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水庫防洪應急預案

2010-05-1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  總則

  1.1  水庫防洪應急預案是針對因突發事件導致水庫面臨重大險情威脅,危及水庫工程及下游生命財產安全時,為保證水庫安全,有效防止和減輕災害損失而預先制定的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搶險救災應急預案。

  1.2  編制依據

  本應急預案依據《防洪法》、《水法》、《防汛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編制,綜合考慮《綜合利用水庫調度通則》、《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水庫管理通則》以及《水庫防洪應急預案編制導則》(試行)等標準和規范。

  1.3  編制原則

  應急預案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原則,堅持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服從大局,團結抗洪,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采取緊急搶護措施,力保水庫安全,減輕災害損失。

  1.4  預案啟動適用范圍與條件

  啟動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包括水庫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以及水庫下游的安吉縣、長興縣和湖州市區等防洪保護范圍。但水庫下游防洪保護范圍的應急預案,由湖州市防汛指揮部另行制訂和組織實施。

  當滿足以下任何一項條件時,可以申請啟動緊急預案:

  1.4.1  工程發生重大險情

  1.4.1.1  擋水建筑物:發生嚴重的大壩裂縫、滑坡、管涌、漏水、大面積散浸、決口等危及大壩安全的可能導致垮壩的險情。

  1.4.1.2  泄水建筑物:緊急泄洪時溢洪道啟閉失靈,側墻倒坍,底部嚴重沖刷等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輸水洞嚴重斷裂或堵塞,大量漏水渾濁,啟閉設備失靈等可能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1.3  水庫下游防洪工程發生重大險情,需要緊急調整當年的調度方案。

  1.4.2  突發事件造成的重大險情

  1.4.2.1  超設防標準導致大壩、建筑物嚴重裂縫、基礎破壞等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2.2  大規模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導致水庫水位嚴重壅高等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2.3  庫區出現漂船、漂木等漂移物體堵塞溢洪道,嚴重影響泄洪,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2.4  上級宣布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1.4.2.5  以暴力脅迫阻撓緊急防洪調度或人為破壞的恐怖事件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2.6  其它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

  1.4.3  超標準洪水

  1.4.3.1  本水庫設計的校核標準為可能最大洪水,不考慮超標準洪水對水庫工程的安全影響。

  1.4.3.2  水庫下游河道的安全行洪能力和堤防安全防洪能力一般為10年至20年一遇,當發生超標準洪水,下泄流量超過下游河道和堤防的安全標準時,應根據審定的水庫洪水預報方案,及時向省、市、縣防汛指揮部作出預報,保證下游有關部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1.4.4  由水庫防洪緊急預案的審批部門下達的需要啟動應急預案的其它緊急情況。

  1.5  緊急預案的啟動程序

  當水庫遭遇突發事件,危及水庫工程及下游生命財產安全,滿足啟動緊急預案的條件時,由水庫管理局向縣防汛指揮部提出啟動預案申請,縣防汛指揮部報告縣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指揮部,最后,由市防汛指揮部報告市人民政府,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由縣人民政府宣布啟動預案,由縣防汛指揮部組織實施。

  2  工程概況

  2.1  流域概況

  老石坎水庫位于安吉縣孝豐鎮西南10千米處的西苕溪支流南溪上。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58平方千米。南溪發源于安吉縣章村鎮龍王山,海拔1589.3米(吳淞高程),流域面積408.8平方千米,主流長度47.2千米。主要二級支流有7條,其中在庫區的有郎村溪、浮塘溪、張塢溪、深溪和景溪等5條。

  在庫區上游有小㈠型水庫一座,總庫總176萬立方米,大壩為混凝土拱壩,最大壩高30.2米,壩頂弧長98.8米。

  庫區有章村、報福、杭垓等3個鎮(45個村),總人口近10萬人。

  2.2  水庫基本情況

  老石坎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魚、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㈡型水庫。水庫總庫容11401萬立方米,正常庫容5400萬立方米,臺汛期限制庫容4675萬立方米。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洪水校核,二十年一遇洪水全部攔蓄。防洪受益面積19萬畝,灌溉受益面積8.8萬畝。

