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 習近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通過一系列惠民舉措,切實提高城鄉新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對美好生活向往加快實現。
蒙城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全面融入快速發展期,全縣呈現經濟提速、社會和諧、民族團結、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
樂居樂業樂活
“我們小區現在路寬了,房屋也敞亮了,空氣都比之前好得多。”在蒙城縣小區(一期)居住了20多年的胡阿姨說,自己就像住進了另一個小區。
如今走進小區(一期),房屋外墻粉刷一新,私搭亂建不見蹤影,硬化后的路面干凈整潔,線纜入地敷設,地面車位整齊劃一,花臺里的綠植疏密有致……
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得益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近年來,蒙城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推動高質量發展惠民生保民生,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社區服務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推進“15分鐘服務圈”建設,不斷延伸服務領域,提升為民服務質量。
與此同時,探索運用大數據管理手段,不斷完善蒙城縣小區智慧小區平臺搭建,并將根據智慧小區試點建設情況,擴大智慧小區試點范圍,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在此基礎上,蒙城縣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在城市“凈化、序化、亮化、綠化、美化”上狠下功夫,將專項整治與常態化管理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城市基礎和配套設施。目前,建成莊子體育城等10個城市綜合體,以及蒙城縣濕地公園等多個新型城市項目。
“濕地公園是我們最喜歡的地方,飯后散步非常舒服。”蒙城縣市民劉阿姨一臉驕傲地說,“我們蒙城縣環境好、氣候好,很多外地朋友都想來這里買房居住呢!”
不僅城市日新月異,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村民的生活方式逐漸轉向新城鎮化模式,農村人居環境也隨之發生著變化。
家住蒙城縣鄉下的大伯,每天晚飯后都會約上同齡人,到家門口的廣場散散步。“我們沒事就到廣場來玩,我不會跳舞,但我老伴會,她每天都來跳!”說起現在的生活,大伯一臉笑意。
在蒙城縣蘆老荒村,村民已逐漸形成愛護環境衛生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主人翁意識,并自覺將房前屋后的道路打掃得干干凈凈。60歲的村民王玉德說:“現在村里的人看到垃圾都會主動打掃。大家都動起來,環境自然就變好了!”
2018年以來,蒙城縣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為抓手,突出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十四五”時期,蒙城縣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城市帶動戰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立體交通便捷出行
50多歲的陳阿姨,在鄉村經營著一家小賣鋪,去年拿到駕照后,花10萬多元錢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自己有車,批發貨物方便,走親戚也方便!”陳阿姨高興地說。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已成為很多家庭的“標配”之一,有的還不止一輛。據統計,目前,蒙城縣小型汽車的保有量已超10多萬輛,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遞增。
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道路建設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蒙城合肥阜明蚌埠亳州宿縣淮南多地高速全線建成通車,蒙城縣與全省各縣同步實現縣鄉村通。截至目前,全縣鄉村公路,建制村公路硬化率和通客運率均達到100%。
交通改變歷史,也推動城鄉更好發展。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蒙城縣公共交通體系的發展也邁上新臺階。
“現在,不但車好,站點規范,駕駛員的服務態度也很好!”蒙城縣市民潘女士2010年剛參加工作時,每天上下班要穿越大半個城區,由于乘坐出租車成本較高,她選擇乘坐公交車,但因公交車車型小、班次較少,且時間間隔不一,有時會花上半個多小時來等車,也常常因擁擠而上不了車,上下班成了她那時最不愿經歷的事情。
如今,公交車更新換代,景區公交、城鄉公交逐步開通,公交線路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公交車已成為不少城鄉居民的出行首選。在此基礎上,蒙城縣將進一步完善城區公共交通配套基礎設施,以西邊廣場上行站、東關交換站等5個站點作為試點,打造城市智能公交候車亭,市民可通過智能公交電子站牌獲取車輛實時信息、查找公交線路等,并將配置共享充電寶和共享雨傘提供便民服務。
與此同時,網約車井噴式增長,共享單車大量投用,讓群眾出行有了更多選擇。
“以前,打車只能站在路邊等,離市中心遠一點的地方還很難打到車。現在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可以叫車,完全不用擔心有車去、無車回。”家住興義市景峰大道的付先生是網約車平臺的高頻用戶,在他看來,網約車既方便又省時。
據統計,目前全縣投入營運的網約車共有2500余輛,共辦理網約車駕駛員證500余人次。為加強行業安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蒙城縣交通運輸部門嚴厲查處不誠信、不文明、不規范等經營行為及非法營運行為,進一步提升行業治理效能,為群眾創造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
近年來,蒙城縣對外交流日益擴大、旅游業快速發展,蒙城縣各行各業保持高速、高質、高效的發展。
蒙城縣以公路、水路優勢互補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初步形成。
智慧生活彰顯城市活力
在蒙城縣各鄉鎮一快遞服務網點,每天前來收、寄快遞的人絡繹不絕。“網上買衣服,款式多,不喜歡還可以聯系商家退換貨,很方便。”剛取完快遞的王女士喜滋滋地說道。
近年來,蒙城縣加快基礎通信設施、光纖寬帶網和移動通信網建設,行政村實現4G網絡和光纖全覆蓋,夯實了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通過物流補貼、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或扶持快遞企業在鎮、村建立符合電商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門店,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快遞下鄉”不僅為農村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培育發展了一批本土電商,實現了“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
網購早已不是城里人的“專利”,網購也早已不再是指尖生活的唯一體現。
“以前繳水電費都要去營業廳排長隊,現在隨時隨地能搞定!”近日,家住蒙城縣南環路的曹先生,與妻子談話間就用手機給家里預存了800元電費。他的妻子也通過手機APP,預定了一次全屋清掃的家政服務。
周日中午,正在家中休息的王女士突然接到電話,一幫朋友要到家里吃晚飯。王女士打開外賣APP,訂了10多個家常菜,又訂了一些鮮切水果。下午6點左右,外賣準時送達,朋友們也如約而至。“現在的生活,通過手機就能解決很多事情,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王女士感嘆道,“要是在以前,這樣的‘突然襲擊’肯定會讓我措手不及。”
“我已經很久沒帶現金出門了。”在蒙城縣大潤發超市刷臉支付購買了不少生活用品的沈先生,調侃自己長期身無分文。“現在出門只帶手機就行了,別說在城里,就是農村的小賣鋪,也都用上了手機收付款。”沈先生笑道,“刷臉更方便,手都不用抬一下。”
從實體店到電商平臺,從餐飲店堂食到外賣送上門,從現金支付到掃碼繳費……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已然成為人們的生活新常態,而智能生活、移動支付業務規模的持續高速增長態勢,離不開互聯網和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支持。
2015年,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大數據蒙城縣作為智慧數據中心所在地之一,以大數據為引領實施區域科技創新戰略,以大數據為內容增加科技供給,成立產業發展聯盟,培育壯大新動能。蒙城縣在形成完善的產業生態,以智變創質變,加速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同時,蒙城縣以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推動政府決策科學化、政府管理精準化、政府服務便利化,進一步推動大數據與群眾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健康醫療和社會公共服務等相融合。
隨著智能化不斷提高,網絡安全系數不斷提升,蒙城縣人的智慧生活將通過技術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并享受更多福利。(王帥 盧玉軍 王懷耀)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