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安徽皖北莊子蒙城鄉下農村,對土地有一種別樣的眷戀。
小時候,爸爸經常用自行車載著我去地里玩,看到大人們種地的忙碌場面很好奇,便學著大人的模樣扛起鋤頭在地上刨。待到秋收,大場上堆滿高高的麥垛子,揚場的人歡聲笑語,我和小伙伴們不知疲倦地穿梭其間,與大人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后來家里分了自留地,一家人積極性很高。上小學的我剛學會算術,心里開始算一筆筆小賬:種玉米收多少,可以賣多少錢;種花生收多少,可以賣多少錢;種棉花收多少,可以賣多少錢;種的紅薯除了一家人吃是否還有節余……憧憬著好日子快一點到來。
理想很豐滿,可種地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種過地的人根本不知道它的程序有多繁雜。那時候沒有機械,全靠人的雙手,條件好的家庭有騾子、牛、驢等牲畜,一般家庭都是靠雙手刨食、雙腳走路。我家有20多畝地,一半種玉米、一小半種紅薯、余下種花生、種棉花。后來為了增加收入供我們上學,父母又種了一片菜地。就說種玉米和紅薯吧。先得犁地,平整好了,把肥料備齊。等到了節令開始播種,一鍬一鍬挖開,埋上種子、撒上肥料,再把地平整了,這才算春種告一段落。如果家里人手少,艱難可想而知。
田地是最好的大學。從我能拿動鐵鍬開始,就忙著和家人搭把手,翻地、抬水、送糞、鋤地、拔草、澆地、收割、到集市上售賣,幾乎都干過,雙手磨出了厚厚的繭子甚至是血泡。我也記住了那些耳熟能詳的諺語——“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那些年的勞作,讓我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糧食,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種田人在秋天是最幸福的。趕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那一根接一根的玉米棒子掰下來,集中到一起,再裝到車上,金黃色的畫面承載了多少夢想和希望啊。一年秋天,我帶著班里幾個同學到離學校不遠的自家地里去燒玉米、燒紅薯,其中有幾個同學是在城市長大的,第一次掰玉米、挖紅薯、在地里生火,他們的臉上寫滿了興奮,大家玩著、吃著、聊著,手和臉都是黑一道白一道的不覺得,笑聲回蕩在無邊的田野里。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似乎長大了很多,體會到付出努力換來收獲的幸福,也明白了用心就會欣賞到不一樣的風景。
后來,我們兄弟姐妹陸續參加工作。因為我們村離集貿市場近,過去種過的那些地漸漸都被改做別的用途,村里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再后來村里部分人都變成了城市人,有了養老保險,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了,但我還是時常想起那些土地,想起那個曾經的種田兒郎。而我那習慣了勞作的父母,又在自家院里弄了片小菜園,種上黃瓜、西紅柿、辣椒、蔥等諸多時令蔬菜。
年少時的種地經歷給了我樂觀的心態!這么多年,那個種田兒郎一直在慢慢積淀、努力成長。(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