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提高ICU護士對職業危害的認識,提高職業防護意識,從生物、化學、物理和社會心理等方面對職業危害進行論述,以引起有關領導和護理人員的重視。
ICU是收治各類重癥及多系統功能衰竭患者的?撇》,ICU室護士工作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觸患者的各種體液、化學消毒劑和濃度較高的有毒氣體、噪音、放射線等多種有害因子,使得ICU的護士成為高危群體。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大量新的化學物質和潛在的職業危害,職業危害因素逐漸呈現隱匿性和多元化的特點,其危害也向以遠期作用、慢性作用、多發病為主轉變。所以,ICU護士的職業防護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F就ICU護士常見的職業危害與防護進行論述。
1 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近年來,由于AIDS的蔓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患病率明顯提高,經常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和各種分泌物的ICU護士被感染的危險性加大。ICU護士往往在患者沒有明確診斷的情況下就投入搶救,在時間上不允許護士先進行自我保
護。
1.2 化學因素
1.2.1 環氧乙烷 ICU室使用的一次性無菌物品大多經環氧乙烷消毒滅菌。它是一種強烷化劑,在殺滅微生物的同時,消毒滅菌物品上殘留的環氧乙烷也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程度的毒害(環氧乙烷本身的毒性、滅菌后二次生成物的毒性)。研究表明,環氧乙烷不僅具有急性毒性,還具有致突變和致癌變作用[1]。還有報道認為,長期低濃度接觸環氧乙烷能損害人的識別能力[2]。
1.2.2 水銀、戴奧辛 水銀和戴奧辛是醫院常見且易被忽視的毒性垃圾。來自于體溫計、血壓計、熒光燈以及電池等醫療用品的水銀具有一定的神經和腎毒性,而輸液器、輸血器、輸血袋等占醫院25%的衛生材料是PVC產品,含有戴奧辛,研究認為它與子宮內膜異位、內分泌失調及癌癥有關[3]。
1.2.3 其他化學因素 ICU護士工作中要頻繁接觸各種消毒劑、固定劑和紫外線照射產生的臭氧。通過呼吸道和皮膚的接觸,對人體的皮膚、神經系統、胃腸道及呼吸道都有一定的不良影響。
1.3 物理因素
1.3.1 X線 ICU經常需床邊攝片,因此,護士工作在X射線的環境中。眾所周知,X射線是對人體傷害較大的放射性物質,長期過量照射會使人產生疲乏無力、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頭暈、惡心等癥狀,血液檢測發現白細胞有不同程度下降,機體免疫力明顯降低,嚴重時可引起內分泌紊亂和造血功能損害,甚至致癌。也有報道說,由于人眼的晶狀體囊上皮細胞對電離損害最為敏感,長期接觸放射線,易產生放射性白內障[4];長期小劑量的慢性輻射對心血管的影響在心電圖上主要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和竇性心律不齊[5]。
1.3.2 職業性腰背痛 有研究表明:護士的職業性腰背痛大約有2/3是在搬抬患者時發生的[6]。而術后轉科、外出檢查搬抬患者是護士的常規工作,因此,ICU護士較易發生職業性腰背痛。在搬抬過程中若協助不當,則會導致危險性增加。
1.3.3 噪音 ICU集中了先進的醫療儀器和設備,如:生命監護儀、呼吸機等各種搶救設備。噪音主要來源于這些設備。另外,個別醫護人員不規范行為,如:大聲說話、砰然關門、電話鈴聲等也是噪音的來源。有報道,噪音可引起醫護人員心理緊張,從而出現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改變,還可出現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中易出錯等現象[7]。
1.4 社會心理因素
1.4.1 身心危害 護士這一職業主要是女性承擔,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狀況、家庭的重擔、工作壓力等是護士職業危險因素中的社會心理因素。尤其是在ICU工作的護士,科技的發展,儀器的更新,搶救治療手段的層出不窮,給護理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另外,ICU護士經常是在應急的情況下完成各項搶救工作的,需無條件的全身心投入,工作持續緊張和刺激,導致一定的精神壓力。會出現精神不穩定、心煩意亂。國內外有研究顯示[8]:長期在ICU工作的護士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甚至出現抑郁。
