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2010年全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通報
安委辦〔2011〕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委員會,國務院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各中央企業:
2010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以下統稱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安委會全體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以下簡稱國務院《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國辦發〔2010〕15號)等各項工作部署,突出預防為主、加強監管、落實責任,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深入排查治理安全生產隱患,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促進了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現將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通報如下:
一、隱患排查治理進展情況
(一)總體進展情況。
據統計,2010年,全國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的生產經營單位達641.7萬家,共排查出事故隱患936.3萬項,整改率96.5%(其中排查出重大隱患2.41萬項,整改率86.2%)。
(二)工礦企業進展情況。
2010年,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的生產經營單位達212.2萬家,共排查出事故隱患390.0萬項,整改率96.9%(其中排查出重大隱患5064項,整改率88.0%)。
(三)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進展情況。
2010年,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的生產經營單位達429.5萬家,共排查出事故隱患546.3萬項,整改率96.2%(其中排查出重大隱患1.91萬項,整改率85.8%)。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監督檢查,扎實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2010年,各單位結合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要求,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安全生產檢查、督查活動,針對安全檢查、督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向有關部門下發整改意見通知,并跟蹤監管、督促落實。與此同時,針對各類事故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采取對策措施,加強安全防范。海南省加大安全檢查、督查力度,狠抓道路客運、瓊州海峽航運、旅游景點景區、賓館酒店、購物娛樂場所的安全整治,確保了重點行業和重點部位的安全。廣東省以確保“平安亞運”為目標,全力抓好各項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實,及時排查整治了一批事故隱患,為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提供了安全穩定的環境。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強了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等重要活動期間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天津市針對冬季安全生產特點,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冬季百日安全無事故活動”。交通運輸部在全行業多次組織開展了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產大檢查,重點解決道路、水路、城市客運和交通運輸建設施工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鐵道部以施工安全、危巖落石安全、防寒過冬安全、消防安全、新線開通、調圖安全為重點,在全路開展了為期40天的安全大檢查活動。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地方各級安全監管、公安、交通運輸、國土資源、鐵道、民航、農業、水利、教育、住房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煤炭、旅游、質監、電力、國防科工、國有資產管理等有關部門和駐地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根據行業(領域)特點,結合制定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方案,分別對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部署,并認真抓好落實,進一步深化了重點行業(領域)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貫徹執行國務院《通知》要求,構建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
國務院《通知》下發后,各單位緊密結合實際,抓緊制定貫徹實施意見和政策措施,把貫徹執行國務院《通知》與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設緊密結合,為進一步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礎。湖北省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配套制度和實施辦法,制定出臺《湖北省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和事故隱患舉報獎勵辦法》等7項制度和實施辦法。福建省制定了貫徹國務院《通知》的《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共68條,明確了48個有關單位、部門在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方面的具體職責分工,為強化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山東省將國務院《通知》要求細化為38項工作要求,逐一落實到65個部門中,并制訂出臺了《山東省重大事故隱患掛牌督辦暫行辦法》等配套落實辦法。甘肅省制定了《甘肅省生產經營單位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管理暫行規定》、《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掛牌督辦辦法》,并認真組織實施。浙江省將隱患排查整改落實情況作為各市(地)政府年度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和“平安浙江”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考核,確保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順利推進。四川省開展了一系列落實鄉鎮安全監管人、財、物,強化鄉鎮安全監管責、權、利的工作,實現了鄉鎮安全生產有人監管、有能力監管、有手段監管和有經費保障。河北省制定出臺了《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及安全督查檢查實施細則》,對煤礦領導帶班下井作出剛性約束,要求煤礦主要負責人每月帶班下井不得少于5個班,對違反規定、不落實領導下井制度的行為作出了嚴格的處罰規定。陜西省把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建立重大隱患排查治理臺賬,落實政府掛牌督辦、跟蹤問效和銷號制度;對重大隱患長期得不到治理從而引發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單位,堅決執行“一票否決”,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集中開展“打非”專項行動,嚴防非法違法事故。
按照國務院安委會的部署,2010年8月至11月,在全國范圍集中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以下簡稱“打非”)專項行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緊密結合實際,針對普遍存在的非法違法問題和無證無照、私采亂挖、死灰復燃等典型非法違法行為,認真部署,緊盯重點,協同聯動,強化執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打非”專項行動期間,全國共查處各類非法違法行為173.3萬起,依法關閉取締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單位3500余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行為,依法整頓治理、關閉取締非法違法和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建設單位,并要求各地(市、州)把“打非”作為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認真、持續地抓好落實。2010年,全國累計查處各類非法違法行為442.6萬起(其中:查處無證或證照不全從事生產經營建設行為50.7萬起;不按規定進行安全培訓或無證上崗行為15.4萬起;關閉取締后又擅自生產經營建設行為1.08萬起;其他非法違法行為375萬多起)。通過“打非”,有效地減少了各類因非法違法行為導致的傷亡事故發生。
