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氨是什么?
氨為無色、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氣體,比空氣輕,與空氣混合時,能形成爆炸性氣體
二、哪些工作場所可能接觸氨?
濃氨可直接制作氨水,用作農業肥料,氨氣可用于制造硫胺、尿素等多種化肥
于制藥、塑料、農藥、合成纖維等工業中及工業用的清洗液中都含有氨
三、氨中毒有哪些臨床表現?
氨主要是經呼吸道吸入。
輕度中毒:氨對上呼吸道粘膜及眼有強烈刺激,引起眼睛紅,咽痛、咳嗽
中度中毒:聲音嘶啞、胸悶;呼吸頻速、甚至憋氣,呼吸困難
重度中毒:劇烈咳嗽、咯大量粉紅色泡沫痰、氣急胸悶,呼吸困難、明顯發紺
皮膚與含有氨的液體接觸,可引起堿燒傷,局部紅腫,有水泡;
眼睛接觸高濃度的氨氣或溶液,會導致眼燒傷甚至失明
四、現場搶救要點
一旦發生事故,用濕毛巾盡量捂住口鼻,切忌到處亂跑,增加氨的吸入
眼接觸:眼灼傷應及時用3%硼酸液或清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
經口攝入:誤服者給飲牛奶,忌洗胃;
不要引導他嘔吐,不能服用活性炭
吸入:必須將人員移到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
皮膚接觸:皮膚灼傷應迅速用3%硼酸液或清水充分沖洗
在搶救和救治時應特別注意加強通風及吸氧
五、預防措施
氨作業工人應進行作業前體檢,患有嚴重慢性支氣管炎等禁忌征者不宜從事氨作業
工作時應選用耐腐蝕的工作服及防毒口罩
使用氨水時,作業者應在上風處,防止氨氣刺激面部
操作時嚴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凈雙手
防護皮膚污染,可選用5%硼酸油膏
一、容易引起鉛中毒的作業
鉛礦開采、燒結、精煉、含鉛金屬和合金的熔煉
蓄電池制造,廢舊蓄電池回收及加工,印刷業鑄字和澆板
電纜包鉛,自來水管道、食品罐頭及電工儀表元件焊接
拆修舊船、橋梁、建筑物時的焊割作業
用鉛化合物制做顏料、油漆、橡膠、塑料、玻璃、陶瓷、炸藥等作業
二、可能導致的職業病
以職業性慢性鉛中毒居多,急性鉛中毒較少見
三、鉛中毒早期癥狀及特異性臨床特征
慢性中毒:早期癥狀常不明顯,多表現腹部隱痛、腹脹、便秘等;病情加重時,可出現腹絞痛、貧血和輕度周圍神經病;重者可有鉛麻痹、中毒性腦病
急性中毒:多因消化道吸收引起。常在口服鉛或鉛化合物數小時發病。患者突然食欲急劇減退,甚至不能進食,惡心、嘔吐、便秘、腹脹、陣發性腹絞痛、面色蒼白、出冷汗、煩躁不安、血壓升高;重者發生中毒性腦病,出現痙攣、抽搐、甚至譫妄、高熱、昏迷和循環衰竭;此外可有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腎病及貧血;也可出現麻痹性腸梗阻
典型病狀-鉛絞痛:接觸較高濃度鉛的勞動者出現腹痛,應首先考慮鉛中毒性鉛絞痛的可能。鉛絞痛是腹部持續性疼痛,常陣發性加劇,難以忍受。部位多在臍周或下腹部,少數在上腹部。發作前常有腹脹或頑固性便秘
四、預防措施
避免開放式作業
工作場所注意通風
作業時應穿防毒工作服,戴手套
禁止在工作場所飲食、吸煙
下班后認真洗澡,換洗工作服
作業場所空氣中鉛濃度超標時,應佩戴過濾式防塵口罩或電動送風式呼吸器
五、鉛中毒的處理
一旦發現中毒病人應首先使病人脫離接觸,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驅鉛治療
六、去醫院就醫時應向醫生提示的內容
從事過的職業及時間
目前工作的種類及作業場所環境
癥狀出現的時間及類型
生活習慣、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況)
提示醫生為病人做尿鉛或血鉛檢測
硫化氫
硫化氫是一種具有窒息性和刺激性的有毒氣體,常常存在池、罐、地窖、儲藏室這樣的密閉空間。主要經呼吸道吸入,也可經皮膚吸收,對眼睛、呼吸道等粘膜有較強刺激性。主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也會伴有心臟等多器官的損害。
一、容易引起硫化氫中毒的作業
采煤、采礦、鉆井及橡膠、人造絲、造紙、顏料的生產
菜腌漬、甜菜制糖、動物膠的生產
開挖和整治沼澤地、溝渠、水井、下水道
清除垃圾、污物及糞便
天然氣、礦泉水的生產
二、可能導致的職業病
職業性急性硫化氫中毒
三、中毒后的早期癥狀及特異性臨床特征
接觸高濃度硫化氫可能迅速危及生命
接觸反應:眼刺痛、流淚、結膜充血、咽部灼熱感、咳嗽或有頭痛、頭暈、乏力、惡心等癥狀,脫離接觸后在短時間內可消失
輕度中毒:有明顯的頭痛、頭暈、乏力等癥狀,并出現輕度至中度意識障礙,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周圍炎
