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管道爆燃 多地管道未與居民區“隔離”
2013-12-01
來源:楚天金報
|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青島“11·22”中石化管道爆燃事故發生后,多名專家和業內人士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次嚴重事故暴露出了城市潛藏的“管線之危”。
布局之憂:管道該離居民多遠
“11·22”事故發布會上,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郭繼山介紹,事故爆炸管道處,多達11條市政管道、輸油管道,布局密集擁擠。但他認為,管道距離居民小區符合國家“30米”的新規。
據了解,《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中對埋地輸油管道同地面建(構)筑物的最小間距做了規定,其中,原油管道與城鎮居民點或獨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離,不宜小于15米。而最新規定是30米。“黃島明顯存在規劃錯誤、布局錯誤。”沈陽化工大學副教授李慶祿說,化工企業布局基本指導思想是與居民必須分開,并不是“相距30米”那樣簡單。更為重要的是,絕對不允許各種管道交叉及近距離平行安裝,如此安裝,“相當于在一枚炸彈旁邊又放了一枚炸彈”。
整體危機:管道占壓情況嚴重
一位中石化管理人士表示:“我們每年都向各省和地方政府遞交報告,說目前的管道占壓情況嚴重,尤其是山東、江蘇兩省,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回復。”來自中石化的消息顯示,出現原油泄漏的管道系公司東黃復線。該管線1986年7月建成投產,管徑711毫米,管道長248.52公里,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中石化人士稱:“按照當時的設計,地面是農田或者菜地,承壓能力是有限的。但是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現在,地面上已經建設了道路和居民小區。”該人士稱,在此過程中,中石化一直試圖與地方政府進行溝通,反映管道承壓過大,但由于牽涉到地方經濟的發展,相關溝通沒有得到實質性回應。
在管道承壓改變的同時,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導致城市建設者對原有設計進行了改變。“比如這次是市政官網建設在輸油管線的下面,在這些建設過程中,是否存在土壤未夯實等情況,已經不得而知。”這名人士還表示,不僅僅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也有類似情況,而面臨這樣的整體危機,“出問題是必然,不出問題是僥幸”。
事故隱患:部分管道已然老化
李慶祿稱,城市排污管道等常年積累起沼氣、甲烷等易燃氣體,當和原油揮發產生的可燃氣體匯合,在密閉的空間里,容易起火爆炸。他認為,黃島區內石化輸油管道縱橫交織于地下地上,同時其產品均具有重腐蝕性,普遍存在“跑、冒、滴、漏”現象,如此以來將加速管道的老化。
公開資料顯示,過去3年里,國內公開披露的油氣管道事故多達數十起,呈現逐年上升勢頭。相關統計數字顯示,我國油氣管道事故率平均為3次/1000公里·年,遠高于美國的0.5次/1000公里·年和歐洲的0.25次/1000公里·年。對此,中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主任馮慶善認為,油氣管道長期經過運營,會受到外部干擾、腐蝕、管材和施工質量等原因發生失效事故,而目前國內現役油氣管道已進入事故多發期。他此前曾披露,目前國內進入管道建設的高峰期,但現役的油氣管道有約60%服役時間超過20年,東部管網服役運行已30多年。此外,部分油氣管道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意味著已運行了近40年。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