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基本處置原則
相關部門接到毒氣事故報警后,必須攜帶足夠的氧氣、空氣呼吸器及其他特種防毒器具,并為人員、車輛、個人防護裝備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救援的同時應該迅速查明毒源,劃定警戒區域,遵循“救人第一”的原則,積極搶救已中毒人員,疏散受毒氣威脅的群眾。
、铺幹么胧
大多數的毒氣事故,都是因為毒氣泄漏造成的。消防人員可與事故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密切配合,采用關閉閥門、修補容器、管道等辦法,組織毒氣從管道、容器、設備的裂縫處繼續外泄。同時對已泄漏出來的毒氣必須及時進行洗消,常用的洗消防方法有以下幾種。
1)控制污染源。搶修設備與消除污染相組合。搶修設備旨在控制污染源,搶修愈早受污染面積愈小。在搶修區域,直接對泄漏點或泄漏部位洗消,構成空間除污網,為搶修設備起掩護作用。
2)確定污染范圍。做好事故現場的應急監測,及時查明泄漏源的種類、數量和擴散區域。明確污染邊界,確定洗消量。
3)嚴防污染擴散。利用就便器材與消防專業裝備器材相結合。對毒氣事故的污染清除,專業器材具有效率高、處理快的明顯優勢,但目前裝備數量有限,難以滿足實際應用,所以必須充分發揮企業救援體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擴散。常用的方法有四種:
、俣。用針對性的材料封閉下水道,截斷有毒物質外流造成污染。
、谌觥?捎镁哂兄泻妥饔玫乃嵝院蛪A性粉末拋撒在泄漏地點的周圍,使之發生中和反應,降低危害程度。
、蹏。用酸堿中和原理,將稀堿(酸)噴灑在泄漏部位,形成隔離區域。
、芟 @么罅康乃畬ξ廴具M行稀釋,以降低污染濃度。
4)污染洗消。利用噴灑洗消液、拋灑粉狀消毒劑等方式消除毒氣污染。一般在毒氣事故救援現場可采用三種洗消方式。
、僭搭^洗消。在事故發生初期,對事故發生點、設備或廠房洗消,將污染源嚴密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诟綦x洗消。當污染蔓延時,對下風向暴露的設備、廠房、特別高大建筑物噴灑洗消液,拋撒粉狀消毒劑,形成保護層,污染降落物流經時即可產生反應,減低甚至消除危害。
、垩由煜聪。在控制住污染源后,從事故發生地開始向下風方向對污染區逐次推進全面而徹底的洗消。
上一篇:苯酚安全防護及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