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應急預案基本知識

2007-12-05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應急預案的級別
  
  重大事故發生首先波及企業(現場)內部,當事故能量比較大時,就可能影響企業(現場)以外。此時,事故的控制單單靠一個企業來完成就不可能了,需要政府組織整個社會力量來處理。所以應急預案也相應分為企業(現場)應急預案和政府應急預案。現場應急預案由企業負責,場外應急預案由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負責。
  
  根據可能發生的事故后果的影響范圍、地點及應急方式,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我國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將事故應急預案分成六個級別:
  
  (1)I級(企業級);
  (2)I(級(縣、市/社區級);
  (3)III級(地區/市級);
  (4)IV級(省級);
  (5)V級(區域級);
  (6)VI級(國家級)。
  
  二、應急預案的文件體系
  
  應急預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體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成為應急行動的有效工具。一個完整的應急預案是包括總預案、程序、說明書、記錄的一個四級文件體系。
  
  1.一級文件—總預案
  
  在總預案中作總體上的描述及必要說明。總預案包括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指導思想及適用性、危險分析、應急能力評估、預案的評估與維護等。
  
  2.二級文件—程序
  
  它說明某個行動的目的和范圍。程序內容十分具體,比如該做什么、由誰去做、什么時間和什么地點等等。它的目的是為應急行動提供指南。一般包括基本要素、預防程序、準備程序、基本應急程序、專項應急響應程序。程序的編制力求格式簡潔明了,多以文字敘述、流程圖表相組合的方式表現。
  
  3.三級文件—說明書
  
  對程序中的特定任務及某些行動細節進行說明,供應急組織內部人員或其他個人使用。
  
  4.四級文件—對應急行動的記錄
  
  包括在應急行動期間所做的通信記錄、每一步應急行動的記錄等。詳細的應急記錄便于應急事件結束后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
  
  三、應急預案的要素
  
  應急救援預案是一個開放、復雜和龐大的系統,應急預案的設計和組織實施應遵循體系要素構成和持續改進的指導思想。應急預案體系可以由6個一級和15個二級要素構成。
  
  1.方針原則
  2.應急策劃
  (1)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
  (2)能力與資源;
  (3)法律法規要求。
  3.應急準備
  (1)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2)應急設備、設施與物資;
  (3)應急人員培訓和預案演練;
  (4)通告程序和報警系統建立;
  (5)日常公共教育。
  4.應急響應
  (1)現場指揮與控制;
  (2)通告、報警:
  (3)事態監測;
  (4)保護措施:人員疏散、警戒與治安、搶險搶修、醫療救護與衛生服務、應急人員安全防護;
  (5)對外進行信息發布;
  (6)資源管理。
  5.事故后的恢復程序
  6.預案評審與評審改進(或應急預案的維護)其中核心要素也是基本要素為:
  (1)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
  (2)能力與資源;
  (3)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4)應急設備與設施;
  (5)培訓與演練;
  (6)通告程序和報警系統;
  (7)保護措施程序:
  (8)信息發布與公眾教育;
  (9)事故后的恢復程序;
  (10)預案評審與評審改進(或應急預案的維護)。
  
  四、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程序
  
  1.企業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原則
  
  (1)應根據本單位危險源的特點編制,要有較強的針對性;
  (2)救援措施、避險要領應簡潔明了,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3)企事業單位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應遵循企業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2.應急救援預案的主要內容
  
  (1)危險源辨識及評價結果;
  (2)事故類型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
  (3)事故應急救援及緊急避險措施;
  (4)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指揮機構、救援隊伍及職責分工;
  (5)事故應急救援器材、裝備;
  (6)需請求社會救援的事項;
  (7)事故應急預案演練的考核評價標準;
  (8)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3.應急預案制定的基本程序及要求應急預案的制定是針對各項事故應急措施(含信息)、程序和行動計劃的文件化過程。預案的制定應按如下程序及要求進行。
  
