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寧礦業集團: 抓好“三個結合” 建設科技型企業
2008-03-19
來源:安全文化網
|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近年來,山東華寧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實現節約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著力著力抓好“三個結合”,努力建設科技型企業。 自主創新與產學研協作創新相結合。一方面,緊緊依靠自身的力量,發揮技術工人多、經驗豐富、對生產狀況熟悉的優勢,加強自主創新,僅近兩年就取得各種革新成果140多項。保安井田西翼受奧灰水威脅的300萬噸煤炭儲量,曾被國家有關部門鑒定為“安全風險大,不宜開采”。為解放這塊寶貴的資源,他們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通過三年多的艱苦試驗,終于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水患探測與監測系統,找到了預防突水的安全技術措施,目前已經成功采出煤炭100萬噸,該項目不僅創造直接利潤達1億多元,而且可延長礦井服務年限8-10年,直接關系到華寧生存發展,關系到新老礦井的生產接續,獲得了國家教委和省政府的科技獎勵。針對傳統“反井掘進法”費時費力、安全隱患多的弊端,他們積極進行技術革新,研制出深孔光爆一次成井技術,使立式煤倉一次爆破成功,不僅從根本上杜絕了安全隱患,而且使工效提高了67%,該技術累計為企業節約費用800多萬元,并獲得省煤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另外,他們自主研發的“ 可伸縮調角式超前支護”、“礦井自動給車裝置”等5項新技術還獲得了國家專利,受到了有關部門的獎勵。最近,他們又向上申報了11項專利技術,其中有6項已被受理。 另一方面,大力實施“借腦工程”,先后與山東大學、中國礦大、上海交大、中國煤科院等15家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取得了系列成果,促進了企業科技創新上檔次、上水平。 技術引進與后續創新相結合。堅持把引進技術和消化、吸收技術結合起來。近年來,由于老礦開采年限較長,資源瀕臨枯竭,傳統的開采方式越來越不適應地質條件的變化,改革采煤工藝成為企業面臨的一項重大技術課題。他們通過對北京煤機廠生產的XDY-1型懸移支架的技術改進,逐步形成了一套適合企業實際的“放頂煤一次采全高新工藝”,該工藝具有“高產、高效、安全、回采率高”等特點,使工作面采出率由原來的69%提高到90%左右,并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和工作效率。項目成功后,新疆、云南、越南等國內外同行紛紛來礦學習考察,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又如,2004年3月,他們引進新型高分子材料應用于煤礦綜合防滅火中,通過試驗,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工藝,解決了工作面生產期間老空自燃發火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安全和經濟效益。 群眾性創新與技術攻關相結。除對重大項目集中攻關外,他們還在職工中廣泛開展了“五小”活動、大力實施“雙創”工程,涌現出一大批實用性成果。如“保安煤礦通風系統優化研究與應用”、小區段煤柱開采”、“采面坑透與CT成像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常閉式自動擋車器的研制與應用”等等,有15項成果還以“張茂成”、“許其軍”等發明人的名字命名,這些技術成果的研究與應用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獎勵,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和成本消耗、提高資源回收率以及保證安全生產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