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國外許多跨國企業(yè)紛紛在我國內地建立生產基地,在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模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職業(yè)病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明確規(guī)定,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yè)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向衛(wèi)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yè)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因此,評價單位在建設項目職業(yè)病危害預評價工作中,時常會遇到國內首次引進的項目,特別是在該項目可能涉及劇毒或高毒化學品,相關基礎資料不完備的情況下,如何正確評價建設項目的職業(yè)病危害程度,成為評價工作的難點和關鍵點。本文擬結合某化工引進項目探討在職業(yè)病危害預評價中常用的方法和各方法的優(yōu)劣。
1項目概況
該項目生產工藝為丙烯酸甲酯和二甲基乙醇胺進行酯交換生成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同時生成副產品甲醇。經工程分析,本項目產生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毒物、粉塵、噪聲。毒物主要有原料丙烯酸甲酯、二甲基乙醇胺,夾帶劑二芐醚,催化劑二乙酸二丁基錫,阻聚劑(酚噻嗪、對羥基苯甲醚、硫代二苯胺),產品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副產品甲醇等;粉塵主要為活性炭粉塵;噪聲為生產性物理因素。
該項目的評價重點在于化學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暴露和接觸水平。
該項目存在的評價難點有:在世界范圍內,該生產技術為國外某大型化工公司的專有技術,目前我國沒有已建成的同類裝置。裝置中生產使用的部分化學物質毒性較大,國內缺乏相關的理化性質、毒性、對人體的健康危害、職業(yè)接觸限值等基礎資料。企業(yè)提供的類比資料不完整,數據不充分。
2評價方法選擇
根據本項目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職業(yè)病危害的特點,分別采用類比法、經驗法、風險評價法等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綜合各評價方法結果,確定本項目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種類和危害程度。
3評價分析過程及結果
3.1化學物料的固有特性
了解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各化學品固有特性是識別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的基礎,可以通過查閱化學品的物料安全數據表(MSDS)、國內權威參考書籍中化學毒物的毒性和危害、國內外權威網站中相關資料等途徑獲得。
通過初步檢索,除了在《化工行業(yè)職業(yè)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HG24001--96)中查到本項目中丙烯酸甲酯屬于Ⅳ級輕度危害的毒物,在我國目前各權威參考資料、網站、《高毒物品目錄》(衛(wèi)生部2003年版)、《劇毒化學品目錄》(2002版)中均沒有查到該項目中所提及的毒物。唯一的信息來源是企業(yè)提供的物料安全數據表,因此只能從有限的資料中獲取最多的信息。
