氬氣屬惰性氣體,當氬氣在空氣中濃度達到33%以上時,可引起人體窒息[1]。而在密閉空間(空間足夠大,工作人員可以完全進入,并完成指定的工作;出入口較為狹窄;并非為長時間工作而設計的場所)[2,3]作業時,容易發生窒息事故。本文通過報道某特鋼有限公司發生的密閉空間內氬氣窒息事故,并結合對國內另外幾起同類事故的分析,闡述防制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的防護對策。
1 事故回顧與分析
2006年4月6日13:00 ~18:00時左右,上海某特鋼有限公司熔煉車間向AOD爐(冶煉特殊合金鋼的專用爐)輸送氬氣的管道閥門因設備故障自動打開,向爐內輸送氬氣,造成大量氬氣進入爐內,因其比重大于空氣,故進入后沉淀在爐底,并置換出爐內的氧氣,致使爐內空氣中氧含量降低,氬氣濃度增高。當晚20:20時,沒有采取任何職業病防護措施的4名員工,在未將AOD爐放平的情況下,擬進入爐內進行工作。當時1人首先進入爐內,由于氬氣引起的急性缺氧,出現氣促、呼吸困難后昏迷,其他3人相繼入爐內搶救,結果均昏迷在爐內,被同車間內正在進行其他工作的員工發現后,馬上放平AOD爐,并向爐內送風,將4人救出,于21:00時送至醫院搶救脫險。
上述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或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就進入AOD爐等可能有氬氣泄漏的密閉空間作業,以及實施不正確的互救措施而發生的氬氣窒息,前幾年也屢有發生。1989年5月9日,武鋼第一煉鋼廠發生了一起因在3 m深的地坑內施工,而新裝管道用氬氣吹掃,導致坑內6人接連昏倒的氬氣窒息性事故[4];北京某廠單晶硅車間的1名工人進入相對密閉、且有氬氣泄漏的液態氬的儲罐間作業而引起的氬氣窒息事故[5];1999年11月8日,酒泉鋼鐵公司發生的因高壓氬管道泄漏,大量氬氣順采暖地溝竄入收發室,造成2人窒息死亡[6];2000年1月31日,某廠鑄鋼車間1名工人進入未關閉氬氣閥門的鋼包內作業中毒昏迷,另2名未戴任何防護用品的工人關閉閥門后進入施救,結果亦先后昏迷[7];2001年11月28日,合肥市化工機械廠內一地下方坑中發生氬氣泄漏事件,泄漏的氬氣造成4名正在施工的工人中毒死亡、5名下坑施救的人員均不同程度的中毒[8]。
以上事故,從不同側面凸現兩方面的問題:①企業不能正確識別密閉空間作業的職業病危害,沒有制定密閉空間作業職業衛生安全操作規程和急性職業中毒應急救援預案,沒有為作業工人提供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以及應對急性職業中毒的應急救援的措施和設施;②工人缺乏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的防護意識,在沒有采取任何職業病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進入密閉空間作業,對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的防護和急性職業中毒自救、互救知識極其貧乏。 所以,加強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的防護,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 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防護對策與建議
2.1 政府應完善法律制度,規范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的控制技術
2.1.1 制訂并執行密閉空間準入程序與方法的法規和標準
提供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對密閉空間作業的職業防護均已制定了相應的標準或法規[3]。我國雖然曾經也制定了一些密閉空間作業的相關標準,但與發達國家和地區比較,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控制技術的發展仍嚴重滯后,尚缺乏通用的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控制標準,難以滿足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需求[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通過借鑒國際上相關的先進防護技術和有關管理技術,提出了我國大陸關于密閉空間的防護規范[9]——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防護規范(征求意見稿)。政府應加快此項規范及配套措施的出臺和有效執行,規范密閉空間準入程序與方法,杜絕或減少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的發生。
2.1.2 確保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控制技術的有效實施 職業衛生的執法權在安全和衛生兩個行政部門,雙方各有分工,這就要求安全和衛生監督機構要通力合作,各盡其責,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得以真正落實。
2.2 企業應增強識別能力,提高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的控制水平
2.2.1 自覺遵守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 企業是職業病防治的第一責任人,任何防治措施最終都要靠企業去落實,所以,只有企業認真學習、貫徹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才能確保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控制技術的有效執行。
2.2.2 企業應提高識別能力,加強對密閉空間作業的管理 企業只有能夠正確地識別職業病危害因素,才能主動、有效地預防職業病危害。氬氣是窒息性氣體,有氬氣泄漏的密閉空間容易造成人體因乏氧而窒息。進入密閉空間作業,必須采取下列有效的防護措施:第一,做好事先的準備工作。制定急性中毒應急救援預案和密閉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對工人進行作業過程中職業病防護和自救、互救知識教育;配齊職業病防護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報警設備和應急救援設施,檢查上述設施、設備、用品的數量是否充足、質量是否可靠;先對密閉空間進行清洗、吹掃或通風排毒,直至密閉空間內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符合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進行氧含量的測定(要求:18%~20%)。第二,做好事故處理中防護工作。急性中毒應急救援措施保證能夠隨時啟動;操作人員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并配戴職業病防護用品;除操作人員外,還必須有監護人員在外監護,監護人員隨時都能與其他救護人員取得聯系。第三,做好急性中毒的應急救援工作。萬一發生急性中毒險情,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2.3 工人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的應對能力
工人(包括監護者、施救者)必須了解以下內容:①進入密閉空間作業可能面臨的危害,包括暴露方式、癥狀、體征和后果。②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都應當向監護者報警[8]:進入者已經意識到身體出現了危險癥狀、體征;探測到禁止進入的條件。③出現以下任何情況都要盡快撤離[9]:監護者和進入監督者下達撤離命令;進入者意識到身體出現了危險癥狀、體征;進入者探測到禁止進入的條件;撤離的報警器報警。④能夠正確使用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的防護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報警設備、應急救援設施。⑤應對密閉空間作業急性職業病危害的自救、互救知識。只有工人加強了自我保護,提高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的應對能力,才能有效地防止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黨育紅,張玉敏,龔希學,等. 急性氬氣窒息3例報告[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1,14(4):220.
張敏,李濤,陳曙旸,等.我國硫化氫中毒的特點與控制對策[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05,31(1):12-14.
李濤,張敏.試論加速制定密閉空間作業職業衛生標準的現實意義[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05,31(1):2-4.
王吉昌.警惕氬氣的窒息性事故[J].深冷技術,1989,(5):27-28.
周偉民,高珂.急性氬氣窒息1例[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1998,16(5):315.
薄清滿,趙忠森.氬氣窒息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安防科技安全經理人,2004,11:39-40.
黨育紅,張玉敏,龔希學,等.急性氬氣窒息3例報告[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1,14(4):220.
張春林,季東平.合肥發生氬氣泄漏中毒事件已有4人死亡[N].人民日報. 2001-11-29(4).
張敏,李濤,王煥強,等.密閉空間的職業病危害與控制技術[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05,31(1):5-8.
上一篇:人體在水中所做的防護措施
下一篇:電弧焊職業危害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