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選擇居家自愈,有的還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陽過”的經歷和體會。
面對確診的結果,不少人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不適應、焦慮甚至恐慌。許多醫護人員、科研工作者、演藝明星等,紛紛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的服藥經歷、心態調整過程、愈后康復等經歷。這類真實抗疫經歷的分享,對公眾來說有不小的幫助,讓更多人對治療、康復過程有了更立體的認知,有助于緩解焦慮,走出情緒低谷。
隨著病毒毒株的演化和防控形勢的變化,引導公眾做好自我防護尤其是居家康復,越來越重要。這些真實感染病例的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這些真實經歷的分享,首先加強了圍觀者的心理建設,諸如中招后吃什么藥、要不要去醫院、如何照顧好家人等經驗,讓不少人對于感染后可能遇到的情況有了預判,能夠減少不確定感帶來的焦慮不安。這些分享多起來,也有助于“良幣驅逐劣幣”,讓一些傳言和謠言失去市場。同時,分享者的大白話甚至略帶調侃的表達,比如“我是楊過(陽過)”之類,有利于減少人們的心理恐懼,增強“戰疫”信心。
當然,任何人的經歷分享都只是參考,沒有哪一種診治、用藥、自愈方案適用于所有人。加強理性認知,采取科學手段,才能更好應對未知情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病毒多一分認知、對科學多一分敬畏、對自身健康多一分了解,面對各種突發狀況,我們才會更有泰然處之的信心和能力。(王帥)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