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是一種由各種不同頻率及強度的聲波雜亂無章組合在一起的聲音,通常認為: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厭煩的,起干擾作用的聲音統稱噪聲。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噪聲危害問題日漸突出,目前我國有一千多萬工人在高噪聲環境下工作,其中有一百多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疾病。根據我們克拉瑪依地區近幾年職業健康體檢資料顯示:噪聲性耳聾已上升為主要職業病,所以,對噪聲的控制和防護已刻不容緩。
首先,噪聲對聽力的危害是特異性的,它主要損傷人耳耳蝸毛細胞,聽力損傷的發展主要分三個階段:一是聽力損失階段:主要指高頻聽力下降,有時累及語頻,但聽力理解語言的方面仍然正常。二是聽力損傷階段:主要是語頻聽力下降在26—70分貝,在生活中語言交流有障礙。三是耳聾:語頻聽力下降大于70分貝以上,個體在日常生活中語言交流和理解方面有完全困難,聽不到聲音。
其次,噪聲對身體其它系統也有影響,稱之為非特異性影響,包括:
1、神經系統影響:噪聲導致大腦皮層興奮或抑制功能的平衡失調,引起耳鳴、煩惱、影響睡眠、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影響工作能力和效率,導致記憶呼減退、情緒不穩定、易發怒。
2、心血管系統影響:心跳加快或減慢,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導致心血管疾病加重。
3、消化系統影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導致胃病和胃潰瘍發病率增高。
4、對生殖系統影響:長期接觸噪聲導致婦女月經失調,男子精子質量下降,引起不孕。
一般情況下,只要聽覺系統得到保護,噪聲就不至于引起身體其它系統的疾病。
噪聲對人體的干擾程度取決于噪聲的性質、強度、頻率、和接觸時間和個體差異,現實中,我們不可能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讓工廠的機器設備停止運轉,但我們可以利用噪聲的特性控制噪聲。
第一是工程控制:在設計階段采用低頻、低強度的設備,以達到設備的本質安全。
第二是設備防護:通過控制設備運轉速度,調節設備頻率,增加消音、隔音設施。
第三是空間或距離防護:擴大廠房面積、在廠房內安裝吸音裝置以減小反射聲;對高噪聲設備單獨進行隔離、屏蔽,增加噪聲源與人員密集區的防護距離。
第四是時間防護:按國家衛生標準規定,工作場所作業人員每天連續接觸噪聲8小時,噪聲強度的衛生限值為85dB。對于每天接觸不足8小時,可根據實際接觸噪聲的時間,按接觸時間減半,噪聲聲級衛生限值增加3分貝的原則,確定其噪聲強度限值,但最高值不得超過115 dB。因此,企業可通過輪班或巡檢,限制在噪聲源的暴露時間來達到此目的。
第五是個人防護:上述措施仍不能達到理想的防護效果的情況下,應進行聽力保護措施,它包括:
(一)就業前和工作期間聽力測定和健康檢查:個體的敏感性在噪聲聽力損傷進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聽力損傷與先天遺傳因素或胚胎時期受損,以及后天因素:年齡、疾病、外傷、藥物的影響,因此,就業前禁忌癥檢查尤為重要,檢查中發現有明顯的聽覺器官、心血管、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者則避免從事高噪聲作業,減少噪聲性耳聾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就業后定期聽力測定有助于監測內耳聽力受損情況和噪聲控制效果,以便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以防止聽力下降進一步發展。聽力測定應在停止噪聲暴露16小時后進行,以便使受測者從噪聲性暫時聽閾位移中恢復過來。
(二)個人防護用品佩戴:個人防護用品佩戴應注意保護器的特定類型、式樣和效果,注意衛生、不適、過敏反應 。
上一篇:振動對人體的危害及防護
下一篇:如何預防噪聲性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