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作業 (Cold Work )是在低于允許溫度下限的氣溫條件下進行作業。
低溫作業工作有:高山高原工作、潛水員水下工作、現代化工廠的低溫車間以及寒冷氣候下的野外作業等。
低溫工作環境對人體的危害
小李剛參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凍庫當工人,工作很積極,經常長時間堅持在冷凍庫內工作,但幾個月后經常出現肌痛和腰痛等病癥,這些病癥都是低溫環境造成的。
低溫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3種情況:
1、在極冷的低溫下,很短時間內便會對身體組織產生凍痛、凍傷和凍僵。
2、冷金屬與皮膚接觸時所產生的粘皮傷害,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零下10多度以下的低溫環境中。
3、溫度雖未低到足以引起凍痛和凍傷的程度,但是由于全身性的長時間低溫暴露,使人體熱損失過多,深部體溫(口溫、肛溫)下降到生理可耐限度以下,從而產生低溫的不舒適癥狀,出現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頭痛、瞌睡、身體麻木等生理反應,還會出現感覺遲鈍、動作反應不靈活、注意力不集中、不穩定,以及否定的情緒體驗等心理反應。
低溫工作環境對女職工健康的危害
女職工在低溫環境下為保持一定的體溫而增加的機體負擔要大于男性。但一般女性較胖,皮下脂肪豐富,在低溫條件下,對防止體熱發散有一定作用。要特別注意的是,在低溫情況下,女性皮膚血管收縮的同時內臟瘀血,可引起痛經加重、白帶增多。因此,女職工在月經期不宜參加低溫作業。
低溫作業分級 GB/T14440-1993
本標準規定了低溫作業環境冷強度大小及其對人體機能影響程度的級別。
本標準適用于對低溫作業實施勞動保護分級管理。
低溫作業防護
目前,低溫沒有被列在職業病危害目錄里,所以更加要注意低溫作業下的防護。
當在水中作業時,由于水的熱容量和導熱系數均較空氣大得多,所以低溫癥狀和傷害也就出現得早。低溫的主要防護措施包括對低溫環境的人工調節和對個人的防護。通過人工調節,比如用暖氣、隔冷和爐火等辦法,調節室內氣溫使之保持在人體可耐的范圍內。
個人防護一般是穿用合適的防寒服裝。衣服的防寒效果,不僅受其材料的影響,還與衣服的厚度和形狀有很大關系。采用衣服內通熱氣或熱水的辦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抗寒能力。它的缺點是不能離開供應暖氣或暖水的設備太遠;克服這一缺點,可采用電池加熱的衣服和手套,既輕便又靈活,適應高空和水下低溫作業。
凍傷的急救
1.迅速離開低溫現場和冰凍物體,將患者移至室內。
2.如果衣服與人體凍結在一起,應用溫水融化后再輕輕脫去衣服。
3.保持凍傷部位清潔,外涂凍傷膏。切記凍傷部位不要用熱水泡或用火烤。
4. 加蓋衣物、毛毯,以保溫。
5. 盡快去醫院治療。
上一篇:預防高溫和噪聲的危害
下一篇:作業中振動的危害及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