重度中毒:出現肺水腫,多臟器衰竭,深昏迷,有可能發生閃電型死亡
四、預防措施及在密閉空間作業的要求
接受崗前培訓,掌握預防中毒的相關知識,提前了解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
注意工作場所內設置的相關警示標識
進入密閉空間作業前注意檢測環境中是否存在硫化氫
現場工作需佩戴個體防護裝備,有條件最好配備現場快速檢測硫化氫的設備
定期檢查、維護個體防護設備,確保其可靠性
進入可能產生硫化氫的現場時需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不要單獨作業
保持良好的通風
五、急性中毒的處理
一旦聞到臭雞蛋氣味就應警惕是否有硫化氫氣體存在
一旦發生硫化氫中毒,現場救援人員在沒有個體防護的情況下不能貿然進入現場
救援人員必須穿戴有效的防護服、防護靴、橡膠手套,并配備攜氣式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迅速將病人轉移到空氣新鮮處,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暢,有條件的應立即給予氧氣吸入
如果硫化氫中毒現場屬于密閉空間,應首先對事故現場進行通風,降低現場硫化氫濃度
若病人呼吸停止需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時,應注意自我保護,避免施救者中毒
如中毒患者衣物被污染,應迅速脫去污染的衣物
用清水沖洗接觸到硫化氫的眼睛或皮膚,并立即將病人送醫院救治
六、去醫院就醫時應向醫生提示的內容
從事過的職業及時間
目前工作的種類及作業場所環境
癥狀出現的時間及類型
生活習慣、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況)
職業性體檢
用人單位應當對下列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一)對擬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新錄用人員,包括轉崗到該種作業崗位的人員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二)根據勞動者在崗期間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安排勞動者進行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三)對準備脫離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或者崗位的勞動者,或者解除、終止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前,應當對其進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
(四)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離崗后不再從事原職業病危害作業但仍有可能產生慢性遲發性健康損害的勞動者進行離崗后醫學隨訪
(五)對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可能產生急性健康損害的勞動者進行應急健康檢查
用人單位不得安排四類人員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
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
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職業健康監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職業健康監護的主要目的是發現職業禁忌征、動態觀察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及早期發現職業病人
一、容易引起高溫中暑的作業
煉鐵、煉鋼、軋鋼、煉焦、鑄造、鍛造
陶瓷、搪瓷、玻璃、磚瓦的制造,紡織、印染作業、鍋爐作業
夏季露天作業,如在建筑工地、碼頭作業時
二、可能導致的職業病
高溫中暑
三、中暑后的早期癥狀及特異性臨床特征
早期癥狀: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
輕度中暑:除早期癥狀加重外,還會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加快、體溫急驟升高等現象
重度中暑:可能出現昏迷、抽搐、痙攣、腦水腫
四、預防措施
