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一旦發生緊急環境污染事件或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采取措施或實施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程度,盡快恢復正常狀態,把影響降到最低點。
1.2 編制依據
1.2.1 《環境因素辨識與評價管理程序》
1.2.2 GB T14001-2001 環境管理體系規范
1.2.4 《冶金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2.5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1.3 適用范圍
適用于焦化公司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救援和現場處置。
1.4 應急預案體系
1.4.1 焦化公司應急預案的編制主要結合焦化生產特點,針對可能發生且危害性較大的環境污染事故進行編制。
1.4.2 專項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1)煤氣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2)廢氣治理設施緊急停機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3)有機廢水排放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4)危化品泄漏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1.5 應急工作原則
原則: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整體效能。
2 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圍的影響
2.1 環保基本情況
2.1.1 大氣污染治理情況:石橫焦化公司現有消煙除塵車兩套、出焦地面除塵一套、干熄焦地面除塵一套、煤粉破碎機除塵一套、篩焦樓振動篩除塵一套。外排煙氣執行GB16171-1996《煉焦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2.1.2 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石橫焦化公司現有酚氰污水生化處理站一座,所有設備開一備一。建有800立方米的事故水池一個。有完善的污水收集、處理、排放溝渠。污水經處理后達標供煉鐵廠高爐沖渣使用,不外排。
2.1.3 廢渣處理:生產過程產生的危險廢物主要有焦油渣、再生渣、焦粉、污泥等。廢渣全部作為工業原料外賣或綜合利用,無外排。
2.2 危險目標及存在點位和風險分析
序號 | 危險目標 | 存在地點 | 可能造成的危害 |
1 | 焦爐煤氣泄漏、爆炸 | 1#目標:1#、2#焦爐地下室 2#目標:焦爐爐頂 3#目標:焦爐集氣管道 |
大氣污染 |
2 | 焦爐煙氣污染 | 1#目標:焦爐頂部(消煙除塵車)。 2#目標:焦爐東側(出焦除塵地面站)。 3#目標:焦爐南側(干熄焦除塵地面站)。 |
大氣污染 |
3 | 有機廢水排放、泄漏 | 1#目標:蒸氨工段 2#目標:污水輸送管道 3#目標:酚氰污水處理站 4#目標:濕熄焦池 5#目標:二次提升井 |
水體污染 |
4 | 危險化學品泄漏 | 1號目標:洗脫苯工段粗苯生產裝置區、粗苯中間槽。 2號目標:硫胺工段硫酸貯槽。 3號目標:脫硫工段堿液貯槽。 4號目標:蒸氨生產區域氨水。 5號目標:冷鼓、電捕生產區焦油。 6號目標:綜合罐區中的粗苯、硫酸、燒堿、洗油、焦油等儲槽。 |
水體污染 土壤污染 |
3 組織機構及職責
3.1 應急組織體系
焦化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小組,由總經理領導、生產技術科、辦公室、設備科、各工段組成。總經理任總指揮,分管經理任副總指揮,一旦有突發性污染事故時,負責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的實施、展開、協調、調度統—行動。指揮部設在公司生產調度室。
3.2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和指揮部職責
3.2.1 領導小組職責:
a) 制定、審查、修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方案。
b) 組建應急救援醫療救護、消防、搶險、運輸、治安、污染防治、通訊、后勤保障等隊伍,組織各單位的學習、訓練、演習、檢查、督促、指導做好環境污染的應急救援等工作。
3.2.2 指揮部職責:
a) 總指揮:負責指揮、協調整個污染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
b) 副總指揮:負責事故預警、防護及報警、事故處置的指揮,負責疏散、防護、醫療救護、物質供應、搶險、后勤保障、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開展、負責事故原因的調查及隱患整改,經驗教訓總結等工作,負責總指揮不在時的職責。
c) 指揮部成員,協助做好環境污染事故的報警、通訊聯絡、現場通報、事故處置、現場撲救、救援時生產系統的停工調度工作的指揮、協助總指揮、副總指揮開展生產自救、搶險工作的指揮等。
d) 生產技術科:救援人員、勞動力調配、協調、應急救援物質、工器具的供應和保障。
e) 辦公室:負責消防、治安、疏散等工作指揮、聯絡中毒、受傷人員的急救、救護指揮等,負責現場應急救援人員、中毒人員的生活服務及后勤保障。負責事故突發現場有毒有害擴散區域內的環境監測、污染防治的指揮。負責日常職工應急救援教育、培訓。負責事故的調查、經驗教訓總結、傷亡人員的善后安撫等工作。
f) 各工段:負責突發性事故緊急報告、現場緊急救護,人員疏散等工作,
3.3 事故報警程序
3.3.1 報警及報警方式:崗位人員發現異常后,首先報告工段長,同時報告公司調度室,并說明事故的詳細情況。工段長再逐級上報。
3.3.2每一個焦化公司員工在發現煤氣泄漏、危險化學品泄漏、有機廢水排放,廢氣治理設施損壞時,都有責任和義務向任何一級領導、有關部門進行報警。
4 應急響應保障條件及要求
4.1 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應24小時開機,每位成員必須保證手機、小靈通或家庭電話等至少有一部暢通;
4.2 事故發生后,應急處理小組由趕到現場的人員臨時組成,并規定:崗位職務最高的為主要指揮和協調人,待排序在前的人員到達后,將指揮權移交上一級領導;
4.3 車間設備科人員要及時向公司供應處申報主要應急物資,并保持定量庫存;
4.4 各班組要準備好轄區主要應急備品備件、防護器具、搶修機具,每季度檢查一次并做好記錄;
5 應急救援保障
5.1 氣象情況
