離事發地不足2公里,說起當時的情況還心有余悸:“當時是半夜11點半,我正在家看電視,聽到“轟隆隆”的聲音,窗戶的玻璃也“哐哐”作響,我還以為是地震呢。”過了一會,他聽到外面有人喊“吹山了!吹山了!”(當地把山體垮塌叫做吹山),他慌忙跑了出去。但是外面一篇漆黑,什么也看不見,他又回到家中,“過了10幾分鐘,又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原來是第二次垮坡。”
坍塌的山體
啟動預案 市縣聯動全力搶險
事故發生后,廣元市委書記羅強和市委副書記、市長馬華指示:全力救人,注意不要發生新的傷亡,做好各項后續工作。旺蒼縣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市、縣領導立即帶領有關部門和消防、應急救援大隊、礦山救護隊、衛生救護隊趕赴現場,組織開展現場搶險救援。省安監局監察一處、監察執法總隊、省909地質隊的領導和專家已從成都趕到現場。
22日凌晨3時許,旺蒼縣領導、廣元消防官兵陸續趕到事故發生地,當即成立了由市、縣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五權鎮“3.22”山體垮塌搶險救援指揮部,下設由市、縣領導牽頭的現場處置組、醫療救護組、善后處置組、維穩工作組、綜合協調組,分頭開展相關工作;對現場劃定了警戒區域,禁止閑雜人員和車輛進入;在現場處置組的統一指揮下,在專家指導、加強觀測、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消防、礦山救護隊、應急救援大隊組成的救援隊伍進入現場有序開展搜救工作。
兩次探測 均未發現生命跡象
廣元市公安消防支隊李參謀長介紹,他們趕到現場時,由于天下小雨、飛石不斷,到處一片漆黑,搶險救援指揮部決定待天亮后再實施救援。“早上7點50分,我們使用音頻和視頻等手段進行探測,但無生命跡象。由于塌方還在繼續,探測臨時終止。”
李參謀長說,昨日下午2點30分,大雨停止,6名消防官兵抬著生命探測儀,再次走進坍塌區內,主要是對有挖掘機的地方、空隙比較大的地方及土壤較松的地方進行探測,到3點18分,探測結束,可能存在生命現象的地方均無生命跡象。“最佳救援時間是72小時之內,但現在看來被埋者生還的希望比較渺茫。”李參謀長告訴記者。
消防官兵除留下部分值守人員外,其他人員相繼撤離。
重車壓壞公路 群眾怨聲載道
記者在五權時發現,這里的道路特別爛,整個道路坑坑洼洼,車輛經過,污水四處飛濺。
23日晚8時許,記者來到五權鎮街上,幾名放夜自習的四、五年級的小學生穿著水靴,打著手電筒回家。“現在還要好點,冬天最不方便,到處是亂泥、水坑,不小心就踩進水里了。”他們告訴記者。
一位副食店老板楊女士說,自己的門前是一個大坑,每次拉石頭的車經過時都會發生傾斜,“為了防止車輛傾斜石頭砸下來,門前的路坑還是我自己買石頭來填上的。”
黑貓網吧的老板介紹說,這條路叫五大路,是77年通車的,從旺蒼縣五權鎮到南江縣大河鎮。地震前,整條路還是剛修好的柏油路,但沒到半年,路面就被拉石頭的車輾壓壞了。
“拉石料的車都是重型卡車,裝的又多,經常都有石頭掉下來。前段時間學生家長一起去找鎮上,現在才在車上加了帆布。”他告訴記者,上個月23號,這里發生的大客車翻車,5死10重傷,就是由于司機躲避路上的大坑造成的。
記者采訪了數名采石場附近的村民,他們都反映采石場長期放炮,影響了休息。“這個采石場幾乎每天都要放炮,特別是每天晚上打鉆的聲音,讓人覺都睡不好。”附近居民李文福說。
據當地村民反映說,發生事故的采石場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本來是鎮上的企業,后來承包給私人,老板換了一個又一個。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