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三日農業部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鄉鎮企業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管理,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人身安全和企業的財產安全,促進鄉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特制訂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鄉鎮企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的管理。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鄉鎮企業的安全生產、工業衛生工作進行指導、管理、監督、協調、服務。
第四條 各級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開展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實行“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領導負責”的制度,主要負責人負領導責任,還應有一名領導分管。
第五條 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工業衛生管理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誰管生產,誰管安全和衛生”的原則,實現安全生產、文明生產。
第二章 管理職責
第六條 各級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指定部門和人員負責本區域內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技術標準;
(二)制定企業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的規劃計劃、規章制度;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的有關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的法規、規章、標準;
(三)指導企業實施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目標管理、責任制、規章制度、操作規程;
(四)負責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的管理、監督、檢測、救護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五)組織審核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安全、工業衛生條件;
(六)制定有毒、有害、高溫作業的防護措施和辦法;
(七)組織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工業衛生技術培訓;
(八)組織安全生產、工業衛生檢查,建立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制度;
(九)推廣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典型經驗,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
(十)負責班組安全建設和審核先進企業評選中的安全、工業衛生指標。
第七條 企業的法定代表是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第一責任者,應全面負責企業的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管理;還應有一名領導分管安全生產、工業衛生工作。
第八條 企業應確定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管理部門,配備專(兼)職安全員和工業衛生監督員。企業的安全員、工業衛生監督員在各級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和企業主要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企業對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標準;
(二)實施企業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的目標管理、責任制、承包指標;
(三)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工作;
(四)制定并實施企業的安全和衛生防護的技術改造計劃;做好勞動場所和生產設備的防護管理;易燃、易爆企業應普遍使用防爆器材;
(五)建立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檢查、事故報告、教育、獎懲等規章制度;
(六)負責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技術改造經費的計劃、使用及管理;
(七)組織開展“班組安全建設”的競賽活動;
(八)建立安全檔案和健康檔案。
第九條 各級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企業的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管理干部及技術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并參照行業部門和國營企業有關規定解決好福利待遇。
第三章 管理網絡
第十條 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管理網絡,實行分級管理,責任到縣,管理到鄉,工作到廠(礦)。
第十一條 各級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有計劃地建立健全鄉鎮企業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管理、監督、檢測、救護服務體系,加強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服務工作。
第十二條 縣級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工業(企業)辦應根據有關規定與企業簽訂安全生產、工業衛生責任書,做到安全、工業衛生與生產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和評比。
第十三條 企業應實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廠部、車間、班組三級安全管理網絡,實行安全與經濟利益掛鉤的制度,做到安全生產,人人負責。
第四章 消防管理
第十四條 各級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引導企業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實施細則》及有關規定,合理布局廠房,做好要害部位的消防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 骨干企業和重點防火單位應按規定建立健全專職或義務消防組織,配備消防設施,制定防火措施和救護方案,建立防火責任制,消除火災隱患,組織群眾性的防火工作。
第十六條 各級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公安部門,參照《企業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伍組織條例》的規定,裝備消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