  水庫由攔河大壩、正常泄洪閘、非常泄洪閘、自潰壩、分洪閘、輸水隧道、發電廠及升壓站組成。大壩為粘土心墻砂殼壩,最大壩高36.9米,正常泄洪閘為3孔6×9米(寬×高)深孔閘門,平面鋼閘門控制泄洪,設計最大泄洪流量2730立方米/秒。非常泄洪閘為5孔開敞式溢流堰,總凈寬40米,弧形鋼閘門控制泄洪,設計最大泄量968立方米/秒,啟用標準為1000年一遇洪水。分洪閘為胸墻式結構,閘孔7×5.5米(寬×高),弧形鋼閘門控制泄洪,設計最大分洪流量250立方米/秒。自潰壩為粘土斜墻砂礫壩,分為二級,啟用標準為10000年一遇洪水,當水庫水位超過125.0米時,啟用一級自潰壩;當水庫水位超過125.3米時,二級自潰壩自潰。一、二級自潰壩最大下泄流量為1843立方米/秒。輸水隧洞全長156米,兼作發電引水和灌溉輸水,洞身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襯砌,襯砌后洞徑3米,進口設檢修用平面鋼閘門和固定式鋼結構攔污柵。發電站裝機2臺,總容量2.8兆瓦,設計年發電量1100萬千瓦小時。

  水庫始建于1958年8月,1960年10月停工。1964年10月復工續建,至1966年完成最大壩高28.5米,總庫容4900萬立方米的初期規模。1968年5月至1969年12月,大壩加高5米,最大壩高為33.5米,總庫容8500萬立方米。1978年1月至1983年12月,進行保壩擴建,大壩加高3.4米,達到現有規模。

  2000年,省水利廳對老石坎水庫進行安全鑒定,發現主要問題有:大壩心墻粘土水平滲透系數達不到規范要求,兩岸壩肩存在繞壩滲流;正常泄洪閘閘門及啟閉設備和啟閉平臺部分大梁強度不夠,檢修閘門高度偏低,左邊墩與大壩結合不良,存在繞滲;非常溢洪道壩體粘土斜墻與混凝土底板、隔墩、邊墩等接觸部位嚴重漏水,難以安全擋水;分洪渠護坡及消能設施損壞嚴重,不能安全行洪。為此,于2002年2月至2003年10月間,完成了對主體工程的除險加固。

  除險加固工程主要項目有:采用套井粘土防滲墻加固大壩心墻;對壩肩進行防滲帷幕灌漿。更換正常泄洪閘閘門和啟閉設備;更換啟閉平臺部分大梁,新建啟閉機室;采用低彈模混凝土防滲墻,對泄洪閘兩側邊墩和大壩結合部作防滲加固;對泄洪閘基礎進行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新建非常泄洪閘;加固一、二級自潰壩;對非常溢洪道基礎進行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加固分洪渠消力池;修復渠道護坡;新建分洪閘進閘公路、通訊系統和管理房。對輸水隧洞作固結灌漿加固處理,維修加固進口檢修閘門和啟閉機室。重建電廠漸變段,更換調速器,增設分段開關。新建大壩自動化觀測系統,更新改造水情自動測報系統。

  2.3  水情水工監測及預報

  2.3.1  水情監測及預報

  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始建于1992年,共設四個雨量遙測站,一個水位、雨量站,一個中心站,可通過衛星傳輸,向省、市、縣防汛部門實時發送水情信息。在水庫除險加固中,進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目前運行正常。

  水情預報工作,主要由縣水文站進行。

  水庫自記水位臺原實際可觀測最高水位為123.0米,不能滿足觀測要求。除險加固中,已加高、加固,能觀測水庫校核洪水位125.4米。

  2.3.2  水工監測

  大壩監測系統始建于1970年。1981年保壩擴建時重新埋設,進行大壩滲流、繞壩滲流、大壩表面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等四個項目的人工觀測。

