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觸殺鼠劑過程中,如果藥劑進入人體的量超過正常人的最大耐受量,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出現生理失調、病理改變等一系列中毒臨床表現,就是殺鼠劑中毒現象。
根據殺鼠劑品種、進入人體的劑量、進入途徑的不同,殺鼠劑中毒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僅僅引起局部損害,有的可能影響整個機體,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一般可分為輕、中、重三度。以中毒的快慢主要分為急性(包括亞急性)和慢性中毒。
1、殺鼠劑中毒途徑
①經口(消化道)攝入中毒是常見、最重要的中毒途徑。
②經呼吸道吸入殺鼠劑而引起中毒。是最快和較常見的中毒途徑,多發生在使用熏蒸劑滅鼠中。
③經皮吸收,即通過皮膚接觸殺鼠劑而中毒,這與殺蟲劑不同,實踐中較少發生。
2、殺鼠劑中毒癥狀 由于各種殺鼠劑的中毒作用機制不同,其中毒癥狀也有所不同,一般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昏、全身不適、惡心嘔吐、呼吸障礙、心搏驟停、休克昏迷、痙攣激動、煩躁不安、疼痛、肺水腫、腦水腫、內出血等。
3、一般緊急處理 為了盡量減輕癥狀,防止死亡,必須及時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往醫院;同時,向患者家屬或周圍目擊者詢問其攝食或接觸毒物的名稱、數量及時間,以及中毒癥狀發生時間及其進展情況;收集有關樣品和包裝等。在尚未弄清毒物性質之前,只要符合中毒的特點,就應進行一般急救處理,因為處理愈早療效愈好。當確定毒物性質后,凡有特效解毒劑者應盡快使用。
一般急救處理的原則是盡快清除胃腸道內未被吸收的毒物,阻止毒物被子進一步吸收并促進其排泄。
①經口引起中毒者 如神志清醒,應及早引吐、洗胃、導瀉或對癥使用解毒劑;患者昏迷不醒時不得引吐。
②吸入引起中毒者 立即將中毒患者帶離施藥現場,移至空氣新鮮的地方,解開衣領、腰帶保持呼吸暢通,除去假牙,注意保暖。嚴重者立即送醫院治療。
③經皮接觸引起中毒者 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褲,迅速用溫水沖洗干凈,或用肥皂水沖洗、或用4%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被污染的皮膚。若藥液濺入眼內,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20次以上,然后滴入1%~2%普魯卡因溶液,嚴重者立即送醫院治療。
以上一般性處理措施是僅就多數情況而言,有的毒物不一定適用。例如導瀉排毒,對于亞砷酸中毒者可能造成腸穿孔;磷化鋅中毒時不應使用硫酸鎂瀉劑,因硫酸鎂在體內與氯化鋅作用后能產生鹵鹽(氯化鎂)可引起中毒。又如藥物催吐,服用活性炭末后再服吐根則無效。對有中樞神經系抑制癥狀的中毒者,不宜用皮下注射鹽酸阿樸嗎啡,因其可能引起虛脫,所以需要參閱第11~14章中對各種鼠藥中毒后的急救處理方法。
4、排除毒物的具體方法
①引吐 是排除毒物很重要的方法。
a.先給中毒者喝200~400毫升水,然后用干凈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位引吐。
b.藥物催吐,可用0.2%~0.5%硫酸銅液,每5~10分鐘服一次,直至哎吐為止;或服吐根糖漿30毫升,必要時隔20分鐘再服(注意服用活性炭末后再服吐根則無效),或皮下注射鹽酸阿樸嗎啡2~5毫克(注意對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癥狀的中毒者不宜應用);用中藥膽礬3克、瓜蒂3克研成細末一次沖服,亦可用食鹽25克加微溫水500毫升大量喝引起嘔吐。
