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災(爆炸)兩大類。其中火災又分為固體火災、液體火災和氣體火災。針對事故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滅火、隔絕、堵漏、攔截、稀釋、中和、覆蓋、泄壓、轉移、收集、點火控制燃燒等。在企業(yè)啟動自身預案時,還需遵循以下四項原則:
一、泄漏事故及處置原則
(一)進入泄漏現(xiàn)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人員的安全防護:
1.進入現(xiàn)場救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2.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介質,事故中心區(qū)域應嚴禁火種、切斷電源、禁止車輛進入、立即在邊界設置警戒線。根據(jù)事故情況和事故發(fā)展,確定事故波及區(qū)人員的撤離。
3.如果泄漏物是有毒介質,應使用專用防護服、隔離式空氣呼吸器。為了在現(xiàn)場能正確使用和適應,平時應進行嚴格的適應性訓練。根據(jù)不同介質和泄漏量確定夜間和日間疏散距離,立即在事故中心區(qū)邊界設置警戒線。根據(jù)事故情況和事故發(fā)展,確定事故波及區(qū)人員的撤離。
4.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嚴格按專家組制定的方案執(zhí)行。
(二)泄漏源控制
1.根據(jù)專家組制定的方案,由事故單位負責切斷進料或隔離物料。
2.堵漏。經(jīng)專家組制定方案后由專業(yè)檢維修人員實施。
(三)泄漏物處理
1.圍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體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貯罐區(qū)發(fā)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堤內和堤外雨水閥切斷閥,防止物料沿陰溝外溢。
2.稀釋與覆蓋:向有害物蒸氣云噴射霧狀水或能抑制物性的中和介質,加速氣體溶解稀釋和沉降落地。對于可燃物,可以采用斷鏈和覆蓋窒息,破壞燃燒條件。對于液體泄漏,為降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fā)速度,根據(jù)物料的相對密度及飽和蒸氣壓大小確定用干粉中止鏈式反應、泡沫(或抗溶性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fā)。
3.收容(集):對于大型容器和管道泄漏,可選擇用膈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內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4.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污水系統(tǒng)處理。
二、火災事故及處置原則
(一)應迅速查明燃燒范圍、燃燒物品及其周圍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險特性、火勢蔓延的主要途徑,燃燒的危險化學品及燃燒產物是否有毒。
(二)正確選擇最適合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火勢較大時,應先堵截火勢蔓延,控制燃燒范圍,然后逐步撲滅火勢。
(三)對有可能發(fā)生爆炸、爆裂、噴濺等特別危險需緊急撤退的情況,應按照統(tǒng)一的撤退信號和撤退方法及時撤退(撤退信號應格外醒目,能使現(xiàn)場所有人員都看到或聽到,并應經(jīng)常演練)。
1.先控制,后消滅。針對危險化學品火災的火勢發(fā)展蔓延快和燃燒面積大的特點,積極采取統(tǒng)一指揮、以快制快;堵截火勢、防止蔓延;重點突破、排除險情;分割包圍、速戰(zhàn)速決的滅火戰(zhàn)術。
2.撲救人員應占領上風或側風陣地。
3.進行火情偵察、火災撲救、火場疏散人員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自我防護措施。如佩戴防護面具,穿戴專用防護服等。
(四)火災撲滅后,仍然要派人監(jiān)護現(xiàn)場,消滅余火。對于可燃氣體沒有完全清除的火災應在上、中、下不同層面保留火種,直到介質完全燒燼。火災單位應當保護現(xiàn)場,接受事故調查,協(xié)助公安部門調查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責任,未經(jīng)公安部門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災現(xiàn)場。
三、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及處置原則
(一)撲救氣體火災切忌盲目滅火,即使在撲救周圍火勢以及冷卻過程中,不小心把泄漏處的火焰撲滅了,在沒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也必須立即用長點火棒將火點燃,使其恢復穩(wěn)定燃燒。
(二)首先應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三)如果火勢中有壓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輻射勢威脅的壓力容器,能疏散的應盡量在水槍的掩護下疏散到安全地帶,不能疏散的應部署足夠的水槍進行冷卻保護。為防止容器爆裂傷人,進行冷卻的人員應盡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現(xiàn)場堅實的掩蔽體防護。對臥式貯罐,冷卻人員應選擇貯罐四側角作為射水陣地。
(四)如果是輸氣管道泄漏著火,應首先設法找到并關閉氣源閥門。
(五)儲罐或管道泄漏關閥無效時,應根據(jù)火勢大小判斷氣體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氣囊塞、粘合劑、彎管、卡管工具等)。
