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寶源豐禽業公司大火119人遇難,黑龍江省一中儲糧直屬庫發生火災,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儲罐閃爆……僅半個月內,全國發生至少7起火災事故。緣何火災悲劇頻繁上演?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消防設備不“消防”?
消防設備作為滅火的第一道關口,現實中卻往往遭遇執行“折扣”。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建筑占地面積大于300平方米的廠房應設置相應規格的室內消火栓,同時對不同環境下消防設備的配備做出了嚴格規定。
記者3日晚進入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事故廠區,對發生火災的車間進行了近距離觀察。該建筑為單層鋼結構戊類廠房,用于禽類屠宰加工車間及冷庫,發生火災的廠房面積大約1.7萬平方米,過火車間已經只剩下鋼框架結構,車間內堆滿了過火后的廢墟,工作人員正在清理現場。記者仔細觀察后,并沒有看到現場有干粉滅火器、應急燈等火災應急設備。
“最基本的消防設備都沒有見到過,車間里沒有應急照明燈,沒有滅火器,也沒有看到過消火栓。”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的一位火災幸存者說。
數據顯示,我國公共消防設施“欠賬”嚴重。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在今年5月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地方消防規劃落實不到位,消防站、消防供水等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滯后。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消防站“欠賬”30%,市政消火栓“欠賬”26.5%,農村公共消防設施嚴重缺乏,難以適應滅火救援的需要。
消防設施難以發揮作用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群眾的消防知識匱乏。“從來就沒有火災應急演練,即便是有設備也不知道怎么用,滅火器都沒碰過。”一位吉林的火災幸存者告訴記者。
廣東省一位安監部門的執法人員說,部分企業把火災應急演練停留在口頭上,導致一些工人缺乏基本的防火滅火和逃生自救常識。
“逃生通道”難逃生?
逃生通道形同虛設是一些重大火災事故中暴露出的問題,事故現場往往沒有依法設立消防通道,或是消防通道被違規占用。
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火災事故現場整個失火的車間日常只有一個出入的大門,并沒有專門設置的消防通道。“這個出入的大門一般上班時都被鎖上,火災發生時逃生的人群涌到門口才發現門口火勢太大,門很難打開,只好朝著與著火廠房相連的另一個廠房跑去。”一位幸存者說。
與此相似,5月24日,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一家汽修店發生火災,過火面積90多平方米,9人死亡。著火的汽修店是違規的集生產、倉儲、居住為一體“三合一”場所,沒有滅火器材,僅有的逃生通道就是一個被鎖死的卷簾門。
由于消防通道被占用而釀成的悲劇去年也曾上演。《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可燃材料露天堆場區,消防車道與材料堆場堆垛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5米,但2012年4月廣東省東莞市一紙業公司發生火災時,設計好了的消防通道居然被違規占用,導致人員疏散困難,消防人員經過近60個小時的努力才撲滅大火。
據調查,火災原因是由于企業在消防通道和防火間距之間違章搭建雨棚,并堆放貨物,廠區各建筑形成一個連通體,致使火情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到5個車間、1個成品倉庫。在滅火過程中,重點對易燃燒的成品倉庫和生產車間進行分割,火勢蔓延才得以阻止。
火災預防如何更有效?
夏季是火災多發季節,應當對重點行業加強火災預防管理。廣東省一位安監部門執法人員說,夏季溫度高、濕氣重,纖維類物品容易聚熱引發自燃;電器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氧化,導致電線短路引發火災。
黑龍江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的火災事故就是由于導線絕緣皮破損、短路打火,引燃配電箱附近的葦席和麻袋,引發火災。國家糧食局3日發出緊急通知,指出這起事故反映出個別企業對安全生產工作不重視,崗位責任不落實,防范措施不到位,亟須采取切實措施嚴格整改。
“針對夏季特殊情況,除了日常巡查之外,還應當有針對性更強的安全生產方案。事故的發生至少說明,原來的火災風險預防、管控體系存在重大紕漏。”廣東省一位安監執法人員說。
同時,目前消防專業力量不足也埋下了火災隱患。據統計,全國仍有167個縣(市、區、旗)未設公安消防監督機構,260個縣(市、區、旗)沒有消防專業力量;鄉鎮一級沒有消防機構,失控漏管現象十分突出。
此外,公民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知識也有待加強。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群眾缺乏基本的防火滅火和逃生自救常識。復旦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曉表示,全社會應建立一套明確的公眾消防知識培訓和消防應急演練體系,彌補公眾的消防知識漏洞。
“挖掘事故原因不能僅僅止于責任追究,我們看到的事故原因只是現象,但是我們應該把現象歸結為規律,把規律轉變成制度,再把制度轉化成行動。”國務院應急專家組成員、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劉鐵民說。
劉鐵民表示,如果一個地區的傷亡事故頻率和強度增加,就應從基本面上找原因,如經濟建設模式、理念、速度是否科學?安全管理水平是否能跟得上?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驚人火災暴露安全隱患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