應注意,引吐必須在患者神智清醒時采用;當中毒者昏迷時,絕對不能采用,以免因嘔吐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保留嘔吐物以備檢查。
②洗胃 在引吐后應早、快、徹底地進行洗胃,這是減少毒物在人體內存留的有效措施。洗胃前要去除假牙,根據不同的殺鼠劑選用不同的洗胃液。一般在服毒物6小時內洗胃有效。如服毒物量很大,雖逾6小時以上,胃中可能還有毒物存在,洗胃仍有一定效果。尤其砷中毒時,因其胃黏膜皺壁內尚存有毒物,即使經過引吐后胃已排空,洗胃仍有治療價值。
若患者神志尚清醒,可自服清胃劑。神志不清者,應用帶有漏斗的胃管或十二指腸管,經口腔插入食道。洗胃的溫水中可加入相應的解毒劑。無解毒劑時,可用活性炭末吸附毒物,一般每10~15克活性炭可吸附1克毒物,用時將50克活性炭加入400毫升水中搖勻制成懸液。當胃管插入約45厘米后(從齒緣算起),即可在胃管另一端之漏斗中加入灌洗液,放低漏斗,然后再舉起,使洗液進入胃內。當全部灌洗液自漏斗中流盡時,應迅速將漏斗放低,擠壓管中部的皮球,使胃內溶液加速成流出。如此反復進行,至洗出液變清為止。洗胃后,應將瀉劑和解毒劑由胃管灌入,然后拔出胃管。
毒物性質不同,應選用不同的解毒劑。在毒物性質尚未明確之前,為爭取時間早解毒,亦可灌入一般通用解毒劑,其配方如下。
(a)活性炭4份
氧化鎂2份 配成混懸液
鞣酸 2份
水 100份
活性炭未能吸附大量生物堿和幾乎所有毒物;氧化鎂可以中和酸;鞣酸可以中和堿,并能沉淀多種生物堿及某些糖甙與金屬。
(b)中藥甘草湯(甘草2兩煎湯,若有條件再加兩倍量的新鮮綠豆汁效果更佳)可作為通用輔助解毒劑。
(c)綠豆甘草解毒湯可治療多種中毒,其配方是:
綠豆 125克
生甘草 15~30克
丹參、連翹、草石斛、茅根各30克 用清水煎熬
大豆 15克(后下)
日夜各一劑,必要時可每6小時一劑,口服或胃管送下。
凡對黏膜有腐蝕或刺激作用的毒物,可給蛋白水(用雞蛋數個,除去蛋黃,加適量溫水調成)、牛奶100~200毫升,或給適量豆漿,阿拉伯膠、可溶性淀粉(最好煮沸)稀糊等。這類物質性溫和,能與砷等金屬形成蛋白沉淀,有中和酸、堿的功效,對發炎的黏膜尚有緩解作用,亦能保護胃粘膜,粘附毒物,起到延緩吸收毒物之功效。
中毒者已處于昏迷狀態時,一般來說不宜洗胃。必須洗胃時,只能用普通胃管自鼻孔插入,用注射器先將胃內容物抽出,然后每次注入少量灌洗液(100~300升),反復灌洗但需注意中毒者嘔吐,防止胃內容物進氣管內。
中毒者處于休克狀態而又必須洗胃時,應首先進行補液,糾正血容量,同時可適當地選用升壓藥提壓,待血維持在11~13千帕(90~100毫米汞柱)后,再按上述昏迷病人洗胃的方法進行洗胃。
中毒者抽搐時,應控制抽搐后再行洗胃。
③導瀉 如患者服毒時間較長,估計毒物已進入腸道,單靠引吐、洗胃并不能將其排出體外,則應服瀉劑導瀉排毒或用高壓鹽水灌腸。
常用的瀉劑是硫酸鈉硫酸鎂,利用其高滲作用吸附大量腸液,促使腸蠕動增加而致瀉。一般硫酸鎂或硫酸鈉的用量都是15~30克,加水一杯口服,再飲大量溫水;或者在洗胃后,直接由胃管注入25%硫酸鈉30~60毫升或50%硫鎂40~50毫升。中藥瀉劑可用大黃、元明粉各12.5克,煎沸待溫即服。促使腸道中尚未被吸收的藥物盡快排出。
由于大部分毒物存留于小腸,故一般洗腸方法收效不大,最好使用Y型管以4~5升1%鹽水、肥皂水或清水(用前加溫至400C左右)作高位連續灌腸。小兒用量可以減半。
④輸液 在無肺水腫、腦水腫、心力衰竭等情況下,為了促使已吸收的毒物加快排泄,可靜脈滴注5%~10%葡萄糖溶液,促進毒物及其代謝物從腎臟排出體外,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護肝、腎的作用。
上一篇:某公司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下一篇:職業中毒應急處置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