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副市長沈駿20日在此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上海橋梁數量眾多,會借鑒異地的事故教訓,加強對本地橋梁的“體檢”及管理。
中國內地近日橋梁事故頻發,江蘇鹽城、福建武夷山、浙江杭州等地相繼發生橋梁事故。沈駿指出,造成“危橋”的原因多樣,涉及橋梁質量、超載、日常維護保養等多方面,上海將對這幾方面都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對滬上橋梁進行“體檢”。
作為一個交通四通八達的現代化城市,橋梁可謂構架上海交通路網的“重臣”。從見證上海百年滄桑變化的外白渡橋,到曾列世界斜拉橋跨度之首的楊浦大橋,再到“世界第一拱”盧浦大橋,“年齡”不同、風格各異的橋梁便捷了此間市民交通,也構筑成上海一道獨特的橋梁風景線。
沈駿指出,上海每年都會對市內橋梁進行“體檢”,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夕,就對南浦大橋、盧浦大橋等一批橋梁進行了“體檢”,他還指出,橋梁的使用年限可能會隨著后期車流量等方面的變化而生變,有必要定期“體檢”評估。
沈駿表示,上海目前擬對郊區部分橋梁進行著重“體檢”、還將聯合市政管理部門和交通部門開展橋梁限重標識等工作,以加強對城市橋梁的安全監管。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