(六)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后,即可用水撲救火勢,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但仍需用水冷卻儲罐或管壁。火撲滅后,應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時用霧狀水稀釋和驅散泄漏出來的氣體。
(七)一般情況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基本完成了滅火工作,但有時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敗,再次堵漏需一定時間,應立即用長點火棒將泄漏處點燃,使其恢復穩(wěn)定燃燒,以防止較長時間泄漏出來的大量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從而存在發(fā)生爆炸的危險,并準備再次滅火堵漏。
(八)如果確認泄漏口很大,根本無法堵漏,只需冷卻著火容器及其周圍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著火范圍,一直到燃氣燃盡,火勢自動熄滅。
(九)現(xiàn)場指揮部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遇有火勢熄滅后較長時間未能恢復穩(wěn)定燃燒或受熱輻射的容器安全閥火焰變亮耀眼、尖叫、晃動等爆裂征兆時,指揮長必須適時做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現(xiàn)場人員看到或聽到事先規(guī)定的撤退信號后,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
四、易燃液體火災事故及處置原則
易燃液體通常也是貯存在容器內或用管道輸送的。與氣體不同的是,液體容器有的密閉,有的敞開,一般都是常壓,只有反應鍋(爐、釜)及輸送管道內的液體壓力較高。液體不管是否著火,如果發(fā)生泄漏或溢出,都將順著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體還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撲救以及危險性很大的沸溢和噴濺等問題。
(一)首先應切斷火勢蔓延的途徑,冷卻和疏散受火勢威脅的密閉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如有液體流淌時,應筑堤(或用圍油欄)攔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體或挖溝導流。
(二)及時了解和掌握著火液體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無毒害、腐蝕、沸溢、噴濺等危險性,以便采取相應的滅火和防護措施。
(三)對較大的貯罐或流淌火災,應準確判斷著火面積。大面積(>50)m2液體火災則必須根據(jù)其相對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燒面積大小,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撲救。對不溶于水的液體(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霧狀水滅火往往無效。可用普通氟蛋白泡沫或輕水泡沫撲滅。用干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卻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體(如二硫化碳)起火時可用水撲救,水能覆蓋在液面上滅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撲救、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卻罐壁,降低燃燒強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體(如醇類,酮類等),雖然從理論上講能用水稀釋撲救,但用此法要使液體閃點消失,水必須在溶液中占很大比例,這不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體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會受到水溶性液體的破壞(如果普通泡沫強度加大,可以減弱火勢)。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撲救,用干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卻罐壁,降低燃燒強度,
(四)撲救毒害性、腐蝕性或燃燒產物毒害性較強的易燃液體火災,撲救人員必須佩戴防護面具,采取防護措施。對特殊物品的火災,應使用專用防護服。 考慮到過濾式防毒面具范圍的局限性,在撲救毒害品火災時應盡量使用隔離式空氣呼吸器。為了在火場上正確使用和適應,平時應進行嚴格的適應性訓練。
(五)撲救閃點不同粘度較大的介質混合物,如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噴濺危險的液體火災,必須注意計算可能發(fā)生沸溢,噴濺的時間和觀察是否有沸溢、噴溢的征兆。一旦現(xiàn)場指揮發(fā)現(xiàn)危險征兆時應迅即作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撲救人員看到或聽到統(tǒng)一撤退信號后,應立即撤退至安全地帶。
(六)遇易燃液體管道或貯罐泄漏著火,在切斷蔓延方向并把火勢限制在上定范圍內的同時,應設法找到輸送管道并關閉進、出閥門,如果管道閥門已損壞或貯罐泄漏,應迅速準備好堵塞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霧狀水等撲滅地上的流淌火焰,為堵漏掃清障礙;其次再撲滅泄漏處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與氣體堵塞不同的是,液體一次堵漏失敗,可連續(xù)堵幾次,只要用泡沫覆蓋地面,并堵住液體流淌和控制好周圍著火源,不必點燃泄漏處的液體。
上一篇:危險化學品事故的處置措施
下一篇:常見危險化學品急性中毒處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