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

2011-06-3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供水事故,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避免和減少供水事故發生,并在發生事故后能迅速有效的控制和處理,盡量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縮小由事故造成的停水范圍,保證供水范圍的正常用水。

  1.2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關注城市供水安全、關注城市人民生產生活”的氛圍。

  1.3編制原則

  在保證出現影響供水的事故時,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快速反應、分別處理”的原則,實施有效快捷的搶險搶修和處置,盡快恢復正常供水狀態,確保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巢湖市水業集團由于水質污染、液氯泄漏、電氣設備、供水管網出現故障導致供水事故時的應急搶險搶修。

  1.5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89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建設行業城市供水水質標準》CJ/T206-2005

  《城鎮供水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58-94

  《巢湖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巢湖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2事故應急救援的預防

  2.1單位生產概況

  2.1.1水源

  目前一、二水廠主要取水水源是巢湖。巢湖水質為地面水III級至IV級,最大庫容量52.8億m3。

  2.1.2水廠電源:

  一水廠一級泵房電源為巢湖變105線路;二級泵房有兩路電源,一用一備:主電源為巢湖變109銀屏西路線、輔電源為巢湖變111健康路線;三級泵房電源為巢湖變109銀屏西路線;

  二水廠有兩路電源,一用一備:主電源為銀屏變124線、輔電源為巢湖變111健康路線;

  半湯路增壓泵站電源為放王變112城北線半湯路支線。

  2.1.3制水廠

  現有二座制水廠、一座增壓泵站。

  一水廠供水量設計規模:4萬m3/日。

  二水廠供水量一期設計規模:4萬m3/日。

  半湯路增壓站供水量一期設計規模:3萬m3/日。

  全年制水消毒用氯量約為70噸。

  2.1.4供水設施

  我市供水管網總長約120公里(截止2006年6月),供水面積約28平方公里,覆蓋:東至崗嶺、長江東路,南至望城,西至東風西路、長江西路,北至巢湖北路、巢湖學院。

  2.2分析

  2.2.1源水水質變化及對制水、供水生產的影響

  源水水質變化可能受以下幾方面的影響:(1)季節變化;(2)氣溫變化;(3)污染;(4)惡意投毒。如監測不及時,控制不力、處理措施不當將會影響出廠水水質,損害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影響千萬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2.2.2氯氣使用過程中的可能出現的危險及對周圍人員、環境的影響。

  氯氣是自來水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消毒劑,有一半以上的水質指標是通過加氯消毒的手段來達到標準的。氯屬高度危害的物質,操作不當或加氯設備故障導致發生泄氯事故,會使接觸人員受傷或死亡,使周圍環境嚴重污染。

  2.2.3電力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及對周圍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電力是制水、供水生產的主要能源,高電壓、大功率的電力線路、所有電力設備,都構成制水、供水生產中的重大危險源。意外停電、誤操作和變配電、用電設備、設施等故障是導致水廠停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意外停電和來電、用電設備故障、錯誤操作會造成操作人員和其它人員觸電,導致人員受傷害或死亡及財產損失。

  2.2.4供水管網突發性爆管對供水生產產生的影響

  我市供水管網總長約120公里,而且還在不斷延伸,水壓的不斷提高,管道的自然老化和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城市道路施工及一些外界因素,“爆管”現象不可避免。“爆管”發生后,如處理不及時,一方面會造成較大的水損,造成一定區域的水壓降低或停水;更嚴重的,會沖垮路基、房基、橋基,造成房屋、橋梁倒塌、路面陷落、人員傷亡。

  2.3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及職責

  2.3.1應急救援組織的設置

  根據公司的生產現狀、組織機構分級設置:

  公司成立應急救援指揮組,統一指揮、統籌安排整個應急救援行動。

  各水廠、供水管理所成立應急搶險小分隊,深入現場實施搶修救援工作。

  2.3.2應急救援組織人員組成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組織人員名單:

  組長:郭星

  副組長:許康民牛忠實王印祥蔣立成徐曉榮邢修媛

  組員:陳永霞魏敬華楊前志方賢軍王庭和鮑仲明武必元王麗蔡文兵艾軍學郭俊詹二文祖朝林蔡彬黃俊宏趙惠勇

  各水廠、供水管理所成立應急搶險小分隊(名單見附件)。

  2.3.3主要職責

  應急救援指揮組:應急救援中心指揮組是整個應急救援系統的重心,主要負責協調事故應急救援期間各個機構的運作,統籌安排整個應急救援行動;發生重特大事故,向建委、市政府報告。

