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為提高火災消防的應急能力,及時有效的預防、控制火災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火災事故造成的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針對項目的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適應范圍:
本預案適應于項目施工和生活中各類火災事故的應急準備和響應。
三、組織機構與職責:
1、應急領導小組:應急領導小組由項目安全領導小組成員組成,其職責是當施工現場發生火災時,負責現場火災搶救工作,向各職能小組下達搶險指令、協調各小組之間的工作,隨時掌握火災動態并做出新的決策;根據情況第一時間向公司當地行政管理部門報告災情或請求支援。發生火災時,在應急小組成員未到達現場前,值班者為臨時小組長,負責搶險工作。
2、各職能小組職責參照項目應急綜合預案。
3、義務消防隊。隊長:周存山,隊員:靖守斌,程偉,王光亮,楊新偉,徐亮。
四、消防器材的準備:
1、項目部及分部的辦公和駐地應配備足夠用的消防滅火器;在施工現場的重點防火區域(如油庫、材料庫房、修理間)除配置滅火器外,還應配備足夠的消防沙。
2、應急物資和設備
序號 |
名 稱 |
規格型號 |
單 位 |
數 量 |
現在何處 |
性能 |
1 |
消防鍬 |
5KG、10KG不等 |
把 |
50 |
施工現場 |
良好 |
2 |
消防鎬 |
|
把 |
30 |
施工現場 |
良好 |
3 |
消防斧 |
|
把 |
10 |
施工現場 |
良好 |
4 |
鉤 |
|
把 |
10 |
|
|
5 |
對講機 |
|
部 |
6 |
項目部 |
良好 |
6 |
醫藥箱(含藥品) |
|
個 |
2 |
項目部 |
良好 |
7 |
擔架 |
|
只 |
3 |
項目部 |
良好 |
8 |
自卸翻斗車 |
紅巖金剛 |
輛 |
10 |
一、二工區 |
良好 |
9 |
交通車 |
越野車、轎車 |
輛 |
3 |
項目部 |
良好 |
10 |
滅火器 |
10L的干粉式 |
聽 |
40 |
項目部 |
良好 |
11 |
防火服 |
|
件 |
50 |
項目部 |
良好 |
12 |
應急燈(手電筒) |
|
臺 |
30 |
庫房 |
良好 |
13 |
消防沙 |
|
噸 |
100 |
料場 |
良好 |
五、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步驟:
1、火災報警:當接到現場的火災報警后,接警人首先確定火災的類型和程度,并立即報告項目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根據情況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
2、組織撲火救災:當發生火災時,應急領導小組除及時報警外,還應立即組織義務消防隊員和職工撲救火災;救火時應選用適當的滅火器材進行撲救。撲救火災時應按照“先控制、后滅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點、后一般”的戰術原則進行。首先切斷電源,組織搶救傷員,隔離火災危險源和重點物資,充分利用項目消防器材進行滅火。
⑴、滅火組:在火災初期利用水、消防沙、滅火器等進行火災的撲救;在消防隊到來時積極配合進行火災的撲救。
⑵、疏散組:根據情況確定疏散通道,組織人員撤離,并清點人數。
⑶、救護組:根據傷員的情況確定救援措施,并協助專業醫生進行傷員救護。
⑷、保衛組:做好現場安全保衛工作,設立警示牌,密切觀察火災現場,防止二次火災的發生。
3、協助公安消防隊滅火:當火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聯絡組撥打119電話求救,并安排人員到主要路口接應,專業消防隊員到達現場后應急小組應簡要向消防隊指揮人員說明情況,并指揮人員協助消防隊滅火。
4、火災現場保護:當火災發生時和撲滅后,保衛組應保護好現場維持現場秩序,發生火災的分部應采取措施做好善后工作,火災造成的垃圾應分類處理,避免火災事故對環境造成影響。
5、調查處理:依據公司事故調查處理規定,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并編寫事故調查處理報告,采取預防糾正措施,并對本預案進行評價和改進,上報公司安全生產技術部。
六、加強消防管理:
⑴、項目部各分部應安排專人對消防器材進行管理,保證消防通道的暢通,在消防通道內不允許對方其他雜物。
⑵、動用明火作業需辦理動火手續,在林區動用明火必須經有關部門審批,動用明火應有專人看護,做到現場不清理不燒,無人看護不燒;安全用電,禁止在宿舍內亂拉電線,嚴禁使用電爐、電飯煲等。
⑶、規范木工車間、鋼筋間、材料庫房、危險品倉庫、職工食堂等臨時設施的搭設,落實其防火責任人。
⑷、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落實安全責任制,使消防責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層層分解,提高人人關注消防安全的責任心。
七、培訓和演練:
1、救助知識的培訓:各分部每年組織一次消防、救護知識的培訓,必要時邀請消防專家進行授課。
2、使用和維護消防器材的培訓:通過對各類消防器材正確維護和使用知識的培訓,教會人人能正確使用消防器材。
3、項目每年組織一次現場消防演練,并對演練進行評價。
八、評價與改進:
項目每年和項目結束后組織相關人員對原進行一次評價,針對預案中的缺陷不斷的更新和完善。
上一篇:防洪、防汛應急預案
下一篇:觸電事故應急響應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