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態毒物的分類
按其化學結構,工業中使用最廣的有機溶劑有下列幾種:
(1)脂肪族碳氫化合物:汽油、白色酒清、揮發油等。
(2)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
(3)醇類:甲醇、乙醇、丙醇、丁醇。
(4)醚類:乙酸。
(5)醋酸脂:醋酸甲脂、醋酸乙脂、醋酸丙脂等。
(6 )酮類:丙酮。
(7)二硫化碳。
(8)氯化烴類: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
2.有機溶劑的危害
(1)汽油危害
在生產環境中,汽油主要以蒸氣形式經呼吸道被人吸收,皮膚吸收很少,而經口腔進入則大多是由事故所致。汽油蒸氣對肺泡不起刺激作用,而直接進入血液中,并很快轉到脂肪豐富的組織器官中。
一般來說,在生產中,汽油中毒大都屬于慢性中毒,長期在空氣中的汽油蒸氣過量,導致頭疼、頭暈、耳鳴、結膜類、咽喉類,視力喪失,消化不良等等。
鏈接:接觸汽油的主要作業有:石油提煉,內燃機燃料,橡膠生產,噴漆、印刷,制藥,人造革生產等。此外,汽油貯運、車輛維修、煉油廠實驗室等,也常接觸汽油。
(2)丙酮的危害
丙酮是一種揮發性液體,主要用于硝化纖維、油漆、樹脂及橡膠的溶劑、制藥等等。
在生產環境中,丙酮主要以蒸氣形式經呼吸道進入人體,部分由肺及腎排出,部分被氧化,急性中毒很少見。長久吸入,蓄積而產生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植物神經系統障礙,如頭疼、頭暈、消化不良、咽炎喉炎等等。
(3)二硫化碳的危害
它是無色油狀液體,在常溫下就可蒸發。工業上主要用于硫化橡膠、溶解橡膠、防腐劑,并可用于制造蠟紙、人造絲光學玻璃、農業殺蟲劑以及作為油、蠟及磷的溶劑等。
二硫化碳蒸氣經呼吸道進入機體,也可經皮膚侵入。進入人體后,由血液運送全身,其中3%~8%以原形經呼吸道排出,0.05%隨尿排出,大部分(85%~90%)經解毒后隨尿排出。長期吸入二流化碳蒸氣,可發生貧血、血壓下降、食欲減退、麻痹、精神病以至癡呆。
3.防治措施
各類有機溶劑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響,因而,在生產中應采取綜合的預防措施,減少或消除這些不利影響。
(1)技術措施
改革工藝過程,實現生產的自動化、機械化、密閉化,以低毒或無毒物質代替毒性大的物質,如用甲苯、二甲苯代替苯,加強通風,及時排出有毒蒸氣及粉塵。
(2)勞動組織措施
建立現代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防止跑、冒、滴、漏,杜絕中毒事故發生。定期檢測車間空氣中毒物的濃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保證毒物濃度不超過國家標準,女工在生理特殊期應調離此類作業崗位,未成年工盡量不安排此類工作;有條件時,應實行員工定期輪換,以免長期吸入毒物。
(3)衛生保健措施
加強個人防護。堅持個人衛生制度,堅持使用好個人勞保用品。就業前體檢,有心、肝、腎、肺嚴重疾病及皮膚病患者,不宜從事此類作業。定期對員工進行體檢,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上一篇:氣態毒物危害與預防工作
下一篇:固態毒物中毒防治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