  通訊聯絡機構:供水熱線、供水管理所、安全生產部、各水廠負責接警,值班人員接警時應向報警人員詢問事故現場的有關信息,根據事故性質和規模大小,按程序迅速、準確地向應急救援中心指揮組或其它部門報告,并按領導的指示向相應的應急搶險小分隊發出事故通知,開始應急救援行動。

  供水熱線:作為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組的日常辦事機構,各接警單位接警后都應以最短時間向其報告,供水熱線根據接警情況分類處理。一般情況由責任單位處理,供水熱線予以備案;如遇供水主管道爆管,或影響重要用水單位,或影響供水面較大,可能影響供水時間較長的管道爆管。漏氯事故、停電事故、重大源水污染事故等都要向各分管領導或總經理報告,由各相關責任單位負責處理,并及時通知綜合管理部落實向社會公布停水原因、停水范圍、停水時間。

  治安管理部門:負責事故現場的人群疏散與安置;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維持現場治安秩序,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負責保護現場;協助現場恢復和事故調查。

  中心化驗室:獲取事故信息后應及時趕到現場檢測水質污染情況,進行水質分析,查清污染原因,提出應對措施。若系嚴重污染,危及供水區域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應報告應急救援指揮組,得到批準后立即停止取水,并同時報告當地環保、衛生、防疫部門。

  安全生產部:負責指揮或協助事故單位搶修事故狀態的供電線路、制水設施等,控制事故繼續擴展。

  材料供應部門:負責組織、運輸、供應搶險救災物資和恢復生產的物資。

  供水管理所、各水廠:供水服務熱線電話24小時值班,隨時接受市民的電話求助。接報警和出警指令后,及時報告相關單位,立即派出車輛、機具和人員,30分鐘內趕赴現場,控制事故現場,將事故造成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并迅速投入搶修,盡快恢復毀損設施,恢復供水。

  事故發生單位: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事故單位負責人應立即向公司應急救援中心指揮組報告,同時調動應急搶險小分隊實施搶救行動,負責事故現場監測、泄漏物控制、損壞設備設施修復或采取臨時控制措施,營救受害人員等。在搶險救援過程中應與應急救援中心指揮組隨時保持聯系,讓上級機構了解搶救進展情況,適時調整救援方案。

  2.4報警、通訊聯絡電話

  2.4.1報警

  任何人發現重大事故苗頭或事故都應立即報警,說明事故發生地點、時間、程度及其它有關事宜。

  報警和通訊聯絡電話:

  供水熱線:2329111(24小時值班)

  供水管理所:2312377

  安全生產部:2624168

  中心化驗室:2626322

  2.5方針與原則

  保護人員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優先、環境保護優先、保證生活用水優先。

  統一指揮、高效協調、千方百計盡快恢復生產。

  3供水事故應急措施

  3.1應急調度

  3.1.1一水廠:突發事故停產短期內不能恢復,立即通知二水廠增產。

  3.1.2二水廠:突發事故停產短期內不能恢復,立即通知一水廠增產。

  3.2水質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

  3.2.1預防:取水口周圍半徑500米設立保護區域,水廠安排人員每日巡視,認真填寫巡視記錄。制水廠無關人員不得進入,進入廠區須登記,生產設備參觀必須分管領導批準,專人負責。加強對原始記錄包括月報、年報的管理,找出其中規律。如檢測數據發生異常變化,可判斷原水遭受了污染并及時向公司匯報,將“事后把關”轉移到“事前預防”上來。

  3.2.2檢測與報告:制水廠每2小時檢測一次源水、出廠水,發現異常(如農藥氣味、大面積藍藻引起腐臭味、大片死魚蝦等)采取相應措施后,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中心化驗室。針對夏秋易發生藻類污染,中化室加大對原水的檢測頻率。原水由原來的每月四次,增加到每月八次。并實行巡檢負責制。據原水變化情況,可隨時檢測原水情況。針對某些管網的用水特點,中化室加大對這些管網水的檢測力度。檢測次數由原來的每月兩次增加到現在的每星期一次。特別是對余氯和細菌總數的檢測。

