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燙傷的急救重要性
發生了燙傷,做好現場急救和早期適當處理可使傷勢不再繼續加重,預防感染和防止休克。
(二)燙傷的急救措施
①遇到燙傷情況發生,首先應沉著鎮靜,馬上使受傷者脫離火源。
②衣服著火時,要求立即脫去著火衣服或就地打滾撲滅火焰,切勿奔跑,以免風助火勢,加重傷情。
③高溫水或油燙傷時,應立即將被燙部位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水及冰水沖洗,以減少熱力繼續留在皮膚上起作用。嚴重燙傷時,創面不要涂藥, 用消毒敷料或干凈被單等簡單包扎,防止進一步損傷和污染。
④小面積的輕度燙傷,早期未形成水泡時,有紅熱剌痛者,擦用京萬紅、燒傷膏或用消毒的凡士林紗布敷蓋,可起到消腫、止痛作用。
⑤已形成水泡者,先用0.1%新潔爾滅溶液或75%酒精涂拭周圍皮膚, 創面用生理鹽水或肥皂水沖洗干凈,在無菌條件下,將泡內液體抽出,創面用四環素軟膏、燙傷膏或消毒凡士林紗布加壓包扎。
⑥二度燙傷處理應注意預防感染,并給止痛片減輕疼痛。
⑦大面積燙傷必須立即送醫院急救,在寒冷季節要注意身體的保暖。
第五部分 化學中毒的急救措施
(一)急救原則
若有化學毒物泄漏,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
(二)硫酸傷害急救措施:
①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或5%碳酸氫鈉溶液徹底沖洗,并用2%~3%碳酸氫鈉溶液濕敷1~2天。
②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2%碳酸氫鈉溶液或清水沖洗,并用0.5%地卡因(含0.1%腎上腺素)溶液滴眼,抗生素、可的松眼膏涂眼結膜。
③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④食入:誤服者立即洗胃,忌用堿性溶液洗胃。可用氧化鎂、牛奶、豆漿、雞蛋清、花生油等灌胃。口服硫酸稍久者,不宜洗胃,以防胃穿孔。
(三) 氫氧化鈉傷害急救措施:
①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
②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
③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④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并給予化學對抗劑救治。
第六部分 骨折的急救措施
(一)處理傷口。對出血傷口或大面積軟組織撕裂傷,應立即用急救包、繃帶或清潔布等予以壓迫包扎,絕大多數可達到止血的目的。有條件者,在包扎前先用雙氧水和涼開水清洗傷口,再用酒精消毒,作初期清創處理。
對傷口處外露的骨折斷端、肌肉等組織,切忌把它們送回傷口內,因為已被污染,會將細菌和異物帶進傷口深部而引起化膿性感染。如有條件,可用消毒液沖洗傷口后,再用無菌敷料或干凈布暫時包扎,送到醫院后再作進一步處理。
(二)固定斷骨。及時正確地固定斷骨,可減少傷者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的繼發損傷,同時也便于傷者的搬運和轉送。固定斷骨的工具可就地取材,如棍、樹枝、木板、拐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但其長短要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或不使斷骨處錯動為準。如一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
(三)適當止痛。骨折會使人疼痛難忍,特別是有多處骨折,容易導致傷者發生疼痛休克,因此,可以給傷者口服止痛片等,作止痛處理。
(四)安全轉運。經過現場緊急處理后,應將傷者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進一步救治。轉運傷者過程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撞傷處,以減少傷者的疼痛。同時還要注意傷者的保暖和適當的體位,昏迷傷者要保持呼吸道暢通。
在搬運傷者時,不可采取一人抱頭、一人抱腳的抬法,也不應讓傷者屈身側臥,以防骨折處錯移、摩擦而引起疼痛和損傷周圍的血管、神經及重要器官。抬運傷者時,要多人同時緩緩用力平托;運送時,必須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擔架或繩床。木板上可墊棉被,但不能用枕頭,頸椎骨骨折傷者的頭須放正,兩旁用沙袋將頭夾住,不能讓頭隨便晃動。
脊柱骨折或頸部骨折時,除非是特殊情況,如室內失火,否則應讓傷者留在原地,等待攜有醫療器材的醫護人員來搬動。
(五)多處受傷的傷者,急救應以關鍵部位為主。
上一篇:暴雨洪水應急
下一篇:使用建筑吊籃施工中的應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