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行駛過程中,駕駛員應時刻注意路面信息,及時做出反應。這里向駕駛員朋友介紹如何安全行車的“五要訣”。
“細觀察、準判斷,反應千萬別怠慢。”
指行駛中的車輛如何躲避公路兩旁橫穿公路者。“細觀察”,就是駕車時要做到注意力集中,觀察全面、細致,隨時注意兩側人行道上及路口、路邊行人的動向,提前做到心中有數。“準判斷”,即對所感知到的信息迅速做出準確判斷,如對前面路口正橫穿公路的行人速度恰如其分地做出判斷,及早采取避讓措施。“反應千萬別怠慢”,是指在掌握橫穿公路人的動向后,應迅速做出諸如降低車速、剎車或朝旁邊打方向的準備。
“轉彎,避讓,角度適當。”
機動車與同向行人發生沖撞,一種是由于車在轉彎時轉彎半徑太小、駕駛員偏右駕駛侵占了人行道,因而誘發事故;一種是在超車過程中,右打方向角度過大,致使車輛駛入右側路邊非機動車道,直接與行人相撞。因此,車輛在轉彎或超車、會車過程中打方向時,角度應嚴格掌握,以防顧此失彼。
“早防對行車占道,遵‘右’駕駛勿逆行。”
當行駛中發現對向車輛因超越前車或其他原因,已越過道路中心線向自己車疾馳而來時,應及早做出反應,或減低車速,或在道路許可的情況下向右打方向盤躲避。及早防范對行占道車輛,隨時保持足夠的警惕性,并做到不逆行行車,是防止自車與異向行車相撞的較好方法。
“路上遇‘兒’、‘翁’,有理也不通。”
據研究資料表明,65歲以上的老年人獨自在路上行走時,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而10歲以下兒童在無成年人陪護情況下于路上行走,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比成年入高10倍還多。老年人對路標指示及車輛發出的聲、光信息不能及時正確感知,而兒童行走時進退多變,對事物判斷與自我保護能力欠缺。所以當發現車前方有老人或兒童在行走時,應盡可能先減車速,并隨時注意剎車,然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謹慎通過
“病車、酒后與‘兩超’,撞人、翻車禍自招。”
車輛帶病上路,駕駛員酒后駕車,車輛嚴重超載、超速,這幾種情況都會導致駕駛員喪失防范能力或來不及防范而引起撞人撞車,釀成大禍。預防方法是駕駛員要養成遵章駕車的習慣,“勿以惡小而為之”,并及時檢查與保養車輛。
為避免和減少車禍,駕駛員還應當下功夫苦練駕車技術。在駕校上淺嘗輒止、不思進取的人,車禍也往往最鐘情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