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預防爆炸事故的發生,明確爆炸發生時的應急措施,確保爆炸現場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降低人員生命危險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本企業施工生產的實際,特制定本企業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
為更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反應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反應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反應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反應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
二、適用范圍
公司行政管轄內發生類似壓力鍋爐、壓力容器爆炸事故需要采取應急措施的事故。
三、爆炸事故預防監控措施
1、壓力鍋爐、壓力容器等易發生物理性爆炸事故,施工現場應建立鍋爐房、壓力容器使用管理制度,嚴格按制度進行施工生產。
2、鍋爐房、壓力容器倉庫按有關規定建設,經安全職能部門及國家有關部門認可。
3、鍋爐應按國家有關規定檢測,持檢測合格證運行。
4、司爐工經有關部門考核,取得特種資格操作證方可上崗。
5、鍋爐房作業人員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密切注視鍋爐運行狀況,遇有緊急情況及時采取停鍋措施,并立即匯報。
6、使用、儲存和運輸壓力容器,對管理、操作人員進行專項安全技術教育和培訓,有關人員取得特種作業資格證書,運輸氣瓶等壓力容器持有危險品運輸許可證。
7、按規定使用壓力容器,不得暴曬、接近火源,進行焊割作業時,氧氣、乙炔、焊槍保持安全距離,否則采取隔離措施。禁止敲擊、碰撞、倒立、火烤、混合運輸等違章現象。壓力氣瓶定期檢測。
8、現場安全員經常巡查壓力容器使用情況,重點檢查違章作業、容器缺陷、安全附件等,發現隱患應及時排除。
9、施工現場配備必要的消毒藥品和急救用品,確保發生爆炸事故時應急所需。
四、啟動程序、聯系電話
(一)、建設工地發生安全事故時啟動程序:
1、二級應急反應指揮部負責指揮工地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做出最新決策;
2、在第一時間向110、119、120發出求救信號;
3、向公司總部一級應急反應指揮部報告事故情況及救援情況;
4、向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及救援情況;
5、在事故發生時,施工現場負責人在項目部應急事故現場副指揮沒有抵達事故現場前,施工現場負責人即為臨時現場副指揮;
6、公司總部的設備安全部是事故報告的一級應急反應指揮部,聯系人:當發生突發事件時,事發單位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報公司總部的設備安全部;
7、設備安全部接到報告后及時向副總指揮報告,視情況同時報告總指揮。總指揮按突發事故的性質決定小組成員按各自職能采取應急措施準備,及時趕赴事故現場,已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8、總指揮根據有關法規及時、如實地向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報告,特種設備發生事故的,還應當同時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二)、聯系電話
應急預案總指揮: ;
五、現場應急救援處理
1、發生爆炸事故時,現場負責人及時向現場應急指揮小組,分公司、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相關部門匯報并尋求支援。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指揮搶險救災,防止勢態惡化,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2、全體人員應按照應急疏散路線有序地撤離。
3、遇有人員受傷,立即采取消毒、止血等臨時急救措施,迅速向120求救,說明事故嚴重程度,聯系電話等,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4、爆炸引起火災時,立即向“119”求救。切忌盲目進入現場,防止有毒氣體傷害,可進行必要的通風,降低毒氣濃度,方可進入火場搶險,待消防人員趕到后,積極配合消防部門搶險救災。
5、現場應急指揮小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沉著冷靜,判斷正確,防止二次爆炸,在確保安全情況下指揮搶險救災,降低損失。
6、現場應急指揮小組積極配合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遵循“四不放過”的原則,查明事故原因,落實防范措施,防止類似事故再度發生。
六、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終止和終止后工作恢復
1、當事故的評估預測達到起動應急救援預案條件時,由應急總指揮啟動應急反應預案令。
2、對事故現場經過應急救援預案實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險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現場人員均得到清點;不存在其它影響應急救援預案終止的因素;應急救援行動已完全轉化為社會公共救援;應急總指揮認為事故的發展狀態必須終止的;應急總指揮下達應急終止令。
3、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終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和物證,經有關部門認可后可恢復施工生產。
4、對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作出總結,完善應急救援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修改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
七、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情況
本企業爆炸事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分為一、二級編制,公司總部設置應急預案實施的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工程項目經理部設置應急計劃實施的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具體組織框架圖略。
八、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職責、分工、組成
(一)、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各部門的職能及職責
1、應急預案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①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
②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
③與企業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
④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
⑤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
⑥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
⑦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
⑧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
⑨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
⑩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
2、應急預案副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①協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
②向應急總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
③保持與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直接聯絡;
④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
⑤組織公司總部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場區生產過程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
