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毒物在生產過程中以氣體、蒸汽、霧、煙和粉塵五種形態污染車間空氣,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與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毒物的劑量、濃度、作用時間有關,還與機體的健康狀況、中毒環境、勞動強度有關。
毒物侵入人體的途徑有三條:呼吸系統、皮膚吸收、消化系統。大部分毒物是通過呼吸系統侵入人體而引起中毒的,呼吸系統是毒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生產性毒物經皮膚侵入人體也是發生中毒的重要途徑,不同部位的皮膚對毒物的通透性雖然不同,但任何部位均可通過,甚至指甲也可被有機磷通過,如果皮膚有傷口,毒物可直接侵入人體血液;生產性毒物經消化道侵入人體,其原因主要是誤服或進食、吸煙時經沾染毒物的手不慎帶入。
預防職業中毒同樣必須遵循三級預防原則,采取綜合性防護措施:
1.控制與消除有毒物質,用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質;改革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盡量將手工操作變為機械化、密閉化、自動化和遙控化操作。
2.降低生產性毒物的濃度,避免有毒物質與人體接觸;對生產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有毒物質,通過安裝合理的通風、排毒設備,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3.根據毒物的特性,選擇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
4.根據國家有關標準結合職工數量和工作性質建立合理的衛生設施,設置盥洗設備。教育職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5.對從事有毒作業的職工進行定期體檢,定期監測作業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保證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在國家允許范圍內。
6.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避免中毒事件的發生。
上一篇:如何預防刺激性氣體中毒
下一篇:煙塵及有毒氣體的危害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