進行上崗前體檢,凡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胃腸潰瘍病,活動性肺結核,肝、腎疾病,明顯內分泌疾病,出汗功能障礙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加強營養,準備含鹽份的清涼飲料(要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創造一個合理、舒適、涼爽的休息環境
保證充足的睡眠
在特殊高溫作業(如修爐)場所,應配有隔熱、阻燃和通風性能良好的工作服,并設置空調等降溫措施
定期檢測作業環境氣象條件
五、高溫中暑的處理
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
飲用含鹽分的清涼飲料,虛脫時應平臥
可以在額部、顳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氣水等中藥
對于重癥中暑的病人,應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將其包裹并給強力吹風,以增加蒸發散熱;或用冰塊降溫(若病人出現寒戰,應減緩冷卻過程,不允許將體溫降至38.3oC以下,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還應該在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用風扇向患者吹風,按摩患者的四肢,促進血液循環
及時送住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六、去醫院就醫時應向醫生提示的內容
從事過的職業及時間
目前工作的種類及作業場所環境
癥狀出現的時間及類型
生活習慣、疾病史(特別是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況)
一、容易引起苯中毒的作業
苯乙烯、苯酚、藥物、農藥、合成橡膠、塑料、洗滌劑、染料、炸藥等的制造
生藥的浸漬、提取、重結晶,以及油墨、樹脂、人造革、膠粘劑和油漆等的制造和使用
苯的制造,如焦爐氣、煤焦油的分餾、石油的裂化重整與乙炔合成苯
二、可能導致的職業病
苯中毒
白血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
三、苯中毒后早期癥狀及特異性臨床特征
早期癥狀:輕度中毒時犯困、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慌;重度中毒可出現視物模糊、震顫、呼吸淺或慢、抽搐和昏迷
特異性臨床特征: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心音微弱或心律不齊等,最終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中毒幾小時后,皮膚及粘膜可出現瘀點或瘀斑
四、預防措施
盛苯容器嚴加密閉,作業場所加強通風
用苯作業嚴禁明火、高熱,使用防爆電器和照明設備
高苯作業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和防護眼鏡
提供事故淋浴和洗眼設施
工作場所禁止飲食、吸煙
及時換洗工作服
濃度超標時,佩戴過濾式防毒口罩或面具
緊急救援時,佩戴過濾式防毒口罩,沒有防毒口罩或防毒服裝不要進入事故現場
作業場所張貼警示標識
五、急性和慢性中毒的處理
急性中毒
應立即脫離中毒現場,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環境安靜處,換去污染的衣物
給予精神安慰,克服緊張情緒,保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防止過分躁動
苯濺入眼內,應立即用清水徹底沖洗
及時去醫院就診
慢性中毒
若常有頭暈、頭痛、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或容易感染并有出血傾向需要去醫院就診
慢性苯中毒無特效解毒藥,一經確診,即應調離接觸苯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工作
六、醫院就醫時應向醫生提示的內容
從事過的職業及時間
目前工作的種類及作業場所環境
癥狀出現的時間及類型
生活習慣、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況)
一、氯氣是什么?
氯氣為黃綠色氣體,有刺鼻、窒息、特殊的刺激性氣味,比空氣重,有毒,有腐蝕性。
二、哪些工作場所可能接觸氯氣?
氯在工業生產中使用廣泛,如制造紙張或布匹時作為工業漂白劑
氯氣也被廣泛用于合成和制造金屬氯的化合物、含氯消毒劑、殺蟲劑、聚合物等
三、氯氣中毒有哪些臨床表現?
