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皖北蒙城渦河流的某一處散步,河面游來一排魚,它們游得很慢、很靜、很柔。我想看看它們是什么魚,閉眼又張眼,卻見一道陽光正好鋪在水面上,也照到了魚的身上,我意識到:陽光的照耀,在某一時間,是有地段性的。我判定河里的魚也是這個想法。此刻游來,應該就是奔著陽光的。我非常感動,因為我深知人類曬太陽也是瞄準時間與地段的,但目的各有不同,有些人身體冷了,曬曬太陽,身體暖了,心里可能也暖了;而更多的人,本身不冷,也想曬一曬太陽,則是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幸福傍身,因為溫暖會改變想法、做法。
正像心里有陽光,才能感受人間的溫暖一樣,此刻我們所看見的一切都充滿善意。有一個傍晚,看見雞毛菜葉上有幾條碧綠的毛蟲,我就知道了老家雞毛菜葉片少的原因了,我想用鉗子把蟲子捉下來喂給雞吃。母親卻告訴我,雞毛菜上的蟲子,一般是夜間出來吃菜葉的,傍晚出來不合規矩與時辰。那為何出來呢?母親解釋是出來曬曬太陽。這很牽強,但我還是認同的。現在出來,不畏危險與生死,不為曬個太陽為什么?我感動于蟲子勇敢的行為,我就不拿鉗子了。
我想,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蟲子與蔬菜,都是有價值的。雞毛菜,即使剩下菜稈了也能自由生長,且排列成行,一直向我們預告著好吃的日子。我想象,雞毛菜旁邊的辣椒會準時變成紅色,韭菜割掉后會再次長高長粗。它們有條不紊的豐盛,是蔬菜勞累的結果,大自然迸發的旺盛生機和植物生長的力量,整合成一種完美的合作。而這一切都與太陽的出沒發生密切聯系。天宇之下,只要有了太陽,一切蔬菜都得到滿意的生長,一切動物都得到實在的補償,一切交換都得到合理的擔當。
最近太陽曬得很多的要算雞和鴿子。雞和鴿子的棚,有四五平方米,很寬敞。雞和鴿子睡覺不用擠兌,它們外面吃飯的地方比棚還要大一倍多。吃飯的地方就是曬太陽的地方。三妹說喂雞吃飯的地方大了,扔把青菜,端盆清水進去放得開手腳。我發現,當雞與鴿子真的走出棚的時候,就是太陽最好看的時候。那也是太陽光最亮眼,又最柔順的階段。
太陽曬得最多的自然是人。在老家,母親肯定曬得最多,她喜歡在陽光下走一段小路,把自己的臉曬成黑里透紅的顏色。有一個傍晚,太陽隱去了,母親叫我一起走進陽光房。她認為,太陽落山,但光還留著。我在陽光房與母親閑談農事與蔬菜,感到周身熱氣環繞,心都溫暖了。
曬得到太陽與曬不到太陽,出門很重要;曬到了溫暖與不溫暖,心情很重要。我現在這樣看法,是因為這幾天里,有多次體驗。(王帥)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