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費縣以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為抓手,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明晰部門監管責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責任明確到崗、到人。
一是建立“3+4”網格管理體系。在橫向上,根據安全監管職責,建立專委會、部門、企業三級業務網格;在縱向上,以行政區劃界線作為監管網格邊界,建立縣、鄉鎮、工作區、村四級行政網格。目前,縱向行政線累計建立縣級網格1個,鄉鎮級網格13個,工作區級網格81個,村級網格637個;橫向業務線建立專委會級網格12個,縣直監管部門網格30個,重點企業網格3721個。
二是配齊配強網格員。縣級網格員主要是包括縣委書記、縣長在內的44名縣級領導,鄉鎮、工作區和部門網格員主要是本地、本部門工作人員,村級主要是整合安監、綜治、公安和綜合執法等部門在基層的公共安全、綜合治理、聯防聯治等監管力量,落實監管任務。
三是建立企業“安全包”。借鑒精準扶貧的作法,每個企業建立1個“安全包”,除十項基本資料外,各級網格員入企檢查填寫的檢查記錄,由檢查人員和企業負責人簽字后也放入企業“安全包”,做到全程留痕、有據可查。
四是切實落實檢查責任。各級網格員每月至少到企業檢查一次,春節、兩會等特殊時期和敏感時段,增加檢查頻次,要求網格員尤其是村級網格員每天都要到企業去檢查一次,起到提醒警示作用。今年以來,各級網格員累計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4200余家次,排查整治各類隱患5863處。
五是建立網格化信息綜合管理平臺。為了提高網格化管理的效率,縣財政預算150萬元,建設了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提高風險預判和處置能力,打通向縱橫網格間隱患排查治理等信息的傳遞瓶頸,量化網格員的監管任務,對網格、人員、企業安全巡查、隱患整改、問題轉辦等信息進行監督管理、考核問效,逐步實現縣域內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兩重點一重大”等危險企業、危險工序的遠程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