通過MSDS資料了解到,本項目的產品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大鼠吸入LC。為0.066mg/(1/4)h,毒性分級為劇毒,皮膚接觸可引起灼傷和過敏,與空氣混合可形成爆炸混合物,燃燒時可生成氮氧化物(NO)、氰化物等有毒氣體;催化劑二乙酸二丁基錫作為有機錫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急性毒性(大鼠經口LD32mg/kg),并在熱分解或燃燒時可能會產生一氧化碳、氧化錫等刺激性和劇毒性氣體;原料二甲基乙醇胺燃燒時產生氮氧化物(NO)等有毒氣體;酚噻嗪燃燒時產生氮氧化物(NO)、二氧化硫(SO:)等有毒氣體;阻聚劑產品和部分原料為致敏物質;部分物料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本項目可能接觸的化學有害因素中存在高毒或劇毒的物質,可以通過呼吸道、皮膚、眼等途徑接觸,可引起急性中毒、化學性灼傷、過敏等職業(yè)病危害。
3.2類比法調查結果
本項目選用國外同類裝置的檢測數據和體檢結果,所有資料均由業(yè)主提供,經過分析類推擬建項目的職業(yè)病危害程度。
類比裝置已投產運行20多年,裝置定員、生產制度、主要原料、產品、生產工藝均與新建項目相同或類似。類比裝置采取的職業(yè)病防護措施、個人防護用品與本次新建裝置相同。
在化學毒物檢測結果中,業(yè)主提供了若干個近年來類比裝置二甲基乙醇胺的檢測數據。由于該物質我國還未制定接觸限值,因此參考業(yè)主提供的當地標準,檢測結果均符合當地部門的相關標準。
在噪聲檢測結果中,業(yè)主提供了裝置最近一次噪聲檢測結果,檢測巡檢崗位的噪聲等效連續(xù)聲級,所測4個樣品的噪聲等效連續(xù)聲級均低于85dB(A)。
類比裝置根據國外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不需要進行特殊的職業(yè)健康體檢,操作人員每5年進行一次普通健康體檢。自裝置運行以來,未發(fā)生因裝置運轉造成的相關疾病和中毒事件。
因此,從類比調查資料看,該項目未發(fā)生過職業(yè)病危害事件,正常生產狀況下生產場所有害因素(二甲基乙醇胺)濃度控制在相應標準以下。
3.3經驗法分析結果
本項目屬于化工企業(yè),其產品主要用于生產高效陽離子高分子絮凝劑,屬于精細化工類產品。對化工行業(yè)的職業(yè)病危害評價,評價單位已積累了較多的資料和經驗,因此可以采用經驗法對該項目進行分析。
從生產工藝分析,本項目采用酯交換反應,為中等放熱反應,蒸餾溫度高于大部分物質的沸點,在蒸餾塔中氣液混存,反應壓力為正壓,因此部分物料處于易揮發(fā)狀態(tài),如果設備存在泄漏點,作業(yè)場所有害物質濃度可能升高。
從設備分析,該項目主要靜設備有反應蒸餾塔、換熱器、容器等,主要動設備有各類離心泵、真空系統(tǒng)、冷凍機組、計量泵等,動設備是可能引起物料跑、冒、滴、漏和產生噪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有設備均在國內訂購,密閉性能上可能略次于進口設備。除灌裝設備安裝在室內,其余設備均為露天布置,因此除非大量泄漏或爆炸等意外事故,設備跑、冒、滴、漏引起的有害因素濃度升高一般表現為局部高濃度,自然通風良好時短時間內可以稀釋擴散。
從生產自動化水平分析,該項目采用分散控制系統(tǒng)(DCS)、安全儀表系統(tǒng)(SIS),并設有火災和可燃氣體報警系統(tǒng)、停車聯鎖裝置,自動化水平較高。
從工人作業(yè)條件和操作方式分析,化工行業(yè)一般操作方式有現場巡檢、視屏監(jiān)控、輔料加料、取樣分析、槽車裝卸、產品灌裝、設備清洗、維修保養(yǎng)等。結合物料的固有特性、設備密閉性分析這些操作過程,可能直接大量接觸物料的操作有加料、取樣、槽車裝卸、產品灌裝、設備清洗、檢修等過程。
從我國化工企業(yè)職業(yè)傷害和急慢性職業(yè)中毒流行病學調查結果[1~3]分析,化工企業(yè)職業(yè)病危害以急性中毒和職業(yè)傷害(如化學性灼傷等)為主,也有慢性職業(yè)中毒和其他職業(yè)病。急性職業(yè)病事故主要原因有工作疏忽、意外事故、違反操作規(guī)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這些原因都可以在項目投產后通過制定正確的操作規(guī)程、加強職業(yè)病管理、加強培訓等措施得到預防。因此經驗法分析認為,在進行以上可能直接接觸物料的操作時如能保證設備運轉正常、衛(wèi)生防護措施到位、嚴格執(zhí)行作業(yè)規(guī)程、加強個人防護,應能將整個項目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濃度(強度)控制在國家限值標準內。
3.4風險評價法結果
選用國外某化學品風險評價方法對該項目主要操作過程進行風險水平半定量分析[4]。以正常生產情況下,結合現有防護措施確定暴露級別,評價結果見表1。