  3.2.3調查與復驗:中心化驗室接到異常情況報告后,立即組織相關人員調查、復檢,一經確定,立即報告公司領導及相關部門,由應急救援中心指揮組做出應急決策。

  3.2.4指揮與緊急處理應急救援中心指揮組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態發展做出控制的決定,相關水廠、供水管理所、營業所召集應急搶險組織成員采取相應應急措施。

  藻類死亡,原水污染,出現異臭異味,是突發性的。污染發生后,這就需要廠部、生產、化驗等部門的協調配合。中化室要派人快速到達現場,快速取樣和分析,及時查明原因,及時處理。中化室指導各相關部門對原水進行預氯化處理;加大凈水劑的投量或投加兩種不同的凈水劑,增加混凝效果;在反應池末端添加粉末活性炭;加大濾后水投氯量。中化室隨時跟蹤檢測濾后水和出廠水的濁度和pH值,出廠水還要檢測余氯量。如果沉定效果仍不理想,中化室通過計算,考慮投加有機高分子助凝劑(HCA)(嚴格控制投加量)。在水質感官指標改善的情況下,中化室對出廠水做全分析,看水質是否達標。直到出廠水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一旦發生突發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中化室應立即派人去現場采樣,檢測超標物質的含量,判定污染的類型。如果是化學污染,則中化室向公司反映,公司會同政府有關部門向有關單位提出整改方案,及時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的進一步擴大。公司降壓供水,并向社會發出公告,要求居民和單位做好節約用水的準備,生活用水最好使用沒有污染的水,如井水、純凈水等。如是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則一方面由公司會同有關部門制止污染的進一步排放,一方面采用加大凈水劑投量或不同的凈水劑、在反應池末端投加活性污泥或有機高分子助凝劑、加大投氯量等辦法來改善水質。

  管網水在用戶長期不用或少用的情況下,如巢湖學院放假期間,出現余氯量不夠,細菌繁殖等污染情況。當管網末梢水突發細菌超標時,化驗室派人現場取樣,帶回實驗室分析,確定污染程度。公司下發通告,告知居民不能喝生水,必須燒開飲用,或者放水后加少量的漂白粉,用以消毒。確保飲用水衛生安全。

  善后措施:有毒水放空后,徹底清洗、消毒管道、凈水構筑物,檢驗合格后,盡快恢復正常生產。藍藻引發的異味經必要處理后,必須由衛生部門、防疫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正常供水。

  3.3泄氯事故的應急處理

  3.3.1報告與查漏發現漏氯或漏氯報警器報警,值班人員或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單位領導報告,同時用氨水查找漏點(支管、主管、氯瓶、氯閥、加氯機等),并盡可能地采取應急措施(如關閉氯瓶等)切斷事故源。

  3.3.2指揮與控制事發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達到事故現場,對事故進行初始評估。采取措施后仍無法控制事態,應迅速召集應急搶險小分隊人員、調配應急救援物資,指揮應急救援行動。在整個救援過程中,應與公司應急救援中心指揮組保持聯絡,以便及時獲取行動指示和各種信息支持,必要時,中心指揮組領導親臨事故現場指揮搶險救援行動,保證救援行動快速、有序、有效的進行。

  3.3.3警戒與人員疏散保衛和治安人員協助現場指揮設立警戒區域,限制人員和車輛出入,保證救援現場秩序。沒有救援任務的現場其他人員,做好自救,聽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撤離,到指定集結地點結合。

  3.3.4搶險與泄漏物控制應急搶險小分隊穿戴好防護用品,攜帶搶險工具,進入事故現場。迅速查明泄氯事故發生源點、泄漏部位和原因,采取措施對泄漏部位進行控制,對泄漏出的液氯或氯氣采取中和、消洗等措施妥善處置。

  3.3.5受傷人員搶救如有人員受傷,應迅速轉移出事故現場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3.3.6現場恢復事故被控制后,救援行動總指揮宣布應急行動結束;進行現場清理和受影響區域的連續檢測;相關救援組織、機構、人員撤離,工作交接;恢復正常狀態;事故調查與后果評價。

