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液體的危害及防治——吡啶
2006-04-1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吡啶又稱氮雜苯,是無色或微黃色易燃液體,有惡臭、辛辣味。主要由萘油或焦油堿分出。
分子式:C
5H
5N。相對分子質量:79.06。熔點:-42℃。沸點:115.3℃。飽和蒸氣壓:2.666kPa(24.8℃)。閃點:20℃。自 燃溫度:482℃。臨界溫度:346.8℃,臨界壓力:4.05MPa。相對密度(水=1):0.978,相對密度(空氣=1):2.73。溶解性:溶于水、苯、乙醇、乙醚、石油醚、動植物油類等多數溶劑。
本品有顯著的堿性,與無機酸作用生成鹽。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氧化劑有引起燃燒的、危險。與硫酸、硝酸、鉻酸、發煙硫酸、氯磺酸、順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銀等能發生劇烈反應,有爆炸危險。其蒸氣比空氣重,能擴散到很遠的地方,遇火源引著回燃。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險貨物編號:32104,UN編號:1282,CAS號:110-86-1。
主要用途 用作化學試劑、溶劑,也用于有機合成,如制維生素和藥物,橡膠促進劑、軟化劑、縮合劑。
健康危害表現 由于用途廣,接觸面也就廣,危害較嚴重。其溶液和蒸氣對皮膚和黏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濃度蒸氣能引起頭暈、頭脹、口苦、咽干、全身無力、惡心、嘔吐、步態不穩、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甚至大小便失禁、強直性抽搐、血壓下降、昏迷等癥狀。
急救措施 脫去污染的衣著,先用清水沖洗,再用肥皂水徹底洗滌污染的皮膚。濺入眼內,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吸入中毒者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安置休息并保暖。誤服者應立即漱口、飲水、引吐、洗胃。
預防措施 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
中國衛生標準(TWA):4mg/m
3。應定期對作業場所空氣中濃度進行監測,發現超標時應查找原因,杜絕跑、冒、滴、漏。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工作后沐浴、更衣。對作業工人應進行就業前和定期體檢。
本品是中閃點易燃液體,應儲存于陰涼、通風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與過氧化物、氧化物、硝酸等抵觸性物品分開存放。
發生泄漏時,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空氣呼吸器。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用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