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洛陽電務段安監科在洛北車間檢查時,發現車間制定的 “提速道岔每天巡視、搬動、注油”與段里制定的“三個不能”(沒有天窗點不能上道作業,沒有攜帶聯系工具不能上道作業,沒有專職防護不能上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沖突,信號維修施工天窗不是每天都有,在非天窗時間職工上道對提速道岔巡視、注油,職工人身安全勢必無法保證,也同樣違反了局、段職工上道作業安全規章。 是保證設備安全運用重要?還是職工人身安全重要?該車間職工展開了激烈討論。
“發生設備故障,不僅要考核扣款還要影響安全天數。對信號設備不能做到日巡視養護,又怎能保證信號設備的安全運用?”近50歲的李師傅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沿襲著對信號設備日巡視檢查的工作制度,對信號設備做不到每日檢查,是否能保證設備安全運用提出了擔憂。
“現在信號設備技術保障系數都比較高,與其沒有天窗也冒險上道巡視養護設備,不如利用天窗時間對設備全心全力檢修,提高天窗工作效率。沒有天窗的時候利用微機監測對設備做好測試工作,保證設備安全運用應該不成問題。”剛工作2年的大學生職工小楊依據自己的工作體會,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對于基層信號工的不同意見,該段安監部門給予了明確的答復:在保證職工上道作業安全的前提下,精檢細修追求設備“零故障”。
為此,該段安監部門首先進行了自查,對段制定的上道作業制度和安全制度有沖突的地方,進行重新修改、制定、頒布。一線車間以段安全工作制度為依據,對車間制定的安全生產規章進行篩選、審查,以職工上道作業“三個不能”為綱領,在保證職工人身安全的同時,積極開展天窗修維護檢修作業。
對于職工室外設備檢修作業,段、車間、班組一致規定必須在天窗點內才能上道,段、車間還為一線班組配備足夠的聯系電話、防護衣、防護帽等安保用品,根據暑期特點把藿香正氣水、人丹、礦泉水等降溫用品送至生產一線。職工上道作業時,運轉室、作業現場配備專業防護人員,設置作業安全島,確保作業人員人身安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全心全力搞好檢修作業。
同時,該段嚴卡出所設備質量源頭,實現基地車間設備器材檢修規范化、檢測智能化、作業流水化、臺帳微機化,提高出所信號器材質量;根據現場設備的使用時間、使用頻率及環境特點,深入把握養修周期,優化維修工作內容,抓好提高設備質量維修關鍵點,實施動態安全監控和質量控制;突出專業化、集中修特點,實行“值檢分開”,從人、機、料、法、環五方面進行充分協調,切實加強天窗檢修作業過程安全卡控和質量驗收;加大信號設備冗余熱備改造,單機故障自動導向備用機,并報警通知,為實現信號設備“零故障”搭建平臺。
人身安全措施有效,設備檢修質量及效率逐步提升,該段做到了兩手抓,實現了雙促進。截止8月25日,該段實現安全生產2585天。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下一篇:高青縣交警進校園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