從表1看出,在本項目中產品灌裝屬于高風險作業(yè),巡檢、桶裝物料加料、槽車裝卸屬于一般風險作業(yè),袋裝物料加料、取樣屬于可忽略風險作業(yè)。產品灌裝過程中化學毒物的接觸情況主要取決于桶裝線的自動化程度、密閉程度、局部抽風裝置設計的合理性、工人的操作方式等,由于可研階段還未具體選定灌裝設備,因此在危害控制措施一項取值時,按照控制措施到位并定期維護到沒有控制措施分別取值,風險級別分值在3.2~3.9之間,灌裝操作偏向于高風險作業(yè),這與經驗法分析也是吻合的。
因此,通過風險評價分析,該項目存在高風險的作業(yè)為灌裝作業(yè),應重點加以控制和防護,巡檢、桶裝物料加料、槽車裝卸等作業(yè)也存在一定風險,也應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
4評價方法優(yōu)缺點分析
通過以上對同一項目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的分析,雖然最后結果基本一致,但各方法都有其優(yōu)缺點。
類比法作為最常用的評價方法,有客觀、科學、直觀、簡便易行等優(yōu)點,尤其在對擴建企業(yè)的預評價時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但如果檢測數據、體檢數據不充分,檢測能力有限、沒有條件親自到現場進行調查時,類比調查結果也可能對新建項目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實際接觸情況產生誤導。在本項目中,同樣遇到這些問題。首先,類比現場不在國內,無法實地勘察;其次業(yè)主僅提供了一種化學毒物的檢測數據,和實際接觸毒物種類比較相差甚遠;第三沒有詳細的防護設施描述。因此在可比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設備材質和密閉性的可比性、人員操作方式的可比性、生產能力的可比性、管理制度的可比性等,所以在進行類比結果的類推時有許多先決條件,不能隨意將類比調查結果類推到新建項目上。
經驗法從化工行業(yè)的常見生產方式進行分析,只要分析細致全面、推斷合理,對這個項目可以起到較好的參考作用,但是受評價者所具有的知識、經驗和資料限制。在這個項目中,主要來源于各種化學毒物的毒性資料和健康相關資料過少,對潛在的職業(yè)病危害可能分析不到位。同時由于在可研階段,設備型號和布局、關鍵部位防護措施、工人在現場的實際操作方式等資料缺乏,使分析受到限制。
風險評價法引入了半定量的方法,直接計算出工人各項作業(yè)的風險等級,結果簡明扼要,一目了然,對企業(yè)確定重點危害控制點、高風險作業(yè)有較大幫助。其缺點就在于計算較繁瑣,有些參數不易獲得,部分參數的確定受評價人員經驗的限制。
通過以上分析,不同的評價方法有各自的側重點,在遇到國內首次引進的項目時,尤其是可能產生高毒劇毒化學品時,評價單位應慎重對待,盡量在評價使用多種評價方法,從多角度對項目進行分析,力爭做到客觀、公正。
參考文獻:
[1]劉新榮,楊建國,沈駿,等.1993—2002年某化工開發(fā)區(qū)職業(yè)傷害的流行病學研究[J].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2003,29(6):325.
[2]杜燮棉,張敏,王煥強,等大急性職業(yè)中毒的特征[J]24(12):716-719.1989至2003年全國刺激性氣體重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06,
[3]張敏,李濤,王煥強,等.1989至2003年全國窒息性氣體重大急性職業(yè)中毒的特征[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06,24(12):712-715.
[4]繆慶,陳永表,胡偉江.國外工作場所風險評價簡介[c].第九次全國勞動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Ⅱ),2006:273.281.
[5]汪慶慶.同一建設項目預評價與控制效果評價的驗證分析[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06,33(1):66-67.
上一篇:用安全評價理論指導煤礦安全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