  除險加固中,新建了大壩自動觀測系統。

  大壩滲流監測包括壩體、壩基和繞壩滲流壓力三個部分。采用埋入式振弦滲壓計、振弦式傳感器讀數儀、專用通訊電纜等觀測設備和采集、傳輸、處理軟件,形成自動觀測系統,將觀測數據輸入中心控制室,使數據采集、資料整編、資料分析、資料管理、信息發布及網絡管理等實現自動化。

  大壩滲流監測系統自2003年10月投入運行以來,運行正常,數據完整、可靠。

  根據有關規定,原有的人工觀測系統仍繼續使用。

  2.4  歷史災害及現狀設施安全狀況

  2.4.1  歷史災害

  1973年5月18日,發現大壩右段0+299樁號附近背水坡第一級平臺護坡腳有較大滲水,立即上報省、地、縣水利部門并棄水降低水位。5月21日,省、地、縣有關部門領導及技術人員到現場,決定先采用灌漿堵漏,確保安全度汛。1973年冬,成立維修搶險指揮部,開挖大壩漏水段壩體直至壩底基巖,查明大壩心墻基槽底面巖斷層破碎帶滲水,經白蟻蟻道逸出下游壩坡。通過壩基處理壩體滅蟻回填,于1975年7月初竣工蓄水試驗后,至1975年12月驗收合格,恢復正常運行。

  1999年6月30日洪水中,當庫水位達到122.6米時,非常溢洪道自潰壩背水坡嚴重漏水,且漏水量隨庫水位升高而不斷加大。經省、市水利部門專家現場檢查分析,原因為自潰壩粘土斜墻與混凝土底板、隔墩、邊墩等接觸部位及地基漏水。決定降低水位運行。除險加固中,全面翻修粘土斜墻與底板等結合部,并進行基巖固結灌漿與帷幕灌漿。至2003年汛期,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后,恢復正常蓄水運行。

  在2003年10月完成的主體工程除險加固中,主體工程存在的所有問題均已進行加固處理。經2004年2月單位工程驗收合格,并于2003年汛期恢復正常蓄水以來,經歷過2005年8月出現的118.33米洪水(高于正常蓄水位1.33米),工程運行情況良好,工程監測數據正常。

  2.5  風險分析

  如遭遇突發事件,發生水庫垮壩,或自潰壩意外潰壩等情況,則將造成安吉、長興、湖州市區25萬畝農田受災,受淹面積將超過1000平方千米,西苕溪兩岸的數百公里堤防將嚴重損毀,災區的經濟、社會、生態將會受到嚴重破壞。

  2.6  工程及防洪安全中存在的問題

  工程雖已經過全面的除險加固,目前情況良好。并于2005年8月出現過118.33米的洪水位。但與水庫的歷史最高水位123.38米相去甚遠,與設計的校核洪水位125.4米相比差距更大。特別是非常溢洪道自潰壩,除險加固以后,尚未擋過水。因此,除險加固工程的效果,尚待接受水庫高水位的檢驗。

  3  應急組織保障

  3.1  應急指揮機構及分工

  按照省防汛指揮部的指令,老石坎水庫的防汛責任人為安吉縣政府縣長唐中祥,具體負責人為副縣長葉海珍和縣水利局局長鄭偉中。

  按照行政首長負責制的規定,和分級部門負責的原則,縣成立水庫防洪應急指揮部,由縣政府、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人武部、水庫管理單位等組成。指揮部下設參謀部、后勤部。指揮長為安吉縣縣長唐中祥,副指揮長為副縣長葉海珍,水利局局長鄭偉中,縣人武部長朱玉成。成員有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毛薦先,氣象局長周月中,交通局副局長吳柏順,供電局長樊華成,縣供銷社主任李德新,公安局副局長汪秋鴻,民政局副局長高柏華,建設局副局長馬洪濱,電信局長俞綺辭,廣電局長趙達明,縣新聞宣傳中心總編輯姚興標,財政局副局長梁蘊偉,國土局黨組成員曲衛,經貿委副主任毛利林,衛生局副局長王澤舫,林業局副局長董愛龍,農業局副局長葉援寶,縣發計委副主任徐人良,縣人保公司經理俞建英,老石坎水庫管理局局長陳天順。

