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產性毒物
生產過程中生產或使用的有毒物質稱為生產性毒物。生產性毒物可存在于原料、輔助材料、氣體、蒸氣、霧、煙和氣溶膠中,可引起職業中毒。可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亞急性中毒三種。生產性毒物還引起其他危害,如致突變、致癌、致畸、對生殖功能的影響等。
2、常見的職業中毒
常見的職業中毒有鉛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還有刺激性氣體中毒,如氯氣、光氣、氨氣等。窒息性氣體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觸一氧化碳的機會有:煤氣制造,用煤、焦碳等制取煤氣的過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
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氣、羰基金屬、采礦時爆破煙霧、煉鐵、煉鋼、煉焦等作業場所均可產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毒和硫化氫中毒,接觸硫化氫機會有:含硫化合物的生產、人造纖維、玻璃紙制造、石油開采、煉制、含硫礦石冶煉、含硫的有機物發酵腐敗即可產生硫化氫,如制糖、造紙業的原料浸漬;清理糞池、垃圾、陰溝時,可發生嚴重硫化氫中毒。接觸高濃度的硫化氫可立即昏迷、死亡,稱為“閃電型”死亡。
3、職業中毒目錄
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職業病目錄中,職業中毒有56種,具體名單如下:(1)鉛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鉛);(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錳及其化合物中毒;(4)鎘及其化合物中毒;(5)鈹病;(6)鉈及其化合物中毒;(7)鋇及其化合物中毒;(8)鋇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鈾中毒;(12)砷化氫中毒;(13)氯氣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氣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氫中毒;(22)磷化氫、磷化鋅、磷化鋁中毒;(23)工業性氟病;(24)氰及腈類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鉛中毒;(26)有機錫中毒;(27)羰基鎳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汽油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甲氯化碳中毒;(37)氯化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鈉)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機磷農藥中毒;(51)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毒;(52)殺蟲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擬除蟲菊酯農藥中毒;(55)根據《職業中毒性肝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可診斷的職業中毒性肝病;(56)根據《職業性急性化學物中毒診斷標準(總則)》可診斷的其他職業急性中毒。以上引起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均為職業危害因素。
上一篇:窒息性氣體的危害與防護
下一篇:苯的危害與防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