石橫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95℃,年平均降雨量669.5mm,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冬季為北風,春秋兩季為東南和東北風,年平均風力2.8級,全年平均風速為2.6m/s。
5.2 事故廢水收集方式及設施
酚氰污水處理站設備為開一備一,設有事故排水管道和廢水收集池。
化產工段設備為開一備一、貯罐區域都設有圍堰、事故水槽(洗脫苯工段只有圍堰)。
5.3 應急電源、照明
生產系統總電源采取雙路供電;
生產崗位采取多路供電方式;
所有崗位配備消防應急燈;
所有調度、班長、操作工、保衛等人員配備大功率充電手持燈。
5.4 應急物資保障
煤氣區域發生事故時的應急物資保障見煤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化產崗位配備報警器、防火防爆裝置、滅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帶、砂池,各種修理工具以及儲槽和廢水收集池等。
5.5 應急救援保障制度
為了能在事故發生后快速反應、及時處理,做到有條不紊,盡可能減少事故損失,平時應做好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措施如下:
a) 指揮部成員和作業人員按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
b) 應急用儀器設備、防護器材、指揮通信器材等,指定專人保管。對于可多次使用的設備器材,采取平戰結合的方式,隨用隨保養,確保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性能;各種一次性消耗物資器材,采取定量儲存、定期更換的方式,確保消耗物資器材的數量和質量。
c) 建立完善的檢查制度。每月檢查應急處置的落實情況和器具的保管及維護情況。
d) 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根據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組織成員,完善成員職責與分工。
6 應急預案的實施
6.1 信息傳遞
事故發生后,崗位人員立即向當班班長、工段長報告,工段長向安全員、車間領導報告,安全員向辦公室報告,現場指揮員應以人為本的原則,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科學救治和排除險情,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生產部調度室(2596、2597)及相關專業管理部門,如發生人員傷亡或火災等,應在第一時間直接撥打生產部調度室(2596、2597)、職工醫院值班電話2313或報120急救中心,安環處環保科(3667、3999306、3999312),保衛處值班電話2476報火警救助。報告內容:單位、報告人姓名、事故發生地點、人員傷害情況、事故發生后目前狀態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6.2 應急預案啟動
6.2.1 事故發生后,本著“快速反應、統一指揮、救人為主、自救與互救相結合”的原則,由值班工長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實施;
6.2.2 封鎖事故現場。嚴禁一切無關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事故危險區域,開辟應急處理專業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故現場的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
6.2.3 控制污染源。根據發生事故的技術特點和事故類別,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術措施,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擴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各部門人員按照職責根據專項預案搶撿控制措施進行處理。
6.2.4 搶救受傷人員。迅速、有序地開展受傷人員的現場搶救或安全轉移。盡最大可能降低人員傷亡,減少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
6.2.5 根據事故類別、規模和危害程度,迅速展開必要的環境監測等技術檢驗、檢測工作,必要時,應果斷迅速地劃定污染危害的范圍或區域,組織相關人員和物資安全撤離可能受到危害的區域。
7 事故應急終止程序
7.1 在對導致事故的污染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經專業人員檢驗確認險情排除后,經應急指揮部確認方可終止程序。
7.2 程序終止后,及時通知本單位各部門及周邊區域事故危險解除。
8 事故的善后處理及報告
8.1 清理事故現場,消除危害后果。針對事故對人體、空氣、水體、土壤、動植物所造成的現實的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術措施進行事故后處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8.2 有關部門及事故單位查出事故原因及責任,提出防范措施,對事故污染危害做出評估,出具報告。
8.3 對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員做好安撫等善后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
9 應急處置的培訓
9.1 專業人員培訓:對應急處理專業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專業培訓,學習和了解專業搶險知識;認真組織好各種應急救援演練,本著從實戰出發制定演練目標、假設、計劃等演練綱要,最后做好演練的總結,從中鍛煉隊伍,保證來之能戰,戰之即勝。
9.2 員工的應急處置培訓:利用班前班后會議和各種安全活動,向員工講解相關知識。
9.3 每年年初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確定演練項目、范圍和方法。每年有針對性的開展不少于兩次事故應急預案演習,所有演練要進行講評考核,并真實﹑準確記錄好演練情況。根據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和實際發生的事故新特點,對應急預案及時做出適應性修訂。
10 附則
本預案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上一篇:煤氣系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