  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職責如下:

  縣政府辦公室:負責搶險救災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等工作。組織防洪搶險,參加防洪決策。

  縣人武部:執行國家賦予的抗洪搶險任務,負責組織民兵搶險隊伍,指導鄉鎮和有關單位落實民兵搶險隊伍。在緊急防汛期派聯絡員駐指揮部,聯系落實抗洪搶險、營救人員、轉移物資等重大防汛抗災任務。

  縣水利局:負責防洪搶險的行業管理,及時收集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災情,協同有關部門做好洪水預報。組織防洪搶險、水毀工程修復及水利設施災害統計、評估工作。

  縣氣象局:負責災害性天氣預報、監測,及時提供有關氣象信息,參加防汛決策。

  縣交通局:組織運送搶險、救災、防疫人員、物資、設備,為緊急搶險和人員撤離及時提供運載工具。負責本行業工程的防洪搶險、水毀工程修復,以及災情統計、評估。

  縣供電局:負責轄區內防洪搶險的電力供應保障,電力工程防洪搶險、水毀工程修復和災情統計、評估。

  縣供銷社:負責有關防洪物資的儲備和調運,災區所需生產、生活資料的貨源組織和供應。

  縣公安局:負責防洪搶險的治安保衛工作,維護搶險秩序和災區社區治安。防洪緊急期間,協助組織人員撤離和轉移,打擊盜竊防洪物資、破壞水利工程的犯罪活動。必要時,負責實施交通管制。

  縣民政局:負責救災和災民的生活救助工作,接收和分發救災捐贈款物。負責民政災情統計、評估。

  縣建設局:負責監督、檢查建制鎮范圍內的防洪工作,指導落實防洪措施。負責本行業防洪、排澇、供水工程的防洪搶險,做好防洪搶險期間和災后的居民供水保障工作。

  縣電信局:負責本行業電信設施的防洪搶險,保障防洪應急電信設施安全和水情、險情、災情電話暢通。

  縣廣電局:負責防洪搶險、水情災情、抗災救災等音像資料的攝編工作。做好防洪搶險信息發布和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工作。

  安吉新聞宣傳中心:負責防洪法規宣傳、防洪搶險信息發布、抗災救災動態報導工作。

  縣財政局:及時下撥縣本級防洪搶險經費,監督使用。

  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對重大的山體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預案制定、監測、防治和善后處理工作,并隨時向指揮部提供有關情報。

  縣經貿委:負責檢查、指導、監督所屬單位的防洪搶險工作。負責抗洪搶險的生活后勤工作,做好救災物資、器材、商品供應的組織協調,配合做好救災食品發放工作,并負責工業線的災情統計、評估。