  (1)危險及其發展過程分析。主要分析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危險特征、觸發條件、觸發后事故演變過程等。通過辨識危險因素和危險部位,確定危險(危害)類型。
  (2)事故類型與危害分析。事故類型與危害分析是在危險源評估的基礎上對其可能發生的危害類型進行分析認定,從而科學地預測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及事故產生危害的大小。根據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害空間范圍不同,需要做應急預案的區域范圍分為場內應急和場區周圍,引起周圍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就必須編制場外應急預案。由于場外應急涉及到周圍的單位和人群,通常需要政府負責協調。
  (3)制定應急措施。根據不同的事故類別、事故危害等,研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對可能發生無法直接施救,或可產生較大災害的事故要給予特別關注,制定緊急疏散等應急措施,防止盲目施救,導致傷亡擴大。可能受到影響的員工和承包方、其他可能受到影響的相關方根據危險源危險及其發展情況、企業生產工藝情況、地理環境情況等,分別按場內應急和場外應急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核心內容是所采取的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編制的預案需組織專家評審,并經修改完善后報上級部門審批。在制定計劃過程中,應讓熟悉設施的工人,包括相應的安全小組共同參與。
  (4)根據事故應急措施需要,制定應急救援裝備、器材配置方案。主要包括需配置的搶險器材設備、人員防護裝備、通信設備、救護器材設備的種類和數量等。
  (5)制定應急救援組織指揮機構和應急救援隊伍方案,并明確職責分工。保證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指揮機構在發生事故時能根據事故狀況實施有效的協調指揮;應急救援隊伍能夠實施有效的應急搶險、排險、救援、救護等工作。
  (6)分析確定需社會救援的事項。為了在發生重、特大事故時能夠及時得到有效的社會救援支持,應依據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危害,分析確定需要社會救援的事項,納人預案管理。
  (7)制定有關人員培訓內容和預案演練考核標準。為使應急指揮人員和救援隊伍掌握應急指揮與救援要領,危險崗位工作人員掌握事故狀態下應急搶險或避險逃生的要領,應研究制定相關培訓內容和預案演練考核標準。企業應讓熟悉設施的工人參加應急計劃的演習和操練,與設施無關的人,如高級應急官員、政府相關人員,也應作為觀察員監督整個演練過程。每一次演練后,應核對該計劃是否被全面執行,并發現不足和缺陷。企業應在必要的時候修改應急計劃,以適應現場設施和危險物的變化。這些修改應通知所有與應急計劃有關的人員。
  (8)形成預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經過專家評審和領導審批后,作為執行性文件在企業內執行。
  
  4.預案措施的落實與管理應急救援預案確定后,企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要組織預案措施的落實工作。
  
  5.預案演練預案演練是保證一旦發生事故,預案可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環節。演練的主要內容:
  
  (1)事故報告與接報。包括第一時間的事故現場人員或事故發現人員的報告;事故單位接報響應;事故單位向當地政府及其應急保障系統報告,請求外圍應急救援支援及其接報響應。
  (2)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的現場應急搶險或避險。
  (3)事故應急調度指揮部指揮與搶險。包括指揮部人員迅速趕赴現場預定位置指揮搶險工作;通知各有關應急機構進人應急狀態;指揮調動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搶險、排險、疏散、警戒、救護等相關工作。
  (4)調用物資。包括應急搶險車輛、裝備、通信器材、醫療器材、藥品和個人防護用品等。
  (5)演練總結和預案補充。根據演練考核標準,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補充完善預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昂仁县| 福鼎市| 固镇县| 肥城市| 华安县| 宜宾县| 大竹县| 宁晋县| 新闻| 望都县| 营口市| 黑山县| 宜宾市| 民权县| 卫辉市| 宁国市| 灵璧县| 大宁县| 朝阳区| 康马县| 微山县| 安新县| 广元市| 栾川县| 洛南县| 云安县| 铅山县| 屏山县| 南华县| 清远市| 翁牛特旗| 怀宁县| 东乡| 东兰县| 恩施市| 江陵县| 宝清县| 象山县| 五家渠市| 黔西县|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