主要經過呼吸道吸入。
刺激反應:出現咳嗽、氣喘、流淚癥狀,一旦脫離暴露,癥狀會逐漸消失
輕度中毒:出現嗆咳、可有少量痰、胸悶
中度中毒:出現嗆咳、咯痰、氣急等,可伴有輕度紫紺
重度中毒:出現咳嗽,氣短或氣喘,咳粉紅色泡沫痰,甚至呼吸窘迫
眼睛接觸高濃度氯氣會使眼睛疼痛,有分泌物
皮膚接觸者皮膚燒傷的部位發紅、疼痛加重或出現炎性分泌物
四、現場搶救要點
一旦發生氯氣泄漏,應立即用濕毛巾捂住嘴、鼻,背風快跑到空氣新鮮處
眼接觸: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并迅速進行醫務處理
吸入:必須將人員移到空氣清新處,若呼吸困難,給予吸氧,若停止呼吸,則人工呼吸
皮膚接觸:立即用大量水沖洗,沖水時脫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在搶救和救治時應特別注意加強通風及吸氧
五、預防措施
氯氣作業工人應進行就業前及定期體檢,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等禁忌征者不宜從事氯氣作業
工作或急救時應選用耐腐蝕的工作服及防毒口罩
防護皮膚污染,可選用3%氧化鋅油膏
鋼瓶應直立在通風設施良好的卡車上進行運輸,不要在人員乘坐的車廂內運輸
一、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作業
冶金工業中煉焦、煉鐵、鍛冶、鑄造和熱處理的生產中,產生的廢氣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化學工業中合成氨、丙酮、光氣、甲醇的生產
在密閉的汽車內開著發動機,柴油或汽油的內燃機廢氣中含有一氧化碳,引起車內人員中毒
在市政施工時損壞煤氣管道,會引起勞動者一氧化碳中毒
在設備檢修過程中,設備內殘留的一氧化碳氣體泄漏會造成勞動者中毒。
礦井放炮、瓦斯爆炸也會造成一氧化碳集聚,引起中毒
二、一氧化碳有些什么危害和毒性
一氧化碳主要損害神經系統。
它是高毒化學物,可以引起死亡。嚴重中毒的病人即便被救活,也會留下永久性腦損傷的后遺癥,比如記憶障礙、精神、神經障礙等。
三、一氧化碳中毒后早期癥狀及特異性臨床表現
輕度中毒:患者可出現頭痛、頭暈、耳鳴、惡心、嘔吐、全身無力、短暫昏迷,經治療,癥狀可迅速消失
中度中毒:除上述癥狀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膚出現櫻桃紅色、昏迷等現象,經及時搶救,可較快清醒,一般無并發癥和后遺癥
重度中毒:除具有輕、中度中毒全部或部分癥狀外,患者可迅速進入昏迷狀態,患者面色蒼白或青紫,最后因無法呼吸而死亡
四、預防措施
在使用爐灶或燃燒物品時,一定要開窗通風,最好同時打開排風設備
煙囪和燃燒設備的通氣管道一定要保持通暢,要經常檢查是否被阻塞,絕不可為了保暖而人為封閉這些管道
經常檢查煤氣管道和煤氣設備,及時更換老化的連接管道和損壞的設備
不能在開著發動機的密閉車廂內睡覺
市政施工時要避免損壞煤氣管道
進入密閉空間或其他高濃度作業區,應先將工作場所充分通風,經檢測空氣質量達標后方可進入,進入時應有專人在外監護。若進入濃度超標作業場所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口罩或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或作業場所空氣濃度超過IDLH時,應佩戴空氣或氧氣呼吸器
四、預防措施
在使用爐灶或燃燒物品時,一定要開窗通風,最好同時打開排風設備
煙囪和燃燒設備的通氣管道一定要保持通暢,要經常檢查是否被阻塞,絕不可為了保暖而人為封閉這些管道
經常檢查煤氣管道和煤氣設備,及時更換老化的連接管道和損壞的設備
不能在開著發動機的密閉車廂內睡覺
市政施工時要避免損壞煤氣管道
進入密閉空間或其他高濃度作業區,應先將工作場所充分通風,經檢測空氣質量達標后方可進入,進入時應有專人在外監護。若進入濃度超標作業場所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口罩或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或作業場所空氣濃度超過IDLH時,應佩戴空氣或氧氣呼吸器
一、什么是職業病防治法?
職業病防治法是調整規范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是我國第一部有關職業病防治的單行法律。
二、什么是職業病?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用人單位履行職業病防治的主要職責
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的職責包括:健康保障義務、職業衛生管理義務、保險義務、報告義務、衛生防護義務、職業病危害檢測義務、職業病危害告知義務、及時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義務、培訓教育義務、健康監護義務、落實職業病患者待遇義務、特殊勞動者保護義務。
四、《職業病防治法》賦予勞動者8項權利
知情權、培訓權、拒絕冒險權、檢舉與控告權、特殊保障權、參與決策權、職業健康權、損害賠償權
五、勞動者如何運用《職業病防治法》保護自己的健康權益?