  縣衛生局:負責災區的防病、治病工作,做好災區衛生防疫,預防流行疾病。

  縣林業局:負責全縣防洪樁木調撥供應工作,做好所屬單位的防洪搶險的檢查、指導和監督。負責林業災情的統計、評估。

  縣農業局:負責制訂和指導農業、水產及農經作物的抗災、補救措施,做好下屬單位的防洪搶險工作,負責農業災情的統計、評估。

  縣發計委:負責防洪搶險經費、物資的供需協調。

  人保安吉縣支公司:做好投保單位物資的防洪防淹工作和受災損失的理賠工作。

  老石坎水庫管理局:做好水情、雨情測報、工程巡查、工情監測、險情報告及安全保衛等工作,嚴格執行指揮部調度指令,參加防洪搶險決策,緊密配合應急專家組和搶險隊伍工作。

  水庫防洪應急指揮部參謀部,由縣水利局、防汛辦、氣象局、國土局和老石坎水庫管理局等部門組成,負責水情、工情監測和搶險救災技術指導。參謀部組織了水庫搶險應急專家組,由陳小平(縣水利局副局長)、魯志軍(縣水利局副局長,高工)、戴達華(縣水利局總工,高工)、谷紅衛(縣水利局副總工,工程師)、趙忠林(縣水利局副所長,高工)、胡光祥(縣水利局副所長,工程師)等六人組成。

  后勤部由供銷社、電信局、電力局、公安局、交通局、林業局、發計委、經貿委、財政局、民政局、衛生局等部門組成。負責搶險物資、食品、通訊、電力、治安、交通及醫療衛生等工作。

  3.2  信息傳遞和報告

  水庫管理局和縣防汛辦及時收集水庫的雨情、水情、工情和險情,定時向水庫防洪應急指揮部和市防汛辦報告,在緊急狀態下,每半小時報告一次,必要時隨時報告。同時,由水庫防洪應急指揮部后勤部采取電視、廣播、電話等方式向下游災區發布險情警報。

  3.3  決策與執行

  水庫發生重大險情時,水庫應急指揮部必須快速反應,科學決策。由指揮部召集參謀部和后勤部成員單位會商后,由指揮長簽發命令,交指揮部成員按照分工立即分頭執行。

  3.4  搶險隊伍

  3.4.1  專業搶險隊

  專業搶險隊是由水庫管理局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組成的搶險技術骨干,人員有汪衛東、毛偉、胡永安、陳建平、嚴志剛、王偉民、黃秋宏、凌宏峰等,由汪衛東負責。在工程出現重大險情時,必須立即趕到現場,研究決定搶險措施,指揮搶險。必要時,應由縣水庫應急搶險專家組決策。

  3.4.2  群眾搶險隊

  由孝豐鎮、報福鎮各組織以當地黨員和民兵為骨干的群眾各300人,以營、連的軍事組織形式集合待命。

  3.4.3  人民解放民、武警部隊

  根據水庫突發事件的特點,由縣人武部負責聯絡安排駐軍和武警部隊做好準備,必要時投入搶險。

  3.5  搶險物資準備

  3.5.1  土料、砂石料

  土料在茶葉山土料場取用,砂石料2#棄土場取土場取。石料不足時,可拆水庫管理圍墻塊石使用。

  3.5.2  其它物資

  木料、麻(草)袋、鉛絲等物資器材,分別由供銷社、林業局儲備、調運。

  3.6  通訊保障

  水情應急傳遞采用現有的自動遙測報汛系統、衛星通訊系統。也可用有線或無線電話、電腦網絡等。

  3.7  救災防疫保障

  3.7.1  救災物資

  救災食品、生活用品和災民飲用水等,均由縣供銷社組織供應,災民救濟由民政局負責,進行供需協調。

  3.7.2  災區防疫

  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均由衛生局組織,由后勤部協調。全縣的醫院、防疫站、婦幼保健站、鄉鎮衛生院,均為醫療救護單位。

  4  主要應急措施

  4.1  險情監測和巡查

  由水庫管理局工程管理股、生產技術股和安全保衛股負責,分頭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測和巡查,并按時或隨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險情監測負責人為劉克軍,巡查負責人為毛偉。總負責人為譚江亮。