⑥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
⑦根據各施工場區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
3、現場搶救組的職能及職責
①搶救現場傷員;
②搶救現場物資;
③組建現場消防隊;
④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
4、危險源風險評估組的職能和職責
①對各施工現場特點以及生產安全過程的危險源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
②指導生產安全部門安全措施落實和監控工作,減少和避免危險源的事故發生;
③完善危險源的風險評估資料信息,為應急反應的評估提供科學的合理的、準確的依據;
④落實周邊協議應急反應共享資源及應急反應最快捷有效的社會公共資源的報警聯絡方式,為應急反應提供及時的應急反應支援措施;
⑤確定各種可能發生事故的應急反應現場指揮中心位置以使應急反應及時啟用;
⑥科學合理地制定應急反應物資器材、人力計劃。
5、技術處理組的職能和職責
①根據各項目經理部及加工廠的施工生產內容及特點,制訂其可能出現而必須運用建筑工程技術解決的應急反應方案,整理歸檔,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工程技術服務做好技術儲備;
②應急預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總指揮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有效地指導應急反應行動中的工程技術工作。
6、善后工作組的職能和職責
①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穩定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大災之后不發生大亂;
②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關矛盾;
③與保險部門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
④慰問有關傷員及家屬。
7、事故調查組的職能及職責
①保護事故現場;
②對現場的有關實物資料進行取樣封存;
③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④按“三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總結。
8、后勤供應組的職能及職責
①協助制訂施工項目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儲備計劃,按已制訂的項目施工生產廠場的應急反應物資儲備計劃,檢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的儲備數量,收集和建立并歸檔;
②定期檢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管理人員的到位和變更情況及時調整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更新和達標;
③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的應急反應物資資源信息、建立檔案并歸檔,為應急反應行動的啟動,做好物資源數據儲備;
④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有效地組織應急反應物資資源到施工現場,并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增援,同時提供后勤服務。
(二)、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各部門的職能及職責
1、事故現場副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①所有施工現場操作和協調,包括與指揮中心的協調;
②現場事故評估;
③保證現場人員和公眾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
④控制緊急情況;
⑤做好與消防、醫療、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各公共救援部門的聯系;
2、現場傷員營救組的職能與職責
①引導現場作業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
②對受傷人員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
3、物資搶救組的職能和職責;
①搶救可以轉移的場區內物資;
②轉移可能引起新危險源的物資到安全地帶。
4、消防滅火組的職能和職責
①啟動場區內的消防滅火裝置和器材進行初期的消防滅火自救工作;
②協助消防部門進行消防滅火的輔助工作。
5、保衛疏導組的職能和職責
①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
②疏散場區內外人員撤出危險地帶。
6、后勤供應組的職能及職責
①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
②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防護;
③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
④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并及時輸送后勤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
(三)、應急反應組織機構人員的構成
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在應急總指揮、應急副總指揮的領導下由各職能部門、項目部的人員分別兼職構成。
1、應急總指揮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擔任;
2、應急副總指揮由公司的副總經理擔任;
3、現場搶救組組長由公司的各工程項目經理擔任,項目部組成人員為成員;
4、危險源風險評估組組長由公司總部的工程部經理擔任,工程部其他人員為成員;
5、技術處理組組長由公司總部的經營部經理擔任,經營部其他人員為成員;
6、善后工作組組長由公司總部的綜合事物部經理擔任,綜合事物部其他人員為成員;
7、后勤供應組組長由公司總部的財務部經理擔任,財務部其他人員為成員;
8、事故調查組組長由公司總部的設備安全部經理擔任,設備安全部其他人員為成員;
9、事故現場副指揮由項目部的項目經理擔任;
10、現場傷員營救組由施工隊長擔任組長,各作業班組分別抽調人員組成;
11、物資搶救組由施工員、材料員各作業班組抽調人員組成;
12、消防滅火組由施工現場電工,各作業班組抽調人員組成;
13、后勤供應組由施工現場后勤人員、各作業班組抽調人員組成。
九、應急救援的培訓與演練
(一)、培訓
應急預案和應急計劃確立后,按計劃組織公司總部、施工項目部的全體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從而具備完成其應急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1、一級應急組織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二級應急組織每一項目開工前或半年進行一次培訓;
3、新加入的人員及時培訓;
主要培訓以下內容:
1、滅火器的使用以及滅火步驟的訓練;
2、施工安全防護、作業區內安全警示設置、個人的防護措施、施工用電常識、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機械的安全使用;
3、對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辯識;
4、事故報警;
5、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
6、現場搶救的基本知識。
(二)演練
應急預案和應急計劃確立后,經過有效的培訓,公司總部人員、加工廠人員定期演練。施工項目部在項目開工后演練一次,根據工程工期長短不定期舉行演練,施工作業人員變動較大的應增加演練次數。每次演練結束,及時作出總結,對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十、救援器材、設備、車輛等落實
公司設立安全專項基金帳戶,根據公司施工生產的性質、特點以及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有選擇地配備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對應急救援器材、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不得挪作他用。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后,公司的的機械設備、運輸車輛統一納入應急救援工作之中。
十一、其它
本預案制定后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后正式實施。
上一篇:有毒有害氣體擴散應急預案
下一篇:職業中毒事件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