(四)吸取事故教訓,推進專項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針對2010年生產安全事故暴露出的突出問題,認真吸取教訓,及時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吉林省對事故多發的國有煤礦礦長、安全礦長進行集體約談,對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提出要求。上海市深刻吸取靜安區膠州路公寓大樓“11•15”特別重大火災事故教訓,在全市開展了地毯式的消防和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頓,出動37萬余人次,檢查企業8萬余家、建筑工地1.2萬余處,排查隱患14萬余項,責令停產停業43家,關閉企業8家,取締無證或無照生產經營建設單位52家。公安部部署在全國集中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宣傳、大培訓、大練兵”消防專項活動,全力維護消防安全形勢穩定,堅決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特別是群死群傷火災事故發生。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求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加強對工程項目的監督檢查,督促指導建設、施工、監理等工程建設各方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確保各項安全管理措施落實到位。
(五)健全統計制度,為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重視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工作,認真按照《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繼續做好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和報送工作的通知》(安委辦〔2010〕7號)要求,從行業和部門兩個方面,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月統計、季通報”制度。2010年,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鐵道部、質檢總局等部門以及部分中央企業,按時報送了月度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統計報表。天津、河北、黑龍江、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陜西、甘肅、新疆等17個省(區、市)和交通運輸部、鐵道部、質檢總局等有關部門按時報送了年度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總結材料。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一些地區和企業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認識仍不到位。
一些地區和企業對隱患排查治理重視不夠,安全專項整治走過場,隱患排查治理不全面、不徹底,甚至流于形式,較大、重大事故還時有發生。部分地區對規模以下小企業底數不清,隱患排查治理仍有漏洞和死角。
(二)一些地方打擊非法違法工作不力,事故仍時有發生。
一些地方“打非”態度不堅決、執法不嚴、打擊不力,因非法違法行為導致的事故仍時有發生。從統計數據分析,有的單位“打非”工作進展滯后,力度不夠。
(三)部分行業(領域)重大隱患整改率較低。
從統計數據分析,2010年,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冶金有色等生產企業,以及公路養護施工、水上運輸、學校、商場和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水庫、民用爆破物品等行業(領域)的企業和單位,重大隱患整改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四)少數地區和單位重大隱患治理進展仍緩慢。
一些地區重大隱患治理進度緩慢,個別地區存在較大差距。2010年,在工礦企業中,有11個省(區、市)重大隱患整改率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在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的企業和單位中,有10個省(區、市)重大隱患整改率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
(五)一些重大隱患尚未完成治理任務。
2010年底,在全國工礦企業、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的企業和單位排查出的重大隱患中,有3327項尚未完成治理任務,占13.8%。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深化專項整治,扎實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繼續深入開展。
要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部署,以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為核心,以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為重點,著力抓好“三深化”和“三推進”,切實把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抓細、抓實、抓出成效。一是要堅持預防為主,深化企業隱患排查治理主體責任落實,切實把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到基層、企業。二是要深化事故總量和重特大事故集中的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鐵路交通、建筑施工、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工礦商貿其他、消防等行業(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三是要狠抓薄弱環節,堅決打擊各種非法違法行為,嚴格安全執法,加強部門聯動,嚴肅追究事故責任。四是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制度建設,推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扎實有效地把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推向前進。
(二)全力抓好落實,加快重大隱患治理工作進度。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積極研究對策,繼續加強對重大隱患治理情況的監督管理,在抓落實上下狠功夫。一是要進一步把底數摸準查清,建立重大隱患排查治理臺賬,著力消除死角、盲區。二是要強化重大事故隱患掛牌督辦、公告制度,切實做到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提高各類隱患尤其是重大隱患的整改率。三是要進一步抓好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治理,進一步加強監管、落實責任,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且難以整改到位的企業,堅決依法予以關閉取締。四是要強化源頭管理,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嚴格行業安全準入,切實把管理措施跟上去。五是要繼續抓好2010年底前尚未完成治理任務的重大隱患治理工作,督促指導企業和單位按期完成治理任務,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三)加強監督檢查,切實做好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歷來是安全生產的關鍵時期,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切實把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抓細、抓好、抓出實效。一是要加強對春節期間集中停產放假或檢修的煤礦等礦山企業的安全監管監察。二是要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管,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運輸、銷售和燃放煙花爆竹行為。三是要加強對煤礦、非煤礦山、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等行業(領域),以及學校、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大檢查,嚴密排查治理各類安全隱患,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四是要加強值班值守,及時掌握上報安全生產信息,制定完善應急預案,做好應對處置各類緊急情況的準備。五是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確保2011年安全生產執法工作起好步、開好局,為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的進一步穩定好轉奠定基礎。
(四)加強組織領導,繼續做好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和報送工作。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和報送工作,加強領導和協調,互通信息,及時掌握各地區、各有關行業(領域)和企業的隱患排查治理及“打非”工作進度。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月統計、季通報”制度,實現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為進一步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決策依據。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