勞動者要通過學習《職業病防治法》,明確自己所履行的義務;
學習和掌握相關職業衛生知識;
自覺遵守企業所制定的各項有關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自覺并正確地使用和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
發現職業病危害隱患及時報告;
充分運用《職業病防治法》賦予勞動者所享有的職業衛生保護
粉塵
一、容易產生粉塵危害的作業
煤礦和礦山開采
選礦、冶煉、石料粉碎加工
開挖隧道、筑路
水泥生產
石棉生產
二、可能導致的職業病
接觸生產性粉塵可導致肺病,塵肺病是指因吸進生產性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肺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最重要且常見的塵肺病有:
矽肺
煤工塵肺
石棉肺
三、塵肺病的臨床特征
早期塵肺病人一般無體征,隨著病變的進展及合并癥的出現,則可有不同的體征
主要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四大癥狀,也可有喘息、咯血、消化功能減弱、胃納差、腹脹、大便秘結、全身乏力等癥狀
重者導致勞動能力喪失
四、預防粉塵危害的主要措施
改善工作環境和操作方法,控制粉塵的產生和擴散,使工作場所粉塵濃度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使用防塵口罩
盡早發現、正確診斷和處理
預防肺結核、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并發癥
五、防塵口罩(面罩)的正確用法
必須選擇性能可靠,達到相關標準要求的口罩(面罩)
按規定要求,工作時要始終佩戴
佩戴嚴實,吸氣時,粉塵不能從臉和防塵口罩(面罩)的縫隙間進入
防止擠壓變形
定期更換濾膜
六、去醫院就醫時應向醫生提示的內容
從事過的職業及時間
目前工作的種類及作業場所環境
臨床癥狀及出現的時間
生活習慣、既往疾病史,特別是呼吸系統疾病史
正己烷
一、容易引起正已烷中毒的作業
膠粘劑的配制過程,如制鞋、箱包生產,家具制造
作為清洗劑的使用過程,如印刷、電器制造
在植物油提取,化驗試劑生產和橡膠合成過程中,有時也會使用到正己烷
二、可能導致的職業病
職業性急性和慢性正己烷中毒
三、中毒癥狀
急性中毒表現為眼痛、眼澀、流淚、咳嗽、惡心、頭暈等
慢性中毒分為輕度和重度:輕度中毒主要表現為手指和腳趾雙側對稱性出現麻木、發涼、痛覺降低、手腳易疲勞、疼痛等;重度中毒主要表現為手、腳、胳膊和腿出現對稱性發麻、刺痛、乏力、走路困難、上樓費力和抽筋等,同時還會出現頭疼、頭暈、食欲減退等癥狀。情況嚴重者會出現不能站立行走,甚至肌肉萎縮
四、簡單的預防措施
工作場所保持良好的通風
工作時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和帽子
五、急性活慢性中毒的處理
急性中毒時需要立即脫離接觸環境,嚴重者需要立即送往醫院
長期接觸正己烷的作業工人應該定期到醫院體檢,一經發現有異常,應該立即停止接觸,情況嚴重者應住院治療
六、去醫院就醫時醫生提示的內容
從事過的職業及時間
目前工作的種類及作業場所環境
癥狀出現的時間及類型
生活習慣、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況)
噪聲危害
一、噪聲是什么?
噪聲是生活和工作環境中使人不舒適、厭煩以至難以忍受的聲音。
二、噪聲對人體的影響
50dB(A)以上開始影響睡眠和休息;
70dB(A)以上干擾交談,妨礙聽清信號,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發生意外;
90dB(A)以上,長期接觸會造成聽力損失和職業性聾,甚至影響其他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聽力損失在初期為高頻段聽力下降,語音頻段無影響,尚不妨礙日常會話和交談;
如連續接觸高噪聲,語言頻段的聽力開始下降,影響聽清談話,當出現了語言聾的現象時,已發生不可逆的病理變化。
三、噪聲危害導致的臨床表現
耳鳴、耳痛、惡心、嘔吐、眩暈
神經系統出現神經衰弱綜合癥,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心血管系統出現血壓不穩,心率加快,心電圖有改變;
消化系統出現胃液分泌減少,蠕動減慢,食欲正好下降;
內分泌系統表現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功能紊亂,月經失調等。
四、治療和預防
對噪聲性聾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故早期進行聽力保護,在噪聲環境工作時佩戴合適型號的耳塞、耳罩,加強預防措施就顯得至關重要。
上一篇:H2S對人體的危害及防護
下一篇:硫酸燒傷與中毒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