  3.4停電的應急處置

  3.4.1退出設備:不論什么原因造成的停電,值班人員應迅速按操作規程依次關閉閥門、機泵,防止機泵倒轉、管網水倒流,防止突然來電損壞設備。和傷害人員。凈水崗位值班人員關閉加氯加藥和濾池相關閥門。

  3.4.2報告:值班人員應立即向單位負責人、供水熱線、公司領導報告,通知電工等搶險人員趕赴現場。

  3.4.3查找原因:搶修人員到現場后,應首先跟供電部門聯系。

  如果不是外部供電線路停電,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按程序檢查配電柜等供電設備,查找跳閘造成停電的原因。

  3.4.4啟動備用電源:若是供電部門停電且短時間內不能恢復供電,或者內部設備故障跳閘停電,短時間內不能排除故障、恢復供電,應按操作規程啟用備用電源。

  3.4.5送電前準備:排除停電故障后或接供電部門通知,準備恢復供電前要做好送電準備,按規定填寫記錄,做好安全防護,搶修操作人員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品,按操作規程操作并有專人監護。

  3.4.6送電后檢查:送電后檢查各項儀表、指示燈等,確認一切正常后通知各生產環節開啟機泵,恢復正常生產。

  3.5管網事故的應急處置

  3.5.1值班與接警供水熱線等接警單位在接到突發性事故報警后,應立即向相關單位報告。必要時,應向應急救援中心指揮組報告。領導決策后,再將領導的指示向相應的應急救援小分隊傳達。

  3.5.2出警接警后,單位負責人應迅速組織人員,安排車輛,所需設備、工具、材料等裝車,在30分鐘內到達爆管現場。

  3.5.3指揮與控制到達現場后,現場指揮人員應根據現場情況,確定要關閉的閥門,迅速止水,控制自來水的損耗,減小停水范圍;調配搶修搶險人員;合理使用各種管材和配件;根據現場情況、所涉及區域確定搶修時間,指揮搶修、搶險行動。

  3.5.4警戒與人員疏散設立警戒區域,限制人員和車輛出入,保證搶修工作的順利進行;如遇可能引起房倒人亡的危險情況,應首先將危險區域的人員疏散到安全區域。

  3.5.5搶修現場搶修人員在搶修工作開展前,應將各類警示標志放置到位,夜間設置警示燈。搶修人員按程序迅速、規范施工;電力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接電和維護工作。

  3.5.6搶修車輛用于搶修人員的接送和搶修材料的裝運。

  3.5.7搶修材料的配備搶修部門按搶修需要預先配備必要的搶修材料以及突發性爆管所需的機械加工件;爆管事故發生后,材料管理人員應與搶修現場保持聯絡,以便隨時掌握現場各種材料的需求情況。源發供水材料公司24小時值班,管材、配件等材料庫存要做到規格品種齊全,確保搶修隨需隨供應。必要時可請合肥供水集團支援。

  4培訓

  4.1應急搶修救援人員的培訓

  針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對救援人員進行培訓,應急人員應了解和掌握危險識別方法,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措施,人群疏散和自救、傷員求助和互助知識等。

  4.2職工應急響應的培訓

  對每位職工進行應急培訓,每位職工都應熟知報警電話,掌握報警方法,緊急情況下崗位應急處置和疏散方法,自救和互救知識等。

  5獎勵與責任

  集團公司對在制水、供水應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集體和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對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不認真負責或者臨時脫逃、擅離職守并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者,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6應急預案的維護與管理

  本應急搶險救援預案是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應由專人負責維護和管理。根據集團公司和下屬單位的人員變動、生產技術改進、演練結果評價定期修改、完善、更新,經公司領導批準后發布。

  附:

  1、大事故應急指揮體系框架圖(略)

  2、指揮小組成員名單及聯系電話(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隆化县| 赤壁市| 德保县| 大悟县| 江都市| 南溪县| 广平县| 永靖县| 观塘区| 防城港市| 柘城县| 祁阳县| 宁国市| 松桃| 台东市| 罗山县| 高邮市| 确山县| 乌兰浩特市| 顺义区| 鹰潭市| 甘泉县| 海林市| 息烽县| 临沧市| 平顶山市| 晋州市| 新津县| 漳州市| 渭南市| 普兰县| 江山市| 阆中市| 中西区| 松滋市| 土默特左旗| 泽普县| 长汀县| 伊宁市| 宜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