  4.2  工程應急搶險措施

  本工程校核標準為可能最大洪水(R、M、F),因此,不考慮超標準洪水的應急措施。

  庫區無大中型水庫,有一座小㈠型水庫,總庫容176萬立方米,與本水庫大壩直線距離40千米以上,對本水庫建筑物無災害性影響,也不予考慮。

  庫區無大的可漂移物體,不考慮漂移物對壩體撞擊的影響。

  根據本水庫工程的實際情況,考慮以下重大突發事件引發的危及大壩安全的險情與應急措施。

  4.2.1  自潰壩漏水,可能引起非正常潰壩。

  由于自潰壩引沖槽高程分別為125.0米和125.3米,壩底高程為118.0米。因此,自潰壩的最大擋水深度在7米以上。在水庫最高水位接近或低于125米,不啟用自潰壩的情況下,要求自潰壩能安全擋水,此時如果潰壩,將造成意外的重大災害。

  搶險方案為:

  加大正常泄洪閘及非常泄洪閘的泄洪流量,進一步迫降水庫水位;

  采用土工膜覆蓋上游漏水部位,上游、下游填筑麻(草)袋堵漏等措施。

  4.2.2  泄洪閘門故障

  啟閉設備或閘門故障,造成不能泄洪,或不能按調度計劃加大泄洪流量,導致水庫水位上升,危及大壩安全。

  搶險方案:

  正常泄洪閘門故障:加大無故障閘門的泄洪流量,如三孔正常泄洪閘全部發生故障,則啟用非常泄洪閘。

  正常泄洪閘、非常泄洪閘全部發生故障:則根據泄洪流量要求,啟用一級或全部自潰壩。此時,可根據緊急程度,采用開挖或爆破方式。

  電源故障:可啟用備用電源。

  4.2.3  漂浮物堵塞泄洪閘閘孔

  閘孔堵塞,造成泄流不暢,或造成啟閉失靈,不能按調度計劃泄洪,導致水庫水位上升,危及大壩安全。

  搶險方案:

  如啟閉正常,可提升閘門,加大泄流量,增大沖刷能力,并采用卷揚機、挖掘機等設備,盡可能逐步清除閘孔上游面漂浮物,減少堵塞物。同時,增加未堵塞閘孔泄流量。如閘孔全堵塞,且啟閉失靈,可采用小藥量水下爆破,逐步清除漂浮物。在所有措施均不能清除漂浮物的緊急情況下,考慮啟用自潰壩。

  4.2.4  下游危急,必須控制下泄流量。

  搶險方案:

  按校核洪水位驗算最小下泄流量,按驗算結果控制運行。

  4.2.5  其他險情

  如:庫區臨水岸坡坍塌,壩頂涌浪,壩體滲漏、管涌、漏洞,壩體裂縫、陷坑、滑坡,水工建筑物滑動、傾倒等險情,由專業搶險隊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搶險方案,組織搶險。

  4.2.6  所有搶險方案,均需立即報告指揮部參謀部,經搶險專家組會商決策,由指揮長簽發命令,按照命令執行。

  4.2.7  水庫下游的防洪搶險,由湖州市防汛指揮部根據老石坎水庫潰壩洪水淹沒圖制定的應急預案組織實施。

  4.3  預警通訊應急措施

  4.3.1  警報方式

  警報主要通過電視、廣播、有線及無線通訊發布,警報信號采用警報器及銅鑼。

  解除警報通過電視、廣播、有線及無線通訊發布,信號采用警報器及銅鑼。

  4.3.2  出險標志

  在出險處白天懸掛紅布標志,夜間使用紅燈標志。

  預警通訊應急措施,均由湖州市防汛指揮部制定的老石坎水庫潰壩應急預案組織實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台县| 九龙城区| 台北县| 霍山县| 海晏县| 绥芬河市| 盐城市| 城口县| 涿州市| 玉环县| 余江县| 庆云县| 绥阳县| 万全县| 虎林市| 汉川市| 扶绥县| 会东县| 舟曲县| 富蕴县| 德清县| 许昌县| 韶关市| 湘潭县| 廉江市| 岱山县| 磴口县| 河曲县| 定兴县| 华亭县| 左贡县| 资中县| 三门峡市| 阳谷县| 迁安市| 英吉沙县| 肥西县| 宜兰市| 平顶山市| 阿拉善右旗|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