1.4.2 領導的重視程度、管理力度不夠 教育滯后,使得防護制度不健全,措施難以付諸實施,加之多年來對護理人員強調奉獻精神和不怕臟的教育,自我防護問題沒有擺在應有的位置,致使護士自我防護意識淡薄。
2 防護措施
2.1 生物因素的防護 入室前認真查閱患者資料,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及其他傳染病者要做好防護工作,嚴格終末消毒處理。完善相關的檢查項目,減少醫護人員院內感染的發生。操作中若不慎受傷,則必須立即用消毒水沖洗傷口,由傷口處擠出少許血液后再用碘酒、酒精消毒,包扎。事后進行血生化檢查確定是否感染。
2.2 化學因素的防護 (1)環氧乙烷的危害是可以避免的。實驗證明,環氧乙烷隨溫度升高,解析作用加快。產品上殘留環氧乙烷量隨放置時間延長而下降,14天下降99%,30天下降99.9%。根據以上報道,護士在使用經環氧乙烷消毒滅菌的物品時,要注意生產批號、消毒日期。如果日期很近,可將物品在高溫、通風、干燥的環境中放置半個月后使用,使環氧乙烷對人體的毒性損害降到最低程度。(2)配置各種消毒液前先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配置時選擇寬敞通風的地方,劑量要準確,配置動作要熟練,取用戊二醛浸泡的物品時動作要迅速。
2.3 物理因素的防護 (1)做好X射線的防護,減少輻射損傷。利用現有防護用品減少不必要的過量照射。照射前盡量將各項護理工作,可充分利用活動屏蔽裝置。(2)掌握正確的搬抬患者的方法,協調用力,防止腰扭傷。對已發生的腰背痛要防止再度受傷,并積極治療。(3)規范醫護人員的言行,嚴格ICU管理制度。接聽電話注意規范,同時要求做到“四輕”(即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將各種儀器的報警音量調至適宜的分貝。
2.4 社會心理因素的防護 (1)正確認識ICU室工作的特殊性,不斷加強新業務、新技術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科理論和專科技術水平。注意心理調節,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與休假,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勞逸結合,加強營養,減少生理、心理疲勞,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2)建立完善的防護管理體系,制定一套包括組織、技術及醫學措施的防護方案。ICU護士服務于多個臨床科室,她們的健康狀況和管理應受到重視,如改善護理工作環境,定期組織有關職業損傷的防護培訓,提高護士自我防護能力,定期體檢,如條件允許,可定期做短期療養,使護士感到領導的關心和尊重,有利于平衡心態,恢復體力和培養對工作的熱愛。
綜上所述,ICU護士除要求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更應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勝任工作。
[參考文獻]
1 吳平.談醫療器械環氧乙烷殘留限量的確定原則.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2,8(2):35.
2 陸麗敏.從環氧乙烷的毒性看其衛生標準修訂的進展.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1995,13(6):376.
3 羅洪.醫院的環境污染與防護.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10):450.
4 蔣勇,丁益民.放射線工作人員晶體混濁情況觀察.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3,25(2):131.
5 任永華,梁立徽,江萍,等.放射線作業人員心電圖分析.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1,7(5):42.
6 謝紅珍,潘邵山,王紅.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研究綜述.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935.
7 胡輝,楊志純.外科病區危害因素對醫務人員的影響及對策.現代護理,2001,7(5):43-44.
8 牟進英.病人臨終前的護理.實用護理雜志,1997,13(4):215.
9 呂霞,王興英,蔣文強.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中殘留環氧乙烷的調查.中華預防醫學雜志,1995,29(5):319.
10 梁藝英,林宣偉.一次使用性注射器及輸液器環氧乙烷殘留量的檢測.中國消毒學雜志,1998,15(3):178.
上一篇:納米材料的潛在危害
下一篇:哪些工種最易患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