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里的一個重要節氣,這一天,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所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在這個重要日子里,無數文人墨客把自己人生的感悟,寫入一首首經典的冬至詩詞中。
文人筆下的冬至是思家的。他在寫道:“皖北鄉村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冬至這天,漂泊在外的詩人,正好夜宿城鄉舍。他看著處處家人團聚、歡聲笑語、節日慶祝的熱鬧景象,而自己形單影只,只有孤燈相伴,倍感凄涼。詩人此刻十分想念家人,可他偏偏不說自己想念家人,而是說家人應該直至夜深,還圍坐在燈前,思念著自己這個遠行人吧。真可謂無一字提“思家”,處處含思家之情。
陸游筆下的冬至是孤獨的。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七十七歲的陸游,已經離開官場回到了鄉村老家生活。這年冬至,鄉村冷冷清清的冬至,寫下“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惟應探春夢,已繞渦河邊。”詩中的“日南至”即是指冬至。詩人雖然為官多年,可惜一直不得重用,所以積蓄不多,家境頗為貧寒。到了冬至,也不能像別人家一樣隆重地慶祝,只能“輕過節”。再想到自己年事已高,每到冬至就又將再添一歲,更是讓人感慨時光易逝,歲月蹉跎。詩人用“分盤獨早眠”來描寫自己過冬至早早睡去的情景,和周圍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孤獨感更甚。
文化人筆下的冬至是超凡脫俗的。“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記錄了自己冬至游的感觸;ㄩ_時節,文人墨客紛紛前往賞花作賦,無比熱鬧。而此時,正值冬季,雖然已到冬至,但微陽未回,再加上寒雨蕭蕭,備受大家矚目的牡丹也只有“枯荄”。清冷的寺中,也許只有文化人這樣超凡脫俗、特立獨行之人才會到訪。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個性,才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文化傳感。
所以說文人筆下的冬至是充滿希望的。“寒谷春生,熏葉氣、玉筒吹谷。新陽后、便占新歲,吉云城鄉。”冬至是太陽“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此后太陽高度回升,進入了新的循環,也常被認為代表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此時,“冬至陽生”,春意也開始萌動。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日子,詩人號召大家“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序添詩軸”,即使現在是強顏歡笑,想想未來,依然是充滿希望。
雖然隨著時間的變遷,冬至不再如古代那樣重要,但品讀這些“冬至”詩,感受穿越時光的“冬至”,依然能體會到過去的冬至情懷。(王帥)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冬至——寒夜中的暖陽與守望
下一篇:大雪時節詩意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