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本標準適用于耳塞、耳罩或帽盔以及由耳塞和耳罩配合使用的護耳器。
1.2本標準具體規定了由聽閾來確定護耳器聲衰減的一種主觀測量方法。可以對在類似的條件下獲得的聲衰減數據進行比較,也能對護耳器各種型號按聲衰減的大小進行排隊、分級和選擇,以及對性能有重要影響的結構特點和設計進行評價。
1.3本標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SO4869-1981。
2名詞術語
2.1護耳器ear protector
保護人耳、使其避免噪聲過度刺激的器件。
2.2耳塞ear-plugs
是插入外耳道內或置于外耳道口處的護耳器。
2.3耳罩ear-muff
由壓緊每個耳廓或圍住耳廓四周而緊貼在頭上遮住耳道的殼體所組成的一種護耳器。耳罩殼體可用專門的頭環、頸環或借助于安全帽或其他設備上附著的器件而緊貼在頭部。
2.4帽盔helmet
是一種覆蓋頭部相當大的部分,可以起,也可以不起護耳器作用的器件。
2.5聽閾threshold of audibility
某信號能在多次試驗的一定百分數中引起聽覺的最低聲壓。信號的特性、它到達聽者的方式以及測量聲壓的地點都必須說明。
2.6聽閾級threshold level
就某一耳和某一規定的聲信號而言,聽閾級表示該耳聽閾與ISO389《校準純音聽力計用的零級標準》給出的正常聽閾所相差的分貝數。
2.7聽力圖audiogram (threshold audiogram)
表達聽力損失、聽力損失率或聽閾作為頻率的函數所畫的曲線。
2.8粉紅噪聲pink noise
用正比于頻率的頻帶寬度測量時,頻譜連續并且均勻的噪聲。
2.9背景噪聲background noise
在發生、檢查、測量或記錄的系統中與信號存